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疟疾论治(四法)

健康   2024-11-19 20:46   江苏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疟疾论治(四法)

疟疾由疟蚊传染,是传染病之一。

在热带及环境卫生差的地区发病率高,北京地区,只有夏、秋季节发作。

祖国医学认为是温邪阻滞,少阳枢机不利为患。

疟发则寒热交作,先是毛孔栗起,继而呵欠乏力,接着寒颤鼓颔,寒从背与手梢开始,肢体酸痛。

寒去则内外皆热,全身烧灼如焚,头痛如裂,面赤唇红,烦渴饮冷,胸胁痞满,口苦呕恶,终则遍体汗出,热退而解。有一日一发者,有间日一发者,也有三日一发者。

中医对疟的认识,不是全凭找疟原虫为准,只要有症状,查不出疟原虫也可诊断为疟,常见的可分正疟、温疟、牝疟及疟母,一般用和解方法进行治疗。

(一)和解少阳,以退寒热

正疟发作先是毛孔栗起,继而呵欠,寒颤鼓颔,从背部及指尖开始,寒去则内外皆热,身热如焚,头痛欲破,面赤唇红,烦渴饮冷,胸胁痞满,口苦呕恶,终则遍体汗出,热退身凉。脉象在发冷时见沉弦,发热时多洪数,汗出热退后脉转平静。

治疗可用和解转枢方法。

柴胡9克 黄芩9克 青皮6克 厚朴6克 半夏10克 青蒿10克 草果6克 生姜6克 大枣5枚

加减法:

若由暑湿寒滞互阻不化,荣卫失调,可用芳香宣化,苦温燥湿方法。

若寒湿积滞较甚,湿遏热伏,舌白苔腻如积粉质绛者,可苦温与苦寒药物并用,温燥其寒湿,苦泄其郁热。

(二)疏表清里,以退寒热温

疟定时发作,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烦渴时呕,得汗而解,舌质红尖绛苔浮黄,脉象弦滑且数。

此暑热蕴郁,可用疏表清里方法,仿白虎加桂枝汤意。

生石膏40克(先煎) 桂枝10克 知母10克 粳米30克 甘草6克 草果10克 槟榔12克

加减法:

若确属阳明热盛,方中石膏可加量至60~90克(先煎)。

若苔白腻者,属湿郁,用寒凉药物宜慎,不可过量,防其遏郁湿邪。

若有暑热,可先用芳香清暑定呕,余缓治之。

(三)温寒化湿,和解少阳,以退寒热

牝疟是暑季过食生冷,寒湿偏盛,阻于少阳,故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乏力嗜卧,胸胁痞满,口干不欲饮,舌胖嫩,苔白滑液多,脉象沉迟,按之弦劲。

用温寒化湿,和解少阳方法,以退寒热,宗柴胡桂姜汤意。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干姜3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草蔻6克 生牡蛎15克(先煎)

加减法:

若有暑湿未解,脉象濡缓,头晕乏力,时作呕恶者,可加芳香祛暑之药,如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荷叶6克、苏梗6克。

若寒湿、寒积较重,舌苔白厚,状如积粉,质不红绛,可加重温药之量,化滞攻积药如焦三仙、槟榔等亦可加入。

(四)逐瘀化痰,调和气血,软坚消痞

疟疾发病已久,胁下[插图]块,扪之有形,推之不移,名曰疟母,有时寒热往来,时发时止,脘腹不舒,形体日渐消瘦,面色萎黄,胃纳不甘,脉见细弱,沉取略弦。

用逐瘀化痰、调和气血、软坚消痞块方法。

仿鳖甲煎丸意。炙鳖甲10克(先煎) 旋覆花10克(包) 赤芍10克 苏木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焦山楂16克 香附10克 柴胡6克 黄芩10克 浙贝母10克

俟病状平稳,可配丸药缓调。

肝脾肿大的病人,应当以调和气血为法,并宜注意饮食寒暖,经常活动,锻炼身体,以宣通气血为主,切不可专以攻瘀化痞,与病无益。
摘自:赵绍琴临证400法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赵绍琴:癃闭论治(四法)
赵绍琴:遗溺论治(三法)浊病论治(一法)
//////////


【 阅读往期精彩 】

#中医入门合集  #十二经络白话解  #东海医集  
#老中医经验  #中医妙方  #验方秘方  #国医大师
#伤寒名医验案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四君子汤  #病因赋  #药性赋  
#药性歌括400味  #医学三字经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
#中医连载合集
-END-

小白郎仲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供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养生健康爱好者等参考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