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时代,普通人如何不成为时代的代价?

文摘   财经   2024-07-16 18:16   广东  

关注阿豹,只说真话

现在真的,要给普通人留口饭吃。

无人时代已经来了,AI对就业岗位的取代,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武汉出租车司机不谈定了,要求取消萝卜快跑,说它正在抢司机们的饭碗。

百度的萝卜快跑,乘坐舒适、没有拒载、严格遵交规,7×24小时无缝接单,关键是是价格,才1.99元起,堪比公交地铁。

对部分绕路、拒载、态度差、乱加价的传统出租车,简直是降维打击。

此情此景,像极了2015年,出租车司机围了北京滴滴总部,抗议网约车抢饭碗。

万万没想到,这才几年,网约车也要被淘汰了。

是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即将取代的,不光是传统出租车,还有网约车。

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生产力,这没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网约车司机是当下最大的就业蓄水池之一。

最近3年,网约车司机暴增了127.33%,全国已经发放了网约车驾驶员证679.1万本,找不到工作的、被裁员的、没有一技之长的。

就业大军还在疯狂涌入这个相对体面的行业,但网约车运力已经饱和了,今年深圳、苏州等10城,都发了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

可以预见,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进一步推广,会挤压甚至颠覆了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那么庞大的慢就业、灵活就业人群,该往哪里去。

有人说还可以当外卖员、快递员,那对不起,这些行业也开始进入无人时代了。

美团投了500亿搞无人配送,无人配送车已经开始运行了,除了陆地上的,还有空中的无人机送快餐,据说能提供3公里、15分钟的标准配送服务。

无人快递也来了,多家快递公司的网点,已经实现无人车的日常运营,京东还拿到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上路资质。刘强东说不拼不是我兄弟,那无人车不仅能996、直接做到了7*24。

无人货车也来了,目前从北京到天津已经实测了超6w公里,高速上车与车的间距可以做到45米。要知道,油罐车事件背后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这个行业低迷,司机太卷。

还有无人饭店,重庆等地的无人面吧,完全不需要任何人操作,面粉和水最快48秒做成面条,可以24小时不间断出餐。

我们一步步进入无人时代,网友调侃的铁人三项:外卖、快递、网约车司机”已经不铁了,接下来吉祥三宝,保安、保洁、保姆可能也保不住了。

因为任何职业,你就算玩儿命卷,像某网约车司机那样,每天开15小时,吃住都在车上,也不可能卷得过不吃不睡的无人驾驶。

所以现在出现一个很要害的问题,技术进步在和底层人抢饭碗,怎么办?或者换一个说法,现在是优先保就业,还是搞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光我们有,太平洋对岸的大国也有。

从历史经验看,产业升级本身就是一种“去人化”,去得越彻底,效率越高。

新产业取代旧产业,更像是从金字塔的一个台阶上到了另一个台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新的平台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没有感觉,这几年搞产业升级,搞结构调整,往往是先破后立,教培、房地产、互联网、低端制造业,向社会输送了海量的人才,而新型的芯片、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业这些,实际上承接不了这么庞大的存量就业人口,别忘了还有每年上千万的毕业生和其他增量就业人口。

真相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很难感觉到产业升级带来的暖流,更多感受到了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寒气。

而且,随着高薪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扩大,大量低端产业的迁出、淘汰和被取代,收入差距势必进一步拉开,占总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就会陷入一个循环,

工作不挣钱就只敢存钱,不花钱就刺激不了消费,消费支棱不起来就消化不了多余的产能,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只能打价格战,产业链条上的人们就更赚不到钱。

需求不足、产能有余的症结,可能就在这里。

解决思路无非几种,期待外部环境改善,依靠欧美的需求来消化产能;指望扩大福利支出,在住房、教育、医疗这些上面提供兜底;以及等到产业升级成功,经济完成换挡,富人吃肉,普通人也能喝汤。

目前看来,短期都不太现实。

本来,科技成果推广和就业增长不是对立的关系,但考虑到当下的特殊经济社会现状,先进技术产能对低端劳动力市场的挤压,几乎无法避免。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转型阵痛”吧。

最后,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转型代价,铁锈地带的钢铁工人、国营工厂的纺织女工、房地产销售、教培老师、包括未来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和快递员,

我们每个人只是时代的一粒沙,能做的只是,不要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正中,成为那个代价。



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堵钱眼的申公豹

抖音/视频号/快手/B站同名


堵钱眼的申公豹
一个只说真话的财经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