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论教系列
从说服“骑象人”到引导“大象”
如何经营学生注意力
我曾作为教学督导在其他教师课堂上有意识观测学生注意力的变化,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教师讲授超过3分钟,就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掏出手机来看。今天的学生,都是“滑屏一代”,有太多的信息和事物分散注意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可以说,“注意力”是现今课堂最宝贵的资源也不为过。如何有效经营学生注意力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理论出处
著名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在《象与骑象人》一书中,把人的大脑比作大象与骑象人,揭示了大脑中意识与潜意识这两个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影响的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的,这对我们从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视角思考如何经营学生注意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大象与骑象人
(一)骑象人
“骑象人”是大脑中的理性部分,是自觉的,受意识控制的。“骑象人”会控制学生老想把手机拿出来看看微信朋友圈、玩玩小游戏的冲动,告诉学生应该好好听课,认真思考并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受理性脑支配。
(二)大象
“大象”是大脑中感性的部分,是由直觉、身体本能、情绪等够成的无意识系统(潜意识)。“大象”会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每隔3分钟就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瞧瞧,会被新颖、快乐或令人舒适的事物所吸引,受本能脑的支配。
(三)大象更强大
有时候,大象是愿意与骑象人同向同行的。大象感觉安全时就忠厚温顺,骑象人的指令符合大象的习惯和感觉时,就自觉服从。比如老师举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大象就会和骑象人一起专心致志投入学习。然而,许多时候,大象想要的,骑象人会去加以控制。“大象”悄悄鼓动学生:“再玩一会游戏吧!”,“骑象人”却说:“好好听课!”我们会发现,通常都是“大象”获胜。“很多时候,你其实知道哪一个行为是对的,对你会是更好的,可是你还是走向了错误的一边。”也就是说,大象通常会更强大。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人有一种倾向,往往高估骑象人的控制能力。
二、经营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老师通常都是“讲道理”的高手,会告诉学生这门课这些知识有多么多么重要,说服的是骑象人,但更重要的是,大象如果不是很投入,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我们想尽办法帮助骑象人去控制大象,然而多项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是一种有限的并且可耗竭的资源(Gailliot 2007,Vohs 2007),学生很难长时间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因为大象始终在抗拒。所以我们要从“说服骑象人”转向“引诱大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诱大象”的关键是激发大象的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是情感需求。
(一)重视内容与学习者的相关性与及时性
教师备课时通常会把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放在首位,会以内容的属性特征为主要依据展开教学。但仅从“骑象人”的层面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还远远不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更需要考虑“大象”对什么样的内容更有“感觉“。首先,大象喜欢与自己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理论上再重要的内容,如果学生找不到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就很难全身心持续投入学习。通过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工作的关联来激发学习意愿,是引诱大象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次,大象不考虑长远,只顾眼前,所以所学内容最好让大象觉得可立即应用。短期内不能应用的知识,即使非常重要也难引起大象的关注。对老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有些知识很难在课堂上直接应用。对此,我们可以设计应用场景,提出问题来让学生解决,至少在”感知“上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可以及时应用。
(二)讲故事胜过讲道理
光讲道理就是讲授剥离了情景和背景的事实或规律,这是一种纯粹的逻辑思维,让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也无法引起情感共鸣,而大象恰恰是情感驱动而非逻辑驱动。讲故事则可以兼顾逻辑和情感,好的故事引发情感共鸣,让学生从中里感受到生活的教训、意义、目的和秩序,促发观念的形成和行动的产生。我们最好把道理融进故事,多讲故事,少讲道理,甚至是能够讲故事的,就不要讲道理。
(三)展示结果(感受)胜过直接反馈(说)
课堂上教师最好多通过展示让大象去感受,而不是语言告知,因为大象更相信自己感受到的而不是别人说的。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最好将好的和不好的作品范例展示给他们,先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在他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好的作品有5个或6个重要特征。
(四)创造惊奇大象是好奇的动物,如果能让它惊奇,你就能吸引它的注意。意想不到的奖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曾有同事和我分享过他对学生的独特奖励方式,每一门课他都会和学生一起选出一个优胜小组,课程结束后他会请这个小组同学吃一顿饭,他说这是最让学生感到兴奋,也最难忘的奖励方式。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设置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大象的好奇心。
(五)适度的紧迫感
适度的增加紧迫感,会让大象集中注意力。制造时间或资源的限制是常用的方法。在我的课堂上,15分钟的任务,我会告诉学生他们有12分钟的时间完成,并不时进行时间提醒,这种紧迫感会增强学生的专注度。但是你不能要求他们5分钟完成,过度的压力会让大象逃离。另外,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要过早和过多的提供帮助,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探索式学习。
(六)有趣的困境
教学中我们可能会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处于困境之中并做出判断或选择。比如我曾在创业管理的课上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假设你突然掉入了一个漆黑的山洞,你会用什么样的策略走出山洞?这样的困境,显然比提供“正确/错误“选项给学生选择要更能吸引学生,对与错的选择会带来让大象不安的压力。另外,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精心设计的游戏化挑战也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七)增强社会互动
大象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和他人共同参与,增强社交感,可以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我曾在自己主讲的培训课程中,特意做过一个实验,让同一个学员进入不同小组,然后观察他在学习投入度的差异。你会发现他在不同小组的学习投入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如果所在小组的多数成员都积极参与,他自然就会更加投入;如果所在小组其他组员学习投入度偏低,他也会降低投入。另外,当他加入的小组学员基础更好,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也能激发他更有效地思考,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推动合作学习,增强社会互动,有利于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八)优化视觉呈现
大象是一种视觉性很强的生物,对大象而言,单一的文字描述不如可视化的图形更有吸引力。少用文字,多用图表也是PPT制作的重要原则。优化PPT的视觉呈现效果,有利于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时我会因为对主题感兴趣,所以带着很大的期待听某一专家的讲座,但一看到PPT上整版的文字或不符合认知规律的素材堆砌,我就基本失去了听下去的热情。
(九)用手学习
大象还是一种触觉生物。“用手学习“是设计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也可以用来吸引大象的注意力。当大象很难被管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制作等触觉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减少思维的发散。
END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