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稳定工作成热门选择,985不再吃香?

文摘   财经   2024-07-26 15:35   广东  

关注阿豹,只说真话

01

文科生以后的路,会越来越窄。


太夸张了,今年山东省文科状元,竟然考不上北大。

按“不分文理”排名,全省第253位,达不到北大的提档线,只好去了港中文。

今年的山东文科考生,太难了。以前是学文不好找工作,今年是学文不好找学校。

网传“山东19万文科考生滑档”,高考500多分,过了本科线,但是录取不了。

目前招考院回应,数据不真实。

山东今年的本科线(一段线)444分,选历史的有122764名,19万文科生这个数据上有点夸张了,但是反映出的问题,一点都不夸张。

从山东省今年的招生计划来看,大量专业要求考生在高考中选考“物理+化学”。很多文科生懵了,没选到“物理+化学”,很多名校都不给机会了。

川大、西交大、电科大,几乎所有的理科专业都是物化必选。像数学类、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物联网工程这些,要求物理必选可以理解,但化学真的有必要吗?

文科本来招生就少,但现在很多文科生能报的专业,都要求“物理必选”,而且不限理科生报。像中大的心理学,物理必选,厦大的电子商务,物理必选,吉大的会记学物理必选。

更离谱的是,金融专业在传统分类里,一直是文科专业。但是今年川大和西交大的金融学,文科生要求“物理必选”,而上交的经济管理和金融,更是要求“物化必选。

华科大更绝,2024年所有专业,全部要求物化必选。

本来,在新高考模式下,因为赋分制的算法,选择文科类科目更容易拿高分,大量考生三年前是按照这个思路选的。

万万没想到,三年后局势彻底变了。一旦没有选择“物理+化学”,报考的时候很受限,考了高分也可能滑档;以后就业的时候还受限,文科生不好就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本质上,是这几年,宏观层面的战略剧烈转向,发展硬科技和高端产业转型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随之转向,大力加码理工科。

这轮大学专业大调整,3年要砍掉20%的大学专业,砍得最多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科,而增加专业点最多的,是工科。

2024年清华、武大、中大经费下滑,哈工大却暴涨了50亿。

还有,今年1月教育部专门强调,要想国之所想、急国之所急、应国之所需。要优化招生结构,引导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

我们当前面对的内外部形势,跟几十年前极为相似,需要大量的大量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的人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又重新成为真理了。

说实话,这个思路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如果转向的步子太快,那没跟上的群体就容易成为代价。

以前的知识青年、纺织厂工人、现在的教培老师、房产中介就是例子。

现在,教育的指挥棒是大力加码理工科建设,到了执行层面,很多学校往往一刀切、一拥而上地招调整生计划,再加上缺乏政策上的统筹和过渡安排,就容易让广大已经选择文科的高考考生,,无奈地成为时代的眼泪。

未来,如果没有意外,文科生的路还会越来越窄。

02

全社会都在求稳,大众在放弃几乎所有的可能性,来寻求最大的稳定性。


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985和211名校,在“稳定”面前黯然失色。

有几个罕见现象。

警校分数线暴涨,公安大学在江苏录取最低分也要620分,最高663分创新高,这个分数再物理组能排到前2000名,妥妥的中上985水平,上复旦也足够了。

浙江警察学院,最高分达到了676分,而江苏警官学院的最高分为663分。河南省和山西省的警校录取分数线,也逗逼往年提高了。

为什么这届考生挤着要考警校,真相是可以提前四年,预定一个铁饭碗。

毕业后可以参加公安联考,据说通过率90%,关键是没有其他人竞争,轻轻松松上岸,待遇不错,社会地位也高。

既然考上985以后还是要考公,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少走几年弯路呢?

另一个现象,很多高分考生,放弃去上985,选择了二本定向招生。

浙江农林大学的涉农定向招生,今年录取了两位达到669分的考生,这个分数几乎可以稳上浙大

还有普通二本的丽水学院,今年有史以来第一次,录取到了一位浙江省前10000名的考生,录取专业是某县定向委培的财务管理。

为什么明明能上985,偏要选择定向专业,某大学招办主任说了大实话,最大的原因是毕业之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编制。

像浙江农林大学的定向生,在校期间免交学费,毕业后将前往事业单位、国企工作,怎么算都不亏。

还有更多的考生,也放弃了上211和985的机会,选择了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

今年,曲阜师范大学这个双非院校,省属公费师范生录取最高分635,这个分数在山东能上山大了。

原因就是毕业有编制,而且编制在青岛。

免费师范生不仅免费,未来还能直接进编制,免费医学生也差不多。成都中医院大学的免费医学生,一个班里有540分刚过2本线的,还有630多能上985的,跨度不是一般的大。

真相是,作为高考学生的家长,特别是体制外的,早就深刻体会到就业市场的温度,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那早早考警校或者定向生,提前锁定一个未来的编制,就是提前锁定一个稳定的预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最后阿豹觉得,高考填报志愿本质上,是一场围绕信息差的博弈。

有个段子这样说的,观察行业见顶的方式,就是看清华北大的就业去向。

2005年,清北毕业生扎堆去宝洁、联合利华,然后外企的好日子就见顶了。

2008年,清北毕业生打破头去银行、移动等垄断国企,然后国企就限薪了。

2015年,清北毕业生纷纷去互联网,然后互联网就被反垄断了。

2019年,清北毕业生挤着去深圳当教师,然后深圳教师大减薪。

现在,清北毕业生扎堆考公、考编、考街道办,土地财政也到头了。

没有长盛不衰的职业,也没有一直巅峰的行业,就算是铁饭碗也是相对的。

作为考生和家长,你恐怕需要读懂至少未来4年,的政策思路和经济社会变化。

前提,是这四年不要有太多的变化,

但随着我们转型的加快,政策的灵活性越来越高,高考报志愿也越来越难了。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原则,那可能是,尽量不要扎堆。



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堵钱眼的申公豹

抖音/视频号/快手/B站同名


堵钱眼的申公豹
一个只说真话的财经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