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烂大专的未来,激情澎湃复读一段时间后,我从300多分冲到了470分,一路高歌突然来了个急刹车,我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低迷情绪中。
那段时间成绩很难提高。
数学从40来分爬到了及格线,然后几次小考大考都在80多分卡的死死的,背课本刷基础题不再起作用,尤其是期中考的新题型,把我耍的团团转。
语文,别提了,每天花起码一个小时的时候在背诵、做阅读、练笔上,却同样在90~100分不能动弹,我时常迷茫这样努力的意义。
换科的生物同样在60分左右,我曾经对它多有信心,当时对它就多害怕。换科是不是我太盲目自信了?我是不是该还学政治?
学得恶心。
无论我怎么背书,大脑都无法高效运转,嘴在动,眼睛里却是书页一角磨得起毛的样子,背完一遍终于忍不住伸手撕掉了它。
每天盯着老师发下来的练习题发呆,明知道该分析条件了,却迟迟不想下笔,想拿出红笔使劲划破它,想把厚厚一叠作业都撕烂,想拔腿就跑离开废话满篇的课堂。
我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
高考是不是就需要我做一个模具,
盛放一堆无用的知识垃圾?
但,这种对学习没有热情的状态,我其实并不陌生。复读前的摆烂、迷茫、不肯上进的我就是这样,于是理所应当亖在了低潮期。
当学习变成一种可怕的折磨之后,
能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
没有热情的高三学习是难捱的折磨,但是唤醒热情,需要步步为营,小心,接下来的步骤需要你一步不拉:
第一步,放缓节奏,允许暂停。
成绩没有提高,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伴随着身体方面的问题,精神萎靡,身体疲乏,甚至可能是主因。
如果想尽办法调整了还是没有积极的心态,或者总是学得心烦气躁,那就不要勉强自己坚持了,尝试放缓节奏,甚至暂停一下。
用三五天时间,不再熬夜,早睡早起,起床之后不是冲到教室背书,而是去操场上运动,锻炼身体,吃饭也不要简单糊弄,保持必须摄入的各类营养,奖励一点甜食糖果,让自己吃开心一点,把情绪提起来。
每天花15~30分钟写日记,把积攒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尤其是想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可以写出来。比如“努力有意义吗”“为什么数学卡在90分”“学习瓶颈期该怎么突破”这样的问题,写下来之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当然也要记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问多查,把答案记下来,去和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共鸣。
在这个放缓节奏的过程中,也许你会找到答案,也许你会自己解答。
第二步,设定近期小目标。
不管是听课、写作业、自学,进行每一个学习任务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我在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完成什么任务,达成几项成就,以此来保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有收获的。
比如那时候我会用折星星的长纸条,写下小目标,当我完成任务之后确保目标完成,就把它折成纸星星。刚开始那段时间我还是很急躁、很容易分心,所以堆了许多“任务失败”的纸条,我会把失败原因和反省也写上去,再分心的时候就逼自己一条条看,慢慢地就冷静下来了。
目标并不是总能完成,有时候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有时候又是不断拖延变成加时赛,所以失败之后需要不断调整,摸索自己的能力范围,力求进入正向循环,把小小的成就感堆积成大大的自信。
第三步,简化环境。
为了保证专注度,尽量简化学习环境,把学习行为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分离开来。比如我的书桌上从来不放玩具摆件、明星海报之类的东西,人在书桌前手机放床上,人在床上手机就放书桌上,尽量隔离开来。
必要使用手机的时候,我会集中在一个时间里,回复消息、查阅资料,手机里尽量干净些,别下各种娱乐软件。使用手机之前最好写下使用目的,都要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尽量当着许多人的面使用手机,比如舍友、同学、父母等,此时会产生一种被关注的紧迫感,迫使我们不在半路跑偏。
第四步,强化动力。
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得拼命努力?学累了学哭了而力不从心的时候,就需要强化动力,以此纠正负面情绪,比如懒惰、摆烂、放弃。
可以研究理想大学的目标专业,了解这个学校的情况,需要看看学长学姐的优秀事迹。比如写一些励志的语录,看一些热血的视频,引起内心共鸣。因人而异,殊途同归。
第五步,挖掘低效根源。
许多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总是能够找到一些根源。
比如我当时语文作业写得很慢,效率很低,常常要花大量时间思考,但是对照老师的答案往往错漏百出。两厢对比才让我心态很不平衡觉得白费功夫。
但是自我反思了几天,发现卡住我速度的往往都是阅读题,让我作文低分的往往是“立意”这一步,也没有时间意识,前摇太长,写不完又拖尾。问题本身存在但是没有专门解决,于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熟练度上去了正确率照样低下。
开始对症下药。限时完成作业,强化时间意识,寻找阅读题技巧,提高正确率,专项练习作文立意……
逆袭提分今日分享
监督同学学习打卡
想要短期内快速逆袭提分,直接扫码
分析成绩,制定专属学习计划
学习好地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