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豹,只说真话
有没有发现,几年前最热的5G,现在没人提了?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一直提速降费,每个月的话费却越交越多?
为什么5G基站都建了350万个了,手机信号比以前还不稳定?
本质上,5G建设有点像像基建潮和芯片潮,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谁还记得2019年6月,B站up主何同学有个5年之约。
他说,5G这片更肥沃的土壤里,会开出怎样的花,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料。5年后再看这个视频,会发现速度,其实是5G最无聊的应用。
现在5年过去了,还没有诞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5G应用”,如果一定要有的话,那可能是测速软件。
有人说,感谢5G,让39元无限流量套餐,变成现在79元有限流量。
还有人说,5G之前,野外到处都是4G信号,5G之后,同样地方2G信号也没了。
大部分人的切身感受,是2G能发消息、3G能发图片,4G能看视频,每一步的技术跨越,真真切切地,带来了用户体验的断崖式提升。
而5G呢,像“远程手术”“自动驾驶”“VR云游戏”“万物互联”这些应用场景,很难回避一个真问题,对于普通人的现实意义在哪。
实际上,前户部尚书曾说过一段话,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过度超前,抬高了用户成本或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债务。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
5G的优点是大带宽、低时延、移动性,而代价,是建设成本高、覆盖范围小、综合能耗大。
一座5G基站,部署成本在32万至40万(按三大运营商规划测算),另外还有运营成本,5G基站是耗电大户,每年综合电费在2.3万至3万(中国铁塔数据)。
而这样的基站,截至今年2月,已经建成350.9万个。
这么庞大的成本,是需要承担的。
谁都知道”先修路、后致富”的道理,但是修路也应该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市场规律、商业规律、技术规律,
为什么有用户选择关闭5G开关来省电,有运营商关闭5G基站来省钱。
真相是,当有形之手,强势介入技术路线的时候,很多时候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但也少有看走眼押错的时候,比如日本的氢燃料电池。
因为有些技术路线,在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下,很难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来讨论,它的驱动力可能不是商业需求、或者生产力,而更多时候是politics因素。
但历史一再证明,从光伏到5G再到当下的人工智能,非技术因素只能推动一时的狂热,一个新技术真正的推广和持久应用,能且只能靠技术本身。
感谢有你!
堵钱眼的申公豹
抖音/视频号/快手/B站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