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几大廊桥带中,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区域内的侗族风雨桥,可能是最具观赏性的廊桥。桥上的廊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没有摩肩擦踵的人群,没有车马沙龙的喧嚣,有了桥,路不再断,家不再远,走过风雨桥,诗和远方就在眼前,侗族人的家乡,你的远方。
而桂林石刻,遍布山水之间,共千余处。集中分布于漓江沿岸虞山、叠彩山、鹦鹉山、伏波山、南溪山,小东江畔龙隐岩,桃花江边芦笛岩、隐山等处。石刻起于唐代,延及明清,其中宋代摩崖石刻数量全国称最。桂林石刻内容丰富,书刻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展现了桂林山水景观的形成过程,生动体现了唐宋以来旅桂文人的精神面貌。
3月13日 周四 叠彩山摩崖造像、伏波山、鹦鹉山、遛马山17:00 送至桂林两江机场,18:00 送至桂林北站宋代桂林城防图被刻在了鹦鹉山的崖壁上
这是全世界古代最大的一副摩崖军事地图
就在默默无闻的鹦鹉社区里,保存仍然很完整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秦国创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让水往高处流,在古代看来就是一种逆天而上的行为,但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却让其变成了现实,当时为了开拓岭南统一中国,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连通长江和珠江水系,让其成为了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上游来水会被三七分,30%的水会从小天平进入南渠,剩余的70%则是从大天平到北渠。其中南渠是海洋河到始安水的半开挖渠道,北渠则是人工开挖的渠道,让海洋河流到湘江故道,这样一来 从湘江逆流而来的船只,就会从北渠绕过铧嘴进入南渠最终进入漓江。
龙脊梯田具有世界级景观价值,被誉为“梯田世界之冠”,拥有世界梯田原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美誉。秦汉时期,梯田耕作方式在龙胜已形成。至唐宋,龙胜龙脊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明清时期基本达到现有规模,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
广西龙胜梯田盘绕山坡而上,距今己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堪称世界梯田原乡,曾经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
龙脊梯田盘山而起,层层叠叠,蜿蜒如带,错落有序,那曲线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那景色似气势磅礴,壮观迷人,不失世界梯田之冠的美誉。
地处湘桂黔交界处的大山中蕴藏着许多侗族村寨,是侗族文化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侗族文化,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圣洁之地”,更是侗乡原生态旅游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千年侗寨,时光静美。抬头仰望,一根根木材本着自然纹理及独特的构造形式相互衔接,纵柱林立,横枋层叠,排柱穿斗。这些福桥大都建于明清时期,多属石墩木身桥梁,体型巨大。程阳桥、普济桥、回龙桥、岜团桥、回福桥、永福桥、永定桥、观月桥、中步头桥、普修桥……这些都是侗家人的宝贝。
福桥是由桥墩、桥身、桥廊和桥亭组合而成。说它是桥,是因它犹如长龙,横跨两岸,既充当中介,供人行走,又象征保一方平安,给人们带来福气;说它是廊,是因它犹如画廊,既能供行人避风挡雨,又能供人们休闲娱乐;说它是亭,是因它既有亭塔功能,又有楼阁的妙用。
湖南通道坪坦河流域被人们称之为百里侗文化长廊,这里完整地保存了古朴的侗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侗族传统建筑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干栏式吊脚楼民居、雄伟壮观的侗族鼓楼、典雅端庄的侗族福桥,一一印证着一个古老民族所创造的璀璨的建筑艺术。
坪坦河自南向北流入渠水,17 座婀娜多姿的福桥横跨河上。这 17 座福桥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典雅秀美,2006年,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回龙桥、普济桥、文星桥、永福桥、回福桥、永定桥、观月桥、中步头桥、中步二桥等 9 座福桥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回龙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因有“桥如长龙,屹立水上,水至回环,护卫村寨”之意而得名,桥全长 63.01米,宽 3.86 米,桥廊分 22 间,桥的北面装有板壁,以遮挡寒风的侵袭,桥的南面是齐胸栏板,上方是木格栅栏,便于人们欣赏侗寨风光。桥内设有木条长凳供路人休息。桥的西段为伸臂式,东段为悬臂枕梁式,桥梁及两侧檐板上,饰有彩绘,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造型各异,美观逼真。桥形弧状,纯木结构,仿佛一张陈年的弓,架在粼粼河水之上,确实令人叫绝。普济桥为单孔伸臂悬梁式廊桥,桥的两岸各一个半空心石墩,伸臂梁插在石墩内,以大卵石镇住,然后叠梁再压卵石,直至两岸伸臂梁合龙。因此,建桥时不用在河中搭架。据考,当年该地是一个商贸物资集散码头,水运繁忙,侗族工匠当时选择这种建桥工艺,为的就是不影响船只通行。
以回龙桥、普济桥为代表的 9 座福桥都是按照侗族传统的方式建造,有着共同的工艺特点,又风格各异,特色鲜明。令人称奇的是,风雨桥不管其外形有多么讲究,规模有大有小,但又均与村寨整体融为一体,而丝毫不存在突兀。它还与寨子里的鼓楼、祠庙等标志性建筑物互为映衬,产生和谐之美。永福桥就是这样的桥,如桥名,是村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保护神。程阳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是三江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程阳桥又叫永济桥,桥头的石碑上清楚地刻着永济桥的“生辰八字”,始建于1912年,1924年竣工,历时12载,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穿斗式木建构建筑,有5座桥亭和19间桥廊,桥廊宽3.75米,桥盖中央为六角攒尖挺颐式,东西亭为攒尖式,东西两端为歇山式,桥长77.76米……桥下部分为青料石垒砌的二台三墩,桥墩为六面柱体,上下游均为尖形。桥中间部分为密布式悬臂托间柱支梁木质桥面;桥上部分为木质梁柱凿榫衔接构成重檐翘角,桥的两旁镶着栏杆,桥中有五座塔阁式桥亭。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岜团桥建于始建于1896年,桥长50米,桥台间距为30.4米,两孔二台一墩三亭,结构形式与程阳桥基本相同,是侗族地区现存风雨桥中历史最久远的一座。岜团桥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桥面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人行道,下层为畜行道,为古今中外建桥史上绝无仅有的木建筑立交桥。以圆木排成两层托架的两层托架梁,两托架之间的梁叠成两层,其用料及联结方式与托架梁相同,而畜行道部分,则巧妙地挂在人行道的南侧,河的上游,托架梁为一层,托架之上铺一层大梁,其构造与人行道相同。岜团桥不仅功能先进,还造型典雅庄重,结构独特严谨,亭阁的瓦檐层叠,檐角高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桥盖歇山式五重檐瓴,浑然一体。
侗寨内所保存的建筑,无论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布局到工艺,都融汇了侗族工艺的传统和山里人的朴实风格,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和民俗史。这是古老岁月蕴含的古典与优雅,也是东方文化孕育的温婉。豆瓣、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山河旧梦Dreams4000元/位(标)
4800元/位(单)
本人活动一律实价,拒绝虚高,也无优惠
2)四晚亚朵酒店住宿(单房差800元)
3)全程所列景区门票
4)全程4顿早餐、4顿当地特色午餐、晚餐自理
5)全程空调大巴
6)配无线讲解器、旅游意外保险
【人数】20人封顶
【不含】往返桂林的大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