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思政课说课逐字稿
《毛概》一流课程申报说课
2023年12月,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团队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虽未获批,但此申报过程对于我团队全面认识课程建设基本规律,查找短板、总结经验具有重要价值。现将作者代表团队录制说课视频时的“说课逐字稿”分享给大家,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导言
大家好!我是山东工商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吴现波。我负责建设的课程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人民网曾以“创新课堂教学,重构学习体验”为题,《中国青年报》曾以“理论有温度,课堂有新意”为题,报道我们团队在课程建设上的探索。那么,我们是如何创新课堂教学,重构学习体验,让理论有温度、课堂有新意的呢?下面我从课程概述、教学思路、教学特色以及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简要介绍。
课程概述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可概括为四句话:认识“一个进程”,掌握“两大理论”,提升“一种能力”,坚定“四个自信”。
·认识“一个进程”,即学完本课程要深入认识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掌握“两大理论”,即学完本课程要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两大理论体系。
·提升“一种能力”,即学完本课程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定“四个自信”,即学完本课程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句话概括,开设本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思路
以上是第一个方面“课程概述”,下面看第二个方面:教学思路。关于这个方面,我主要回答4个问题:教什么?如何教?在哪里教?教会了没有?
首先看“教什么?”,即在教学内容上,我们特别强调规范性。我们坚决克服“唯教材”、照本宣科式教学,不当“教材复读机”;同时,我们也坚决反对“轻教材”、另起炉灶式教学,不搞“我的地盘我做主”。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我们要坚决防止出现根据个人兴趣随意剪裁教学内容的错误倾向。我们坚持立足教材、研究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历时3年编写了25万余字的“教学详案”。这个详案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附在了申报书附件中。基于这一实践撰写的论文《讲好用好新版思政课教材》也已公开发表。
其次看“如何教?”,即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特别强调体验感。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学理性说教多、感性体验少、缺乏实践性、参与度低等痛点,我们开发了“基于体验的思政五步教学法”,这一方法包含了以体验为核心的连接、呈现、体验、反思、应用等五类教学活动。与这五类教学活动相匹配,我们开发了百余种教学策略和工具,比如这套包含了100个教学问题的百问百答教学卡。目前这些策略和工具正在本人开办的公众号“信仰火种”中陆续推出。
再看“在哪里教”,即在教学环境上,我们特别强调可操作性。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排排坐”这一物理环境既定、不可改变的情况,我们贯彻“在什么氛围下教和教什么一样重要”的教学环境设计理念,积极营造能支持学生更有效学习的安全、专注、主动、合作的心理空间;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带学生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校外远距离实践研学,很难做到覆盖全体学生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设计“课堂微训练、校园微活动、社会微实践”3类60余个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均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生能自主触及的学校、学校周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校友企业以及“互联网空间”为实践主战场。其突出特点是“微”——不需要太多环境配套和资金支持,就可以快速发起和组织。目前这些实践项目已由言实出版社结集出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实践教程》一书。
最后看“教会了没有?”,即在教学评价上,我们特别强调评价方式方法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我们把评价作为目标达成、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手段,而不只是评分考核的工具,坚持“五统一、四维度”评价。“五统一”,即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统一、外在评价与内在评价统一、现实评价与潜在评价统一、个人评价与社会评价统一、精准评价与模糊评价统一。“四维度”,即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综合实践和课程考试等四类方式的不同组合进行评价。每类评价方式我们都设计了具体的评价量规,附在了申报书附件中。
以上说的是第二个方面“教学思路”。概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重视规范性;教学方法力求有效,重视体验感;教学环境不苛求,重视可操作;教学评价有标准,重视匹配度。
教学特色
下面看第三个方面:教学特色。按照以上思路持续探索,使我们的思政课堂呈现“双高、三有、六化”特色。双高,即参与度高、认知度也高;三有,即内容有用、方法有效、过程有趣;六化,即学理化阐释、故事化表达、合作化学习、智能化助教、书香化课堂、实践化作业。
这些特色的形成得益于我们的理论教学创新,即“基于体验的思政五步教法”;这些特色的形成也得益于我们的实践教学创新,即“三微一读”,这里的“三微”是指课堂微训练、校园微活动、社会微体验,这里的“一读”是指原文原著的品读。这些特色的形成更得益于我们的教学理念创新,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匹配,教学方法、工具、环境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线上学习与下线教学相匹配,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近五年,我们教研室围绕以上“教学特色与创新”培育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发表教研类核心期刊论文4篇,出版微实践教程2部,获批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3项,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首届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特等奖3项,校级教学质量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应邀为全国200余所高校开展教师培训,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央视教育频道、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本课程建设成效。
教学效果
第四个方面:教学效果。我想给大家呈现2019年11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的三段话。
·第一段话是我自己讲的:“过去我也属于‘自嗨’型的教师,我在台上刷PPT,学生在台下刷抖音;课堂上我沉浸在自己讲授的‘精彩’中,学生陶醉在他们的‘王者荣耀’里”。
·第二段话是学生讲的:“现在,上吴老师的课很烧脑!他的课上有大量需要我们参与的学习任务,而这些任务又都不是翻翻教材或百度一下就能解决的,往往需要我们联系社会现实或思想实际进行深度思考。课上我们分析自己的‘主要矛盾’,拟定大学生活‘总路线’,我第一次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离我们这么近!”。这从侧面反映了我们教学改革的效果。
·第三段话是专家讲的。北京交通大学韩振峰教授,在深入了解了我们的教学模式后说:“这种模式在理论通俗化、教学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内容和形式上富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让人耳目一新!”
结束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的梦想是打造一门对学生有引领力的思政金课;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师,我的梦想连接一千个基层教学组织,赋能一万名一线教师,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上就是我说课,谢谢大家!
END
扫码获取说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