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We-Us是互动式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一种教学流程框架。
关于这个流程框架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用?它能发挥什么作用?
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翻翻我2019年写过的一篇小文章: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和自己的教学实践
关于“me-we-us”这个框架,我提出如下建议:
将生成式AI工具(比如豆包、Kimi、通义、元宝、AI Mate等)嵌入到“Me-We-Us”的流程框架中:个人独立思考——同学结伴讨论——与AI交流——再同伴交流新的发现——最后全班分享观点。
这样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好处:
规避风险
防止学生过渡依赖AI,主动思考能力退化,消解人的主体性;
促进互动:
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互补互塑,人机交互不会挤压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多维对话:
自我对话(独立思考):自己的算法加工自己的数据;
生生对话(同伴启发):自己的算法加工同学的数据;
人机对话(拓展边界):AI用它的算法加工你的数据;你用自己的算法加工AI提供的数据;
师生对话(算法升级):教师通过听说问答评,主导思考方向,升级学生的算法。
教学互动的本质是通过“外在对话”驱动学生“内在对话”。
关于这个观点我在云南普洱学院已经讲过(不对话就退化——在第四届全国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内容更精准、交互更自然的生成式AI的出现,让教学对话的主体由“教师-学生”发展为“教师-学生-AI”。
我的基本判断:
“教师-学生-智能体”三元互塑互动,将成为未来教学的常态。
未来已来,AI已来,你做好准备了吗?
我和朱建炜老师一起邀你走进AI。
组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