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就被一则新闻触动了——北大父亲为小学语数外成绩都只有60分的儿子熬夜怒刷心理学——酷爱鲁迅先生的我,想到了先生的小学。
冬天下雪的时候,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些秕谷,等鸟雀飞过来吃。 然后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把那雀儿罩在竹匾下。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快乐》。
遗憾的是,这种快乐,如今的孩子很难享受到。
滑稽的是,这种猎捕的成功,如今的家长们一直在孜孜以求。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父母们如同那冬日里的猎人,张着大网,企图捕捉那些名为“成功”的鸟儿。他们用尽各种手段,有时是严厉的管教,如同寒风中的鞭子,无情地抽打着孩子的身心;有时是放任自流,自己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荒野中独自摸索;有时是无尽的唠叨,如同秋日里绵绵的雨,让人无处躲避;有时则是暴力与冷漠,如同冬日里冰冷的石头,让人心生寒意。
然而,这些父母们是否曾想过,他们的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那高分的成绩吗?还是那被内卷的压抑?是那无尽的压力吗?还是那被忽视的情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到太多的父母,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一边自己却沉迷于手机、视频、麻将、打牌之中,不思进取。他们忘记了,教育不仅仅是分数的竞争,更是人格的培养,是心灵的滋养。
那位北大的父亲,因为上小学的儿子语数外成绩都只有60多分,崩溃了。但是他崩溃后不是怒斥孩子,而是怒刷心理学。
我们总是拿着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是否也需要比较一下作为父母的自己和别人?
北大父亲能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分数,而在于他对教育的理解;北大父亲能明白,他的崩溃不仅仅是对儿子的关怀,更是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思。怪不得网友直呼:原来学霸都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个好父亲!
第一,好在父爱如山。这位父亲的行为展现了深沉的父爱。他没有因为儿子的成绩不佳而放弃或责怪,而是选择通过学习心理学来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这种耐心和坚持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好在积极求知。在面对教育难题时,他没有选择逃避或者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积极地寻求知识,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儿子,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值得称赞。
第三,好在以身作则。作为一位父亲,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儿子展示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励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好在情感支持。他的行为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无论成绩如何,父母都会站在孩子的一边,提供无条件的支持和爱。这种情感上的支持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第五,好在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他没有选择抱怨或者指责,而是选择了主动学习和改变,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
第六,好在促进家庭和谐。通过共同学习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儿子提高成绩,还能增进父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第七,好在社会责任感。这位父亲的行为也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可能在无形中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家庭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是的,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责备和压力,而是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更高的分数,而是更健康的心灵。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物质享受,而是更多的精神滋养。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网,不再试图捕捉那些名为“成功”的鸟儿。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让我们用爱去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