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气韵,弦歌不绝
——内蒙古领航校长培育计划学习研修心得
牛明
湖湘,北疆,一南一北。
这两个地方:从物候上比,一干裂北风,一润含烟雨;从文化上讲,一尚质实,一求浪漫。所以,一来就带着惊诧。惊诧其多有敢为人先和历史担当的人和事。教育也如是,多有值得汲取之处。
1
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去年,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在个人微博上讲述了一段她参加博士生推免面试时的经历,引起学界关注。
颜宁向考生问了一个问题:“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即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博导),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优秀的科研团队、充足的经费、完善的实验设备、大把的时间),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
颜宁在微博上说,这些潜质优异的学生,面对提问,大都有些茫然,没有听到一个让颜宁能够觉得眼前一亮的回答。
在现实学校教育中,是不是有时过分强调刷题而忽视了科学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不是只注重学生对科学事实和公式的记忆而没有提供足够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是不是只关注单一学科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将科学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关联?
问题意识培养的不够或缺失,应该引起教育人的反思。因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对解决问题的求索,又何谈贡献,何谈去履行社会的担当、历史的使命?
参观袁隆平纪念馆,其中介绍袁隆平的“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是这样的“两个梦”,也其实就是“两个问题”,让袁隆平“就像候鸟追着太阳”,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在的教育也应该思考怎样让无数个孩子从小植下如袁隆平的梦想,带着对“问题”的不懈追问,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探究习惯、科学精神,最终成为真正攻克了难关、突破了难题、技术上革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就像参观的湖南师大附中那样,将科学教育定位为科学素质教育,将育人目标定位为“培养素质全面,个性优良,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学生”。
否则,还会出现“最好的数学人才,在华尔街做分析师。我们最顶尖的人才,享受国内最好的教育资源,却仍然是华尔街的高级打工人”的现象。
袁隆平说,人就像一颗种子,做一颗好种子。我理解,这个“好种子”就是目标和梦想,就是去解决问题攻克难题的目标和梦想。
1
“杂交水稻之父”
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每个学校的事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来源无非两大路径:一是广开贤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二是自主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小学是“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性环节,必须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茁壮成长。
在此方面,湖南师大附中的做法值得借鉴:
重视贯通培养,多措并举五育融合。抓竞赛,提出“竞赛是人生”。全员覆盖开展科学教育。特别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要求,科学教育融入德育,培养学生应该具备几样特质:终身学习力;坚定的志趣;问题意识,目光如炬,善于捕捉、洞察问题甚至创生新问题;无畏精神,不仅敢为人先,而且敢于面对并接受失败,敢于在失败后继续勇往直前;务实品格,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不追求不符合青少年发展成才规律的过度超前教育。
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比如教学三年一体化规划;升学路径多条腿走路;培优;带着问题带着课题进企业矿山进行社会实践;博物馆课程;专家进校园等。此外,按照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统筹信息科技、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和课后服务,一体化实施。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
3
教研,杜绝花架子和折腾
长沙长郡中学通过12分钟片段教学比赛,展现青年教师自身能力。该校还首创青年教师命题、解题、讲题“三题”比赛项目,使其深入研究“三新”高考,用教师的“题海遨游”来换取学生的轻负高质。
看到报道,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也组织说命题比赛,从题目立意分析到试题解析、从知识维度分析到素养维度剖析、从多种方法解题到试题的变式练习等方面进行阐述,充分展现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学科底蕴。
4
校训:校园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校训是解读一所学校的的密码。要重视校训的提炼。
湖南长郡中学“朴实沉毅”已融入长郡人的骨子,融铸为百年长郡之校魂。建校之初,彭国钧校长深感国家积弱待变, 认为教育首先要改变人的精神,遂确定“朴实沉毅”为校训:“朴”告诫人们保住本真,不为外界物欲所动摇;“实”即真实、实际,为人处事要讲实际,不浮夸;“沉”和“毅”都是对人沉着、坚毅作风的要求。
长郡校内有一方清澈小塘,曰“澄池”, 取《后汉书·范滂传》“澄清天下之志”之意。池旁觉园北面墙上,刻着校友书写的明朝东林党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晨曦暮霭中,学子们徜徉于院士路,流连于澄池畔,沉吟于觉园中,或阅读, 或沉思,或畅谈。潜移默化中,也由此孕育了一代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长郡人,总是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中。
长沙很多中学门口的对联也颇具特色,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择取一些如下:
倚马千言,风华正茂;树人十纪,家国常怀。(长郡中学)
志遂扶摇超北海; 功成砥砺饮曲江。(雅礼中学)
别开生面,更上层楼。(湖南师大附中)
万象清和且向风云同际会;群生正茂当摛星斗展经纶。(明德中学)
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孟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交往需求,社会发展渴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成不了人,也成不了才。
1915 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南门口张贴《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长郡学子罗章龙、李立三等首先应征。自此,他们与毛泽东、蔡和森经常在长郡校内韩玄墓、澄池旁共商救国之事。1918 年 4 月,他们成立新民学会,当时参会的还有长郡校友郭亮。
雅礼中学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教育。这种自主教育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包容,比如对于无法回避又不能不管的学生恋爱问题,最能反映学校的包容。其次,是学生的活跃。雅礼有很多校级、班级活动,甚至个人还可以组织,高一有雅礼杯篮球赛、辩论赛。高二有雅礼杯排球赛等,有各种社团,在社团节期间,每个班都充斥着票贩子,宣传各种活动等。第三就是学生的自觉。雅礼中学的校长刘维朝说:“家长和学生选择一所学校,往小点说,是选择了一种教育模式,往大了说,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雅礼中学在一次次的教育中,努力维持着“育人”和“育分”的平衡,并将这两者有机结合,为高校输送着一批又一批高分又不失个性的优质学子。
每个渴望向上的个体在正确的引导下,在搭建的平台上,在活动中,有参与的经历,有被肯定的时候,有实现价值的体现,收获感、满足感得到保障。
6
优化学校治理,需要结构设计
一所学校办学要有顶层设计,要搭建起来框架,要丰富内涵,苦练内功。
四梁八柱是一种结构性思维。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
李敏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其中讲到毛主席跟她说过他父亲常讲的一句话:“吃不穷,用不穷,人无计算一世穷。”大家知道:毛主席对他母亲的感情非常深,而对他父亲颇不满意。但父亲说过的这句话,他不仅牢牢记得,还用来教育自己的女儿,可见毛主席对这句话印象之深刻。当然,他说这话的用意不是指钱财的多少,而是借来指事业的成败,嘱咐女儿无论准备做什么事,必须先了解并分析自己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对行动的利弊得失和行动的先后缓急细心计算,再下决心。这种决心,没有特殊原因,决不轻易变更。“计算”,就是一种结构意识。
长沙长郡中学建构“1445”高质量育人范式:“1”即“不让学生输在终点线上”的核心育人理念;“4”即“爱生活、善求知、忧天下、有作为”的育人目标;“4”即“文化力、课程力、协同力与评价力”四大智慧育人路径(即智慧“四力”);“5”即“立德铸魂、启智润心、健体强身、尚美臻格、崇劳长技”五育融通化人。该体系聚焦核心理念和育人目标,把“校训文化、红色基因、湖湘精神”铸成文化力,以“明大义、修大气、成大美” 建构课程力,用“法治与道德、民主与协同”形成协同力,以“绿色”和“增值”聚合评价力,合力培育高质量人才。
长郡外国语学校制定五年办学规划,确定“全国一流、全省标杆”目标,通过具体举措把五年“施工图”高质量地转化为“实景画”,推动学校发展上台阶。赤峰敖汉旗新惠三中窦玉贵校长在成果汇报时用的题目是“把未来学校办在当下”,用意自明,不苟流俗,有前瞻意识,有未来感。
有一种决策叫高站位决策,有一种运行叫低重心运行,有一种管理叫走动式管理。管理不能距离管理对象也同是服务对象,太远,太严肃。传导要快,直接简洁,要做什么,怎么做,要求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时限,效果等等,要言不烦布置下去,得令而行。事有专职,人人有事,执行要快,随时反馈。每个人都是为人生一件大事而来,而每一天的教育都是小事、具体的事、琐粹的事,都需要用心、细心、细致地处理、解决、完成。
7
不要让活力成为教育的稀缺
有了活力就有生机生气,就有生长的力量。无论是课堂还是校园,无论是管理还是评价。
人之立志,多在少年和青春,且性情、禀赋、个性,大多在此期间形成并表露。
毛泽东同志1913年在长沙进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长沙的读书、工作岁月是毛泽东一生作为的精神原点。以后,无论走向哪里,要怎样出发,他大都会回到长沙、回到少年时代的故园,寻找信念、积聚内力。
1925年,毛泽东同志身负使命,前往广东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路经长沙。岳麓山下,红叶正浓。他独立寒秋,目视湘水,追怀少年往事,重拾青春记忆,感慨万千。而在追怀和重拾中,一生的精神本原、内在的魂灵骨气尽显其中。
那就是:着意立功,倾心立言,油然树德。
那红遍万山的层林,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搏击苍穹的雄鹰,从容翔飞的鱼儿,霜天竞自由的万类,都是生命跃动的展现,都是雄健图景的摹写。
湖南师大刘铁芳教授说到“育中国少年,成生命气象”,培养的就是健康活泼,拥有健全生命气象的中国少年。也正如鲁迅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学校,需要活力,活力体现在五育并举;学生,要有活力,活力体现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刘铁芳教授做专题讲座主题是“培养有根有魂的中国人”。他直击当下存在的无根化生存和无魂的教育问题,认为教育要注重培育意义感,帮助学生找到成长的方向。
雅礼中学唱响的“经天纬地才能由学问成就,及时奋发精神好担当宇宙”校歌,培养的是学生内心的光芒和气度,成就学生的是无限可能的未来。
如果“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图”,就容易培养有知识而少文化的一代新人。真如夜间去黄兴广场,一男一女从眼前走过,旁边正是黄兴的雕像,二人的对话传来:“不是毛主席吧?”“不是,是陈独秀。”
清华教授许章润在《精明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让我感到陌生》中写道:“他们聪明,但无才华。他们应变,却不见性情。他们有志向,可理想贫乏。”
今日学校教育,不仅需要有效,更需要有根、有魂;今日中国学生,不仅需要有知识与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更需要有个性与活力,同样需要有精神,有灵魂,有浩然正气;今日中国教师,不仅需要有基本教学素养,更需要有中国视野,有文化担当,有生命襟怀。
雅礼中学敢于说出自己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底气何在?就在于他的理念认为升学绝不是高中的唯一,还包括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未来职业发展,所以才为学生的一生做出奠基。
而长郡中学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习惯才是终身成长的基石。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都是长跑,真正的教育应该“不让学生输在终点线上”。基于“不让学生输在终点线上”的理念,学校积极促进“五育”融通,力求使每个学生在每个教育阶段的节点都能获得个性化、可持续、高质量的成长,并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在做梦的年龄,不要阻断他:不能怕受伤出现纠纷而禁止打雪仗,不要怕弄脏了衣服而不让他在雪地上打滚,不要见学生摊开了课外书认为与考试无关而禁止,不要把课堂放在野外操场就觉得不务正业,不要认为每周的综合实践就会耽误中考高考,不要把校本课纯粹当做个摆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教孩子学会过有目的的生活。
试想,一届届学子没有了宏远的追求,没有了灵魂,报考志愿只问好不好就业不问内心的志趣;最好的数学人才,去华尔街做分析师。这也许是最大的失败。
也记得去关注普通的学生。对于资质普通的孩子,的确需要更多一些去关注他们内心的需求,彰显他们吃苦耐劳的优点,培养他们爱家、爱生活、日行小善,有生活目标,指引他们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今年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大火,阿勒泰成为城市人逃离繁重寻找内心自由的代名词。郁郁草地,悠悠牧马,蓝天白云,诗与远方。李娟和阿勒泰一起,成为松弛的代名词。当然,观众和读者也清楚,阿勒泰也有艰苦、贫瘠、荒芜的一面。
而“阿勒泰”,代表的自由松弛的理想人生状态应该也是我们教育者追求的一种育人境界吧。
原来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阿勒泰”,有往任何方向走的自由,也有任何时间出发的勇气。
吾心归处,皆是“阿勒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阿勒泰,因为那是疲惫生活的解药,愿校园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阿勒泰”。
8
育人,都有一份分担
长郡外国语学校的全员育人是学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工作,是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教育。人人参与、自觉参与;团队合作,改进创新;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关爱为主,激励为上。用心以爱让全员育人在郡外校园处处可见。“德育首见制”“成长导师制”,要求每位教师不仅注重亲眼所见的课堂和课间面对全体学生的德育,也重点关注部分班级部分成绩、心理、家庭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多的帮扶,随时跟踪并反馈这些孩子的情况。
协同育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需要,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要创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和载体:
比如:家长学校、家校共同体、家访、家长沙龙、家长讲坛、家长志愿者、一封家书、共育之声、家长开放日。
通过这些具体方式和载体,来加强家校社沟通,引导家长理解科学育人的理念和方法;及时解读相关政策,切磋交流正确教育观念和典型经验;引导家长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种炒作,缓解教育焦虑,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邀请家长参与生涯规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近距离了解自己孩子的同龄人,换位思考孩子的生涯规划,在实践中感受成人社会的“脉搏”;让学生采访家庭成员,了解家史、重视家风,进而传承家风;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与教师共情,与教育同频;让老师和家长成为“一家人”“都作孩子的老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让“行走的课程”给学生“留下成长的足迹”“有陪伴的历程”“获得有温度的回忆”……
如果明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言论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在监督和信任之间搭建桥梁,那诸如“校长小助理”“校长信箱”“伙食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等都是值得肯定的积极 的探索和实践。
写此心得之际,看到一则新闻报道,广州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这是否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一件事?
9
把课程作为培育担当精神的核心载体
在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正成为普通高中突围的有力抓手。然而,目前仍有很多普通高中对校本课程建设处于观望状态,或感到茫然、不知如何着手设计实施,或有所顾虑、担心开设校本课程会影响办学质量。
长郡中学构建了科学完备的三级课程体系,培育新时代“完整的人”。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必修与校本必修基础型课程,武术操、成长导航、湖湘文化撷英、长郡大讲坛等校本课程,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奠定了基础。二是开设拓展型课程,学校自主开发了 52 门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创建活动型课程,有“走进新农村”“走进职场”“走进军营”“三大社会实践”,有体育、艺术、科技与人文“四大主题节”,有“五大研学行”“六大主题社团”活动课程。其中“走进新农村”已经开设18年。
明德中学开发了“明德树人·五育融通”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根、智育为干、体育为叶、美育为花、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为果,打造根深、干固、叶茂、花繁、果盛的明德“课程树”。目前,明德校本课程体系共分为五大部分,一是立德类,包括大思政课程、人文素养课程、生涯规划课程、主题班会课程、德育实践课程、节庆日活动课程;二是启智类,包括学科课程校本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学科实验型课程、学科实践性课程、学科阅读课程;三是健体类,包括体育基础课程、体育兴趣性选修课程、体育比赛性娱乐课程、体育竞技型专业课程;四是达美类,包括艺美基础性课程、艺美兴趣性选修课程、艺美活动型课程、艺美专业性课程;五是尚劳类,包括劳动卫生基础性教育课程、兴趣性劳动实践课程、跨学科跨领域实践探索课程。截至2024年7月,学校共开设校本课程50余门,为学生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思维提升提供更多可能。
湖南师大附中学校以增强科学素养为核心开发研究型课程,重点开发凸显研究特质的校本特色课程。
与此同时,也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体系的建设。比如长郡中学在“不让学生输在终点线上”核心育人理念引领下,构建起“三阶五维”未来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成长范式。“三阶”即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卓越发展三个阶段;“五维”是指衡量学生创新量能的文化自信、责任自主、智慧实践、深度学习和创新驱动五个维度。
也注重课程实施的路径。明德中学提出: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特色化,活动课程化。
当前,全面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已成为时代强音,一所中学如何做出自己的实践和回答,在考量着当事人的思考高度和抉择取向,而几个方面的要素却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诸如借助机制治校、文化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等抓手,借力质量评价、教育督导、精准帮扶、项目驱动等推手,都是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杜甫当年要离开长沙时写了首《发潭州》:“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此期领航班培训结束之际,收获之时,多少有些留恋和深沉的思考。教育之路,有跋涉,有困顿,回首处甚至会有神伤。也似诗歌创作,文章憎命达,穷而后功。所以,所遇皆不意外。不会停止的是思考和实践。“人在万里外,意在一杯中”,所牵念者,无非生命的成长,个体的发展,每一张脸庞的自由与舒展,家长满意的教育。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辑:张莉梅
审核:牛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