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豹,只说真话
地铁运空车、汽车站废弃、高铁坐不满、飞机票比高铁还便宜。
彷佛一夜之间,14亿人口的大国,开始缺人了,什么原因呢?
先看2个匪夷所思的案例。
北方有个乌海市,常驻人口才50多万,投入2.15亿的巨资,建了一座客运枢纽站。
修的非常宏伟霸气,但建成4年多了,至今尚未卖出一张汽车票,唯一派上用场的一次,是口罩期间改成了方舱。
这个够离谱了吧,还有东南沿海的杭温高铁,开通才一个多用,就发布公告说多班次停运,始发的温州北站也冷冷清清。
这条高铁建了7年半,是浙江唯一按时速350运营的高铁。但很多乘客发现,速度更快没错,但可能换乘更麻烦、通勤总时长更多了。
所以,为什么一个人均收入不到4400元的乌海市,花了2个亿修客运枢纽站结果没人用?
为什么总投资477.8亿、时速350公里的的杭温高铁,反而没有更方便呢?
我们来看前面说的乌海市,客运枢纽站的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在2014年通过批复,为什么能获批?
2014年的时候,乌海市的常住人口、公路客运量已经不怎么增长了,当时说的是要超前规划,要“设计能力30年不落后”。
现在看来还真是30年不落后,因为30年可能都用不上,北方偏远地区的人口流失已经是长期趋势。
还有杭温高铁,主打的是建设1小时交通圈,但这个1小时是杭州的桐庐东到温州的楠溪江,看看地图就知道,这两个地方有多偏。
真相是,无论大城市还小城市,很多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采用摊大饼式的扩张策略,盲目建设高铁新城和新区,高铁站越修越远,人口却越来越少。
这样能降低拆迁成本,能降低郊区土地升值、当然也能提高一任主官的政绩。
但代价呢,是忽视了民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和便捷性,巨大的资源浪费。
现在的更要紧的,是搞清楚一个问题,基建狂魔搞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基建有没有饱和?
专家的说法是没有,依据是我们的交通、能源、通信密度已经很高了,但人均水平仍然偏低,比如公路密度约是世界均值的 70%,铁路密度约是世界均值的 60%。
该算总量的时候算平均,该送平均的时候又是谈总量,很多事情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干了。
那你怎么不说人均GDP排多少名,现在的居民收入水平,能不能负担这样的基建、以及由此飙升起来的债务。
最后,从最新的政策思路看,又一波基建投资热潮又要来了。
今年1—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4102亿元,同比增速10.5%,近10年来最高
好几条因为客流不达标被叫停的高铁,济枣高铁、济济高铁、石雄城际铁路,又开始重新启动。
可以预计,一旦接下来的传闻中几万亿的财政刺激落地,一批基建项目尤其是“铁公基”,必然会将陆续上马。
没办法,基建这个神药,还得在吸一口。
感谢有你!
堵钱眼的申公豹
抖音/视频号/快手/B站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