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催生来袭!生育补贴能解“不想生、不敢生”之困?

文摘   财经   2024-10-28 22:59   广东  

关注阿豹,只说真话

01

万万没想到,现在开始电话催生了。

据财新,最近有多地网友表示,自己还在上班呢,就接到社区电话,问”你怀孕了吗?”“有生孩子的打算吗?”

这真的太离谱了,且不说这些属于个人隐私,就说平时应付七大姑八大姨的催生,已经很心累了,现在社区也来催生,真有点绷不住。

给你打结不让生的是他,打电话催你生的也是他。没办法,大的趋势是,我们从计划生育时代,进入催促生育时代。

前面说的社区催生,其实主要是个例,涉及到基层服务水平,有高有低也正常。这种事情出现的背景,这几年在加强对出生人口和育龄女性等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来搭建覆盖广泛的人口监测体系。

所以在前几天有件事,引发了广泛的友善讨论。

就是启动新一轮人口与家庭发展状况抽样调查,重点是后半句,全面分析“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

说实话,这个原因还需要调查,需要分析吗?

熟悉体制内决策路径的朋友知道,这个调查需要,而且非常需要。我们详细说说。

三中全会的公报里,有这样一个表述,“建立生育补贴制度”,这是顶层决策,是否进行补贴已经定了,但给哪些人补、怎么补、补多少就是执行层级要考虑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理论依据。

就像80年代要搞计划生育,最初理论依据,应该是人口学家马寅初提议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人口可能要突破6亿,以及后来学者宋健的人口控制论,他计算到208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42.6 亿。

那么今天,政策要180度大转弯,也需要对应的理论依据,就包括前面说的抽样调查。

你再看这次抽样的150个监测县、1500个社区(村居),调查样本才30000人。调子起的很高,但样本数量不多,很明显调查的节奏很急,或者换一种说法,调查的内容需要更加聚焦。主要是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那么有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就是火速出台生育补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细则。

所以你看到今天,国办发文了,生育支持的若干措施来了。

总共十三条措施,不谈医疗服务、教育供给、住房支持这些长期措施,我认为最有新意、也跟大家最直接相关的,就是第三条,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

那么你觉得,生育补贴能不能有效催生,解决全国人民“不想生、不敢生”的问题呢?

02

我们从计划生育时代,进入催促生育时代。

没有一点点防备,生育补贴真的来了。

注意,这个生育补贴很不一样,它不像中部某市生三娃补贴15000,结果你孩子都生了补贴还没申请到,这次应该不会烂尾,是有中央财政兜底的。

过去几年的生育补贴,主要还是以地方为主。

比如2021年攀枝花市“打响生育补贴第一枪”,每人每月能领200元,顺便说一句,攀枝花的生育率又开始调头向下了。

后来长沙、杭州、深圳这些富裕城市,累计的生育补贴能达到几万块。说白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钱的多补,没钱的少补。

但是万万没想到,房地产行业调整来了,带动土地财政调头向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所以,其实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出台生育、育儿补贴的频率就明显下降,有些甚至沦为了“烂尾策”。

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从中央层面、全国一盘棋地考虑生育补贴政策。

那么这次的国家级生育补贴政策,有哪些内容呢?

目前主要有三点,一个是制定生育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管理规范,说白了,短期内还没有。第二个,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说白了,还是旧的方案。第三,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这个应该是增量政策,但说白了,现行每个月2000元的抵扣力度,提升空间有限。

所以对于这个大招还得谨慎乐观看待,就像现在的住房补贴政策,买200万的房子补贴10万,而且你还得是博士,其他的买新能源车车补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记住这句话,补贴的目的不是让你不花钱、让你省钱,而是要用有限的资金撬动更大的资金,最终让你多花钱。

为什么说,靠生育补贴来覆盖生娃、养娃的费用,是镜中月水中花,一厢情愿呢?

其实,生育补贴这件事,有人口学家建议过,可以用当于GDP2%~10%的财力来鼓励生育,按照每年多生1000万的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个小孩能拿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但是每个小孩100万的补贴,其实真不算多,

育娲人口的研究显示,

2024年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如果是上海和北京家庭要涨到101万和93.6万,注意,这还只是怀孕、分娩、奶粉、教育这些17岁以前的成本,养过孩子的都知道,17岁以后上大学、找工作、结婚、买房,这些成本才是大头。

最近网上有个很扎心的问题,贷款给孩子上补习班有必要吗?收入,才是衡量生育成本是否太高的根本因素。

数据是,

国内把一个孩子抚养18岁的成本,目前是人均GDP的6.3倍,这个数字,法国是2.24倍,德国是3.64倍,日本是4.26倍。

但是呢,这几个国家的生育补贴力度,也就是支持生育政策投入占到GDP的的比例,法国是2.93%、德国2.28%,日本最少也有1.58%,我们你猜猜是多少。

最后,阿豹觉得

生养孩子不是分娩一刻的事,是一辈子的事,

催促生育不能仅盯着生育本身,如果这样,很容易越盯越窄。

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也不仅仅只有“发多少钱”,也不能只聚焦在育龄人群尤其女性身上,而是涉及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方方面面。

更深层来说,

刻意回避社会分配问题,试图把人口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计划生育这些限制政策,结果用解除限制措施来代替“增加收入”这个核心症结,大概率会像现在的房地产,一刺激就管用,但越刺激越不管用。

因为生孩子和买房一样,它不是无需承受代价的冲动型决策,而是要背负一辈子的事情。



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堵钱眼的申公豹

抖音/视频号/快手/B站同名


堵钱眼的申公豹
一个只说真话的财经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