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微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实践教程(2024版)正式发行

文摘   2024-08-21 07:45   山东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就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要求:

要求1

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

“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中小学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坚决避免实践教学娱乐化、形式化、表面化。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课。

要求2

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

“高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注重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支持出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




为落实以上要求,我团队2021年9月编写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实践教程》(中国言实出版社)。

2024年以来,我团队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新一轮修订,增加了部分实践主题,调整了部分实践方案,新匹配了统编课件、学生实践报告表单等云教学资源(教材中附二维码,可扫码下载)。该版教材已于近日发行。

2024版教程呈现以下五大特色:

突出内容准确性

教材编写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和马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跟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做到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教材配套了统编课件,能保证教学实施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善用社会大课堂

教材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要求,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用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有机嵌入校园生活、融入社会实践。

 小投入的微活动

教材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计15个实践主题,每个主题按照“课堂微训练”“校园微活动”“社会微体验”3类设计3-5个实践活动。活动均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自主触及的领域为“实践区域”,无需大投入,每位老师都可配合理论教学快速发起,易操作、好复制。

 多样化的新活动

教材设计了社会调研、行动方案、作品设计、情景模拟、人物访谈、故事分享、学习反思等7类70多个形式新颖实践活动。活动设计借鉴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化学习、活页教材等领域的一些有趣有效形式,通过流程规则、工具方法、成果形态的重构,使传统实践教学形式更有趣有效有新意。教材将每一章的文献、视听学习资源以及学生要填写的作业表单都制作成线上资源,师生可扫码下载。

 可落地的实活动

教材编写牢牢抓住影响实践教学实效的3个关键要素:

一是学生参与的广度。力戒老师在课堂上“讲实践”和学生在课下“写实践”的“假实践教学”,设计每位老师都可组织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注重通过个人参与、小组共创、集体分享相结合的流程设计,保障学生参与度。

二是学生反思的深度。反思和反馈是学生个人塑造的两把刻刀。通过“4F复盘”“反复辩论”“记者之问”等设计,催化学生实践中的深度反思和分享后的反馈接收。

三是学习成果的外显度。有效输出是最有效学习。为每个实践活动都设计了具体的实践成果物,其中既有彰显实践过程点滴收获的过程性成果物,又有用来集中呈现实践成效的结果性的成果物;既有传统的调查报告、实践报告、实践心得等文本类的成果物,又有PPT、短视频、微电影等方便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互联网类的成果物。

教程目录和样章如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预订教材扫码加助教


信仰火种
创新课堂教学,重构学习体验,让理论有温度,课堂有新意,教得更有趣,学得更有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