刘亭:发展改革一席谈——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分享(上篇)

文摘   2024-09-12 23:46   新疆  
总1199 #新观察系列


8月27日下午,有幸在浙江省发革研究第二期“改革思享会”,围绕“就会论”市场化“金名片”新质生产力非经济因素五个关键词,作了一场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交流。现将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简要发布如下——



2024年8月27日成稿


1

意义:“就会论”

(一)何谓“就会论”

“就会论”强调“改革到哪里,发展就会到哪里”“全面深化改革到哪里,可持续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也就会到哪里。 这一命题揭示了改革与发展之间的特定因果关系,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前瞻未来,都证明了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四个追问”

1、内外困难中哪个更重要?是内部困难。只有“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才能有底气和能力去应对外部困境。当前,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创造良好、和平的外部环境,应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2、当下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下的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征。

3、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路径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宁曾指出,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

4、支撑高质量发展最澎湃且最可持续的动力是什么?是改革,特别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改革要立足于利益格局调整优化,调动内源内生动力。同时开放是改革的前提,改革扩大了开放,两者良性互动,相辅相成。

2

实质:“市场化”


(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

改革开放如果用最简洁的三个字概括,那就是市场化。市场化也有一个与时俱进、臻于至善的过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浅表到深层,从传统到现代、从无序到法治,不断演进,逐步完善。

(二)市场化三大基石

1、产权要明晰,要保护。“深刻认识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重大意义”“要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2、信用要坚守,要敬畏。真正的市场经济,是诚实守信、公平交易、政商亲清的经济,而不是坑蒙拐骗、强买强卖、权钱交易的经济。

3、法治要完善,要践行。从“熟人经济”到“陌生人交易”,需要有配套的防风险机制和办法。现代市场经济就是要有一整套的维护公平交易的法律制度,同时确保其有效执行。

3

特色:“金名片”


(一)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既是激活市场主体内源内生动力的活力经济,也是老百姓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共富经济。民营经济需在合规经营、创新驱动和社会责任方面与时俱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

(二)生态经济

借助生态农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居业和生态知(识)创(造)业等具体业态,切实发展生态经济。山区26县继续贯彻“基础设施、教育培训、(人口)内聚外迁、生态经济”“四个先行”的发展方针,践行“两山”理念,促进“绿色跨越、生态富民”。 

(三)数智经济

顺应“实体虚拟化、信息数网化、科技泛在化、应用智能化”的人类社会数智化发展大趋势,优先发展数智经济“一号工程”,突出应用基础研究开发,更加有力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提高数智经济在整个GDP总量中的占比,恰当保持本体性数智经济(数字产业化)和应用型数智经济(产业数字化)的结构比例,保持浙江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和发展后劲。

(四)人文经济

经济是以人为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和创富活动,而人是有认知、有思想、有价值观偏好、取向和追求的。坚持浙江由来已久的“两创(创新强省、创业富民)”“两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两美(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人文价值追求,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民营企业健康经营、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发展。(接下篇)



新朋友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刘亭随笔”)

刘亭随笔
“刘亭随笔”,是刘亭研究员分享思想随笔、发展时评的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