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豹,只说真话
为什么,学历反差事件越来越多,教育焦虑越来越重?
姜萍爆火之后,社会舆论出现明显割裂,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造神和质疑。
造神就不赘述了。全网全平台关注、前所未有的流量,姜萍就读的涟水中专,一大早就有人赶来直播;姜萍老家,街头滚动播放大红喜报。
另一边是质疑,
有人说阿里数学竞赛比赛是开卷考试,不限制查阅资料且不存在监考。而且这个考试是阿里旗下达摩院组织的,去年就宣传外卖小哥孙某的参赛经历,今年换成姜萍,有炒作之嫌。
有人说板书似乎有错误,按理说数学水平这么高的人,不可能把余元公式写错。还有人挖到了姜萍此前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
她初中数学老师的评价:“在班级中,她不是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不过水平仍为班级偏上,对数学比较有兴趣。”
还有一种猜测,理解水平在大气层。说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节点,非常蹊跷,恰好在中考前,这可能是为了缓解全社会对普职分流的焦虑。有网友调侃,考不上高中,去上中专也有美好的未来。
阿豹觉得,在这个流量至上,自媒体推波助澜,社会情绪极其敏感的时代,对于姜萍事件我们有必要保持一份冷静。
公众对专业学术领域的围观,很有可能是失真的。人们出于经验的理解、出于想象的附会,在门槛极高的专业领域面前,可能会谬以千里。
学术生涯是漫长的,姜萍也才17岁还很年轻。在一个星期的新闻发酵里,就急着要发现一个天才,或是揪出一位“造假者”,大可不必。
总之,造神没必要,质疑没问题,但如果上升到阴谋论也大可不必,这件事会不会翻车,可能要等到姜萍的决赛成绩出来再看,眼下不如让子弹飞一会。
实际上,姜萍获奖一事,之所以成为现象级新闻,深层原因是这件事提供了当下社会亟需的情绪价值,安抚了人们的教育焦虑。
2024年以来,类似的学历反差事件太多了,人们对教育的结果太焦虑了。
4月,一位被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录用的女生,报考职位是教育管理一级主任科员,其中毕业院校一览填写的,是美国哈佛大学。
5月,智联招聘发布一份报告,显示今年普本院校(非双一流本科),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2%,也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43.9%。
此前从未有过的。
6月,安徽宿州公示的拟录用公务员名单,有一名考生来自于斯坦福大学,拥有博士学位,但报考的只是,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职位。
跟姜萍事件比较类似的,还有厦门大学一位40多岁的保安,拿到法学学士5年后,仍做着保安的工作。都考上大学了,还是只能当保安。
最后,为什么全社会对中专学历有偏见,为什么很多人拼了命也要考公上岸?
学历歧视只是一个结果,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中专的职业方向是蓝领,而蓝领在国内是一个辛苦、低薪、又不太体面的职业选择,被压在金字塔底,而公务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钱多事少离家近、福利高待遇好地位高的,处在金字塔尖,
所以,从根本上减少蓝领与白领之间的收入差距,消除体制内公务员的显性与隐性福利优势,这才是消除学历歧视、缓解教育焦虑的根本方案。
感谢有你!
堵钱眼的申公豹
抖音/视频号/快手/B站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