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成稿
最后,要注意排除一些不良风气对企业文化建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国家提了很多很好的要求,但也遇到了一些干扰。那就是我们思想作风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我们正常搞得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冲击。这个偏差,怎么在我们的企业文化教育当中,能够尽力的避免?譬如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文化自信,要求研究的“人文经济学”,以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都讲得很好。但是一到了基层和企业,就发生了不少扭曲和变形,成了口号式的“宣传”,为文化而文化。比较突出的,是“知行脱节、心口不一”,是说一套,做一套,明规则挂在嘴上,大家都坚定立场、表明态度,但私下里都按潜规则办事。如果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当中,出现了这种“人格分裂”的现象,哪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投下去搞的教育培训或者是文化建设,最后的收效就会大打折扣。
现在中央强调要振兴经济,也推出了不少增量政策。但是如果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或者说是思想作风的转变不到位,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我刚才从走廊过来,看到墙上写着“求真务实”标语,做到这一条最难,但也最管用。要研究我们的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最后怎么能够避免“假大空”的那一套东西,能够尽量把它做实。我原来讲过八个字,叫作“实事虚议、虚事实做”。实事要虚议,就是在低头干活、埋头拉车时,要想明道理、总结规律,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然后虚事要实做,精神文化要跟你的实际工作、你身边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
好比说我们现在强调要改善营商环境,要规范涉企执法和监管行为。“远洋捕捞”现象可不是一般的影响营商环境,那是破了最基本的市场规矩,是将政府多年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毁于一旦。但是“光打雷、不下雨”,“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又有多少人会把你说的话当回事?要求提了千千万,你到底处理了哪个案?所以我到后来对营商环境建设就说了八个字,叫作“行胜于言,法大于权”。
正面的例子也有,就像小平同志当年对“傻子瓜子”的态度。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上面讲的,雇工超过8个人,就产生剥削了,老板就变成了资本家。对这位名叫年广久的“资本家”,当时安徽的公检法司就想动手抓人。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小平同志耳朵里,他就说先不急,再等一等看。等到后来,也就没事了。如果当初把年广久给抓了,把傻子瓜子给关了,今天有没有民营经济的“56789”,不是一目了然吗?如果当初这第一个苗头被掐住了,公检法司出手了,年广久作为资本家、作为剥削阶级这么一棒子打下去了,那我们现在的民营经济从哪里来,不都是空话嘛!。
我说的意思,是我们不要为做文化而做文化。既然花了这么多的人财物力,最后一定要实实在在的做,落地做出实效来。党建现在的规定动作也很多,但是我觉得关键是要发挥好两个作用,一个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是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遇到事儿的时候,党的作用和力量体现在哪里?做文化的过程中,肯定要淬炼一些提法的,但是要害是在于怎么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做企业文化,就是为了永葆你队伍的凝聚力,永葆你企业的竞争力,解决好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百年基业的长久、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拉拉杂杂,我从务虚的角度讲了这么几层意思,不一定妥当,仅供参考。(全文完)
新朋友: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