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撰文 | 李欣茜 张婷 仲银召 郑宇含 张彦康 李雨
编辑 | 孟美瑶
校对 | 张婷
背景介绍
肝脏具有高度的代谢灵活性,能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迅速做出反应,调整代谢活性以满足机体需要。例如,在进食期间,肝脏会激活脂肪酸从头合成(DNL)、糖原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等合成代谢途径,而在禁食期间肝脏则会转变为几乎相反的代谢状态,激活脂肪酸氧化、糖异生(GNG)和蛋白质分解等。通常认为,是激素发挥作用阻止这些代谢相反途径的同时激活。例如,进食后的胰岛素信号会促进DNL相关酶的转录和翻译后激活,同时抑制GNG。相反,在禁食时,低胰岛素和高胰高血糖素信号会抑制DNL并激活GNG。然而,代谢物也可以通过变构效应、浓度效应、调节氧化还原状态及信号转导等多种方式调控代谢。因此,代谢物介导的这些机制很有可能参与肝脏代谢调控。
乙酰辅酶A(CoA)和丙二酰辅酶A是调控肝脏代谢的经典代谢物。乙酰辅酶A是β-氧化的产物,也是DNL的前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能催化乙酰辅酶A生成丙二酰辅酶A。ACC具有不同亚型,其中,ACC1位于细胞质中,催化产生的丙二酰辅酶A主要用于合成长链脂肪酸(LCFAs)(DNL),或延长必需脂肪酸的脂肪酸链(FAs,如亚油酸和亚麻酸)从而产生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而ACC2则位于线粒体膜上,催化产生的丙二酰辅酶A可以抑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促进LCFAs转运进线粒体),从而抑制β-氧化(小编注:ACC1和ACC2是ACC的两种亚型,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75%的相似性,主要区别是ACC2包括了一个特有的N端结构域,帮助其定位到线粒体。尽管ACC1和ACC2都能够催化乙酰辅酶A生成丙二酰辅酶A,但亚细胞定位的不同决定了其下游功能的不同。相比于ACC1主要在细胞质中生成丙二酰辅酶A,ACC2主要在线粒体外膜催化产生丙二酰辅酶A,而CPT-1同样位于线粒体外膜且丙二酰辅酶A会变构抑制CPT-1的LCFAs转运功能,因此ACC2产生的丙二酰辅酶A会通过调控CPT1活性参与抑制脂肪酸β氧化。进一步的,ACC1和ACC2的不同功能也与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关。ACC1在脂肪生成相关组织如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而ACC2则主要在脂肪酸氧化相关组织如心肌和骨骼肌中表达。此外,线粒体β氧化并不仅仅只受ACC2调控,一方面,β氧化调控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β氧化相关酶本身表达及活性都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如PPARα在转录层面上调控CPT1、MCAD等多种β氧化相关酶的表达。另一方面,ACC2本身也不是直接参与β氧化的酶,而是通过其代谢产物丙二酰辅酶A进一步调控β氧化)。禁食期间,由于胰岛素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升高和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活性增加,ACC1/2活性被抑制,导致DNL减少,脂肪酸氧化被激活。值得注意的是丙二酰辅酶A水平降低后激活β-氧化引发的进一步代谢改变也与其他禁食相关特征相关联。β-氧化产生的线粒体乙酰辅酶A变构激活丙酮酸羧化酶(PC),催化丙酮酸转化为草酰乙酸(OAA)。OAA和其他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中间产物可为GNG提供原料(小编注:OAA需要穿梭到胞质再进行。OAA需要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催化形成磷酸烯醇丙酮酸(PEP),才能参与GNG。由于PEPCK有不同的定位,OAA穿梭到胞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当PEPCK位于线粒体基质中时,PEPCK可以直接催化OAA生成PEP,PEP再经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运到胞质中,参与GNG。当PEPCK位于细胞质基质时,不能直接催化线粒体中的OAA形成PEP,就需要线粒体基质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催化OAA形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再经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体将苹果酸或天冬氨酸运到胞质中,在胞质中MDH或GOT作用下重新生成OAA,最后再由胞质中的PEPCK将OAA转变成PEP。PEP沿着糖酵解6步连续的逆反应形成1,6-二磷酸果糖,在1,6-二磷酸果糖磷酸酶的催化下水解为6-磷酸果糖,再经6-磷酸葡糖磷酸酶水解产生葡萄糖,完成GNG),维持机体内能量与氧化还原稳态,并可能进一步与各种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小编注:TCA循环的中间产物能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例如,乙酰辅酶A可以调节一些转录因子(如Smad2)的乙酰化,进而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延胡索酸和琥珀酸有助于提高抗氧化转录因子(如 Nrf1/2、Hif-1和If1)的稳定性,促进细胞抗氧化能力)。因此,丙二酰辅酶A可能会通过以上这些机制参与多种代谢途径的调控。
ACC1/2缺失会抑制丙二酰辅酶A和DNL,激活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甘油三酯(TG)水平,ACC抑制剂也复现出了这些结果,并已应用于治疗代谢紊乱相关脂肪肝病(MASLD)的临床试验。然而,抑制ACC1/2也可能带来负作用,例如通过抑制PPARα信号及激活SPEBP-1促进TG分泌,引发高血脂(小编注:关于缺失ACC的影响的研究仍存在矛盾的地方,例如,有研究表明用ACC1/2抑制剂MK-4074治疗脂肪肝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肝脏TG水平,但会显著促进血浆TG水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缺失ACC1/2会抑制丙二酰辅酶A合成,降低肝脏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浓度,而PUFA浓度降低能显著激活SREBP-1,SREBP-1是肝脏脂肪酸和TG生成的关键转录因子,促进GPAT1表达。GPAT1利用来自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合成TG,并形成VLDL,分泌至血浆中,引发高血脂。此外,据报道,缺失ACC会抑制PPARα信号,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而回补PPARα后,正常情况下要纳入VLDL分泌出肝脏的TG就会被氧化,降低血浆TG水平,因此这里说抑制PPARα可能促进TG分泌,引发高血脂);此外,缺失ACC1/2还可能激活糖酵解、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等。然而,抑制ACC后为何会出现这些意料之外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中,研究人员做出假设,抑制ACC后,丙二酰辅酶A合成减少,进一步通过代谢物介导的机制引发其他反应,并利用药物抑制ACC或肝脏特异性双敲除ACC1/2基因(LDKO)小鼠模型验证了该假设并探索了具体机制,发现肝脏ACC活性降低后,丙二酰辅酶A水平降低,在进食状态下通过激活CPT-1,促进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糖异生;而在禁食状态下通过调控蛋白质稳态促进氨基酸水平增加,进一步激活糖异生,阐明了代谢物丙二酰辅酶A在调控肝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
1
研究人员发现,肝脏ACC1/2基因缺失会导致肝脏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水平显著降低(图1B),已知丙二酰辅酶A是DNL(从头脂肪合成)的底物,其减少可降低DNL并刺激脂肪酸氧化。为了检测肝脏特异性敲除ACC1/2基因小鼠(LDKO小鼠)肝脏的脂质合成,研究人员给正常饮食的WT和LDKO小鼠饮用2H2O,然后用1H和2H NMR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进行分析,通过1H和2H的富集程度来量化新TG(甘油三酯)的含量和来源(DNL、伸长、去饱和及酯化)(图 S1A)。实验结果表明,与WT相比,LDKO小鼠肝脏中的总脂肪酸含量下降,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3脂肪酸和其他P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图1C,S1B、S1D和S1E),且LDKO小鼠肝脏TGs的甲基、α2和烯烃中氢位置的2H富集减少(图S1C和S1F),这与LDKO小鼠肝脏DNL、伸长和去饱和水平受到抑制的结果相对应(图1D和S1G)。与之相反的是,在LDKO小鼠肝脏中甘油上富集的2H和新酯化的TG上富集的2H水平增加(图 S1H)。这与研究人员之前的发现一致,即ACC的缺失抑制了DNL,但促进了FA酯化和TG分泌(小编注: TG分泌指肝脏TG与磷脂、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结合生成VLDL,分泌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这是肝脏TG分泌到血液中的主要形式)。这些影响伴随着脂肪组织中脂肪生成基因的上调(图S1I)。研究人员还发现,LDKO肝脏中的中链和短链酰基肉碱比例更高(小编注:脂肪酸β氧化过程的关键酶为CPT1,负责催化胞质中的脂酰辅酶A转化为脂酰肉碱,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因此研究人员检测脂酰肉碱水平,来评估肝脏中CPT1活性和β氧化水平),这提示LDKO小鼠肝脏中CPT1活性和β-氧化水平升高(图1E)。随后研究人员对LDKO小鼠禁食后再进食,结果显示,LDKO小鼠血浆和肝脏中酮体水平显著升高,且LDKO小鼠肝原代细胞上也证实了酮体生成的增加(图1F-H)。最后,为了证实这一现象是由肝脏ACC抑制而引起的,研究人员用不同剂量的MK-4074(一种肝脏特异性ACC1/2抑制剂,在人类和小鼠中已证明可抑制DNL)处理WT小鼠,结果显示MK-4074处理2h后显著促进小鼠血浆中酮体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图1I)。这些数据表明,肝脏ACC介导的丙二酰辅酶A生成对于促进DNL途径和抑制FA氧化途径至关重要。
图S1.脂质代谢的1H和2H NMR分析
2
在进食状态下,丙二酰辅酶A可抑制肝脏GNG(糖异生)
图2.肝脏 ACC1/2缺失会促进小鼠的GNG
图S2.血浆葡萄糖质量同位素的代谢通量分析
3
4
过夜禁食会降低肝脏丙二酰辅酶A含量(图4A),这可能会挽救LDKO小鼠表型。令人惊讶的是,禁食处理后,LDKO小鼠空腹葡萄糖水平显著升高,且在禁食期间LDKO小鼠可抵抗血糖的正常降低,但LDKO小鼠肝脏糖异生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图4B-C和图S4A),提示LDKO小鼠抵抗禁食期间血糖下降并不是由基因调控,而是一种代谢调控机制。利用依托莫西抑制CPT-1显著降低了禁食期间LDKO小鼠血糖水平(图S4B)。然而,禁食状态下WT和LDKO小鼠肝脏乙酰辅酶A水平无明显差异(图4D),因此LDKO小鼠肝脏中PC活性可能并未激活。但是,禁食后LDKO小鼠肝脏TCA循环中间产物水平升高(图4E和图S4C),这与进食状态下的结果类似。并且,禁食后LDKO小鼠肝脏乳酸和丙酮酸水平也显著升高(图4F),这表明禁食后LDKO小鼠肝脏的底物供应水平增加或者底物利用率降低。为了检测禁食后LDKO小鼠肝脏乳酸和丙酮酸增加的原因和作用,研究人员对禁食WT和LDKO小鼠肝脏灌注乳酸和丙酮酸,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灌注乳酸或丙酮酸后显著促进了LDKO小鼠肝脏的葡萄糖生成(图4G),这表明禁食后LDKO肝脏乳酸和丙酮酸的升高源于底物供应的增加而不是利用率的降低。此外,与LDKO小鼠相比,在LDKO小鼠中敲除PEPCK-C基因显著降低了血糖水平。因此,禁食后LDKO小鼠空腹血糖升高需要GNG,且GNG的升高与底物供应水平的增加相关(图4I)。
5
图S5.13C标记的LPTT代谢通量分析数据
6
进入TCA循环的谷氨酸/谷氨酰胺通量增加表明,氨基酸可能导致禁食LDKO小鼠体内回补前体过剩。事实上,当向LDKO小鼠或PMHs供给[U-13C3]乳酸/丙酮酸时,肝丙氨酸富集会被稀释,并迅速与丙酮酸达成平衡(图6A)。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肝脏必需氨基酸(EAAs)和尿素循环氨基酸的含量在进食状态下基本不变,但在禁食时升高(图6B-C)。在LDKO小鼠肝脏中,几种非EAAs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但不如 EAAs 那么显著或规律(图6D)。值得注意的是,肝支链氨基酸(BCAAs)在禁食期间升高,因为与其他EAAs一样,BCAAs在蛋白质分解过程中被释放,但不能直接被肝脏分解。事实上,WT小鼠肝脏中的BCAAs和其他EAAs在禁食期间略有下降,但在LDKO小鼠中则有所增加(图6E)。同样,WT小鼠肝脏丙氨酸在禁食后明显减少,这与GNG对丙氨酸的利用有关,但这种效应在LDKO小鼠中有所减弱(图6E)。体重减轻或体成分的系统效应不能解释氨基酸供给增加(图S6A-B)。此外,研究人员在另一组单独样本中对WT和LDKO小鼠的肝脏和血浆氨基酸进行匹配分析,证实LDKO小鼠肝脏氨基酸升高,但血浆氨基酸没有差异(图6F)。重要的是,LDKO小鼠肝脏维持肝内丙氨酸的能力与BCAA、乳酸和TCA循环中间产物浓度密切相关(图6G)。这些数据表明,LDKO小鼠禁食期间释放的氨基酸有肝内来源。
拓展阅读
[1] Joshua D. Rabinowitz and Eileen White. Science, 2010 Dec 3;330(6009):1344-8.
7
鉴于禁食期间肝内脂肪和氨基酸通过大自噬和蛋白酶体途径释放,于是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24小时禁食处理,并于第4和20小时给小鼠注射具有高度肝脏特异性的蛋白酶抑制剂——亮抑蛋白酶肽(leupeptin)(小编注:leupeptin是一种广谱的、具有细胞膜渗透性的蛋白酶抑制剂。在2011年发表的Autophagy表明,经leupeptin处理后,LC3b(广泛使用的自噬标志物)的积累率在肝脏最大,在脾脏最低,所以本文研究人员认为其具有高度的肝脏特异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监测血糖,以检测LDKO小鼠是否需要通过蛋白水解来维持空腹血糖。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抑制使禁食LDKO小鼠的肝EAA和BCAA水平恢复正常(图6H)。此外,蛋白酶抑制使禁食血糖恢复正常(图6I),这与BCAAs的降低有关(图6J)。以上结果表明,蛋白水解导致LDKO小鼠禁食血糖升高。
亮抑蛋白酶肽还可抑制自噬体的溶酶体加工,并通过某些自噬体蛋白(如LC3-II)的积累以及将选择性物质(如p62/Sqstm1)运送到自噬体来评估大自噬通量。研究人员给小鼠注射亮抑蛋白酶肽后(禁食4h/24h),肝脏LC3-II积累,但在两种状态下,LDKO和WT小鼠的肝脏LC3-II都无显著差异(图6K和图S6C)。相比之下,磷酸化的(S351)p62在禁食24小时的LDKO小鼠肝脏中明显累积(图6L和图S6C),表明选择性自噬(比如线粒体自噬)升高。事实上,研究人员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LDKO小鼠肝脏中的线粒体变小(图S6D),与增加的线粒体自噬一致。禁食状态下,独立于自噬体的微自噬和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水解也会被激活,但分别直接发生在溶酶体或细胞质中。蛋白酶体在LDKO小鼠肝脏中的表达上调,尤其在进食状态下(图S6E)。因此,在禁食期间,LDKO小鼠肝脏氨基酸和血糖升高需要蛋白质分解,这可能涉及特定的蛋白质分解途径,如选择性自噬或蛋白酶体介导,但不能归因于一般的大自噬。
8
随后研究人员探究了Akt和mTORC1信号通路,因为这些通路会影响肝脏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研究发现,进食状态下LDKO小鼠肝脏中的Akt磷酸化略有增加,但在禁食/再进食状态下减弱(图7A和图S7A)。然而,通过S6磷酸化显示的mTORC1信号转导正常(图7A和图S7A)。禁食小鼠门静脉注射胰岛素更倾向于诱导LDKO小鼠Akt和mTORC1信号(图S7B)。然而,由于mTORC1的激活可抑制蛋白分解和GNG,这些数据并不能解释LDKO小鼠的禁食表型。
Nrf2是一种对氧化还原反应敏感的抗氧化转录因子,也在自噬、蛋白酶体活性和生长中发挥作用。通过检测Nrf2的靶标蛋白HO-1和NQO1发现,其蛋白表达在进食和禁食的LDKO小鼠肝脏中均显著升高(图7B和图S7A),这表明Nrf2信号转导被诱导。Nrf2活性与肝脏BCA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Nrf2与氨基酸来源之间存在关系(图7C)。值得注意的是,自由进食的小鼠单次服用ACC抑制剂2小时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激发了Nrf2活性,并且与肝脏丙二酰辅酶A水平呈负相关(图7D和图S7C)。Nrf2通常会通过与Kelch样ECH相关蛋白(Keap1)结合而被降解,而这种结合又会被氧化应激阻断。因此,ACC1/2抑制期间的Nrf2激活可能是由于肝脏基础氧化代谢较高(图1和图3)导致。其他氧化还原因子,如胞浆NADH:NAD+(与乳酸:丙酮酸成比例)和NADPH:NADP+(与苹果酸:丙酮酸成比例)与急性ACC抑制后的Nrf2激活相关(图7E)。此外,升高的富马酸也可在相应情况下激活Nrf2(图7F)。最后,磷酸化的p62能有效促进Keap1的自噬降解,其含量在LDKO小鼠肝脏中增加,并与Nrf2的激活相关(图7G和图S7A),这一发现与蛋白酶抑制期间磷酸化p62的过量积累一致(图6L)。图7H总结了在急性和慢性ACC1/2活性丧失期间可能介导Nrf2激活的因素,但确切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9
研究人员发现,较之WT小鼠,LDKO小鼠的肝脏增大25%(图7I),这不能归因于肝细胞更新、糖原、甘油三酯(图S7D)或脂滴含量(图S7E)。值得注意的是,与WT小鼠相比,禁食导致LDKO小鼠肝脏质量(图7J)和肝细胞大小(图S7F)减幅更大,这表明多余的肝脏质量可能是禁食LDKO小鼠的蛋白水解库。然而,这种情况同样需要LDKO小鼠在进食期间增加肝脏蛋白质合成来补偿禁食期间的蛋白质水解。因此,研究人员使用2H2O作为体内水分示踪剂,并在禁食12小时(基线)、禁食24小时(基线+额外禁食12小时)和复饲(基线+额外进食 12 小时)小鼠肝脏蛋白质裂解物中测定丙氨酸2H富集情况,以测量蛋白质合成情况(图S7H)。LDKO小鼠在基线禁食和额外禁食12小时之间的蛋白质合成正常增加,但复饲期间诱发了更多的蛋白质合成,这也与肝脏大小相关(图7K)。因此,LDKO小鼠在进食期间通过增加蛋白质合成来维持较大的肝脏质量,而在禁食过程中肝脏质量和肝细胞大小减幅更大。
10
为了探究上述小鼠禁食表型是急性代谢还是慢性适应机制,研究人员比较了LDKO小鼠和急性药物ACC抑制剂处理小鼠的表型。首先,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单剂量MK-4074处理2小时的小鼠肝脏中Nrf2下游靶点、TCA循环中间产物和BCAAs显著上调,而禁食后无差异(图7L-N,图S7C和图S7G)。随后,研究人员用MK-4074处理小鼠5天,以探究更长的处理时间是否能重现禁食LDKO小鼠的表型。结果发现,在禁食后,对照组小鼠的血糖下降,LDKO小鼠能维持血糖,但MK-4074处理组小鼠的血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图7O)。此外,与对照组相比,MK-4074处理组小鼠的肝脏柠檬酸盐含量升高,但TCA循环中间产物总量没有明显差异(图7P)。同样,与对照组相比,MK-4074处理的小鼠肝脏EAAs总量增加,但上调程度比LDKO小鼠低,而BCAAs含量无差异(图7Q)。重要的是,虽然肝脏大小与空腹肝脏BCAAs相关(图7S),但肝脏大小不受5天抑制剂处理的影响(图7R)。因此,肝脏中ACC1/2的慢性缺失通过调控蛋白稳态和氨基酸代谢的适应性变化,促进了禁食LDKO小鼠肝脏中的TCA循环中间产物和血糖水平,而单剂量ACC抑制剂处理不会急性诱导上述禁食表型,在抑制剂处理5天后才能重现部分禁食表型。
总结
φ(≧ω≦*)♪
喜欢我们吗?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我们吧~
๑乛㉨乛๑ ↓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往期推荐”
代谢学人 The metabolist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精彩不断
了解更多科研知识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