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汽车HRD为“星标⭐”,及时收到文章更新--编前:2014年12月,北京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以下简称“华汽基金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与张进华、赵福全、孙伯淮、管欣、葛松林、刘世全等多位行业资深人士共同捐资并发起成立,华汽基金会是国内首家为推动汽车科技进步、创新发展、鼓励创新人才创立的非营利公益组织,也是汽车行业惟一中立的公益组织。
十年前,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的付于武为何发起成立这样一个基金?十年来这个基金会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带着这些问题,本期“高端访谈”邀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华汽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畅谈华汽基金会的发展。访谈嘉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华汽基金会理事长 付于武(右)
从公益角度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创新及人才培养是我们的初心
桂俊松:首先祝贺华汽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十年前,在汽车行业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还是很有前瞻性的,您是基于怎样的初心使命决定运作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的?
付于武:2014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已经达到2300万辆的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迈向汽车大国的步伐日趋稳健。但纵观整个汽车行业,当时还没有专业的公益性组织机构,甚至整个机械制造业都没有这样专门的公益组织。而美国、日本、欧洲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都有专业的汽车公益组织,这些公益组织对促进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往往发挥着非常独特的积极作用。我们也想填补这样一个空白,为企业行业的发展做点有意义的事。当时我还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于是我就和学会的一些同事商量此事,大家都很赞同,最终是我和张进华、赵福全等7位同志作为发起人,发起成立北京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目的就是希望能从公益事业角度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创新及人才培养。
桂俊松:理解任何事情,了解背景很重要,了解基于背景的初心更重要。您这么说,我也就差不多理解了。当时,您带领汽车工程学会做了不少开创性工作,很多发展得如火如荼,如果有一家基金会侧翼配合,确实就能做更多的事,也就显得更圆满了。所以,我理解,基金会与学会的工作都是基于汽车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文化培育,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桂俊松: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一项创新事业,周围的人都支持吗?付于武: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很有价值,都很支持。这件事得到了包括何光远在内的来自汽车行业老领导的大力支持,何部长还亲自出席了我们的项目筹备会,在会上发言时对华汽基金会的发展寄予很高期待,希望基金会能在中国汽车文化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领导们的关心关怀给了我们很大鼓舞,成为我们十年一路走来的巨大动力。
从饶斌奖入手,倡导企业家创新精神,体现基金会公益力量
桂俊松:接下来华汽基金会是怎么运作的?又是从哪儿入手的?
付于武:作为一个公益性基金会,我们和其他基金会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不是商业机构,而是公益组织,是用公益的力量推动行业发展。多年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汽车人才研究会任职的经历,使我对汽车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有极深的感触。于是,我们决定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入手开展工作。前面说过,聚焦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我们基金会创立的初衷,因而很自然地,也成了我们初期运作的项目抓手。2013年是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起设立了“饶斌奖”。饶斌同志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的人格魅力和拼搏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汽车人。以饶斌奖来激励那些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在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在汽车工程及相关领域有重大创新性贡献和成就的专家或企业家,是我主持学会工作倡导设立饶斌奖的一个基本想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优秀企业家在引领推动汽车行业、企业创新过程中,无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饶斌奖成为华汽基金会支持的第一个项目。通过饶斌奖的评选,那些在汽车行业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企业家被更多的人关注,提升了行业对创新的重视,对企业家的肯定。每一届饶斌奖的获得者,都获得了业内外的高度认可。从第一届的李刚、陈祖涛,到第二届的耿昭杰,再到魏建军,再到今年将要获得这一荣誉的某位优秀同志(暂且保密),都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都是在一线“拼刺刀”拼出来的,都不是躺在舒适区的宠儿,在他们的推动下,相关企业的创新创业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应该被更多人知道。我们用饶斌奖的形式,把这些人推出来,发出一种声音,给产业一种正能量,体现的正是华汽基金会的精神和公益力量!以今年的这位同志为例,他带领一家中国品牌企业,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但在中国汽车市场具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成功走向全球,成为中国汽车国际化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等到过几天我们发布时,相信大家一定会认为他的获奖实至名归。令我感到异常欣慰的是,饶斌奖的获得者也对这个奖项格外看重。第三届饶斌奖获得者左延安就告诉过我:“我获得过很多奖项,饶斌奖最让我感动,是对我这么多年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一个极大肯定。”桂俊松:饶斌奖现在的影响力很大。用饶斌同志的人格魅力和拼搏精神,影响更多中国企业家,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创新,这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果不是听付老介绍,我还真不太清楚饶斌奖与基金会的关联。饶斌同志被人尊称为“中国汽车工业之父”,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奖项太好了。今年也是《中国汽车报》创刊四十周年,我在梳理报史时,发现饶斌同志对如何办好《中国汽车报》还有一篇重要讲话(当时饶斌同志已经70岁,刚刚卸任一机部部长职务,但还是中汽公司董事长),讲得非常好,强调《中国汽车报》要成为推动汽车工作的“很有力的武器”,对于产业,做得好的要表扬,做得不好的要批评。这就是在倡导一种价值观,就像我们的饶斌奖一样。饶斌同志不是职业媒体人,但我觉得他是懂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的,可见很多事情,只要认知有了高度,在基本道理上都是相通的。
付于武:在成功推动饶斌奖的评选、顺利开展第一个项目的基础上,我们将视角进一步扩大,聚焦更多青年人,支持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大学生方程式项目,这些工作在中国汽车行业都是开创性的。其中,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协立项的一个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旨在扶持具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我们在科协项目的基础上,发挥华汽基金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加大了对汽车行业青年人才的支持。
桂俊松:在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中,青年人才的确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和跨领域融合方面。付于武:的确,青年人不仅是未来,而且正在汽车行业的创新创业浪潮中发挥着中坚力量。尤其是当前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年轻的工程师、科学家,正成长为重要的中坚力量。以今年获奖的某创新团队(暂且保密)为例,他们的员工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很多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软件领域,这些年轻工程师承担着重要任务。尤其是在芯片等“卡脖子”领域,他们的创新创业,对解决“卡脖子”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企业了。更重要的是,这些青年人团队,创新创业还面临一定的困难。以该创新团队为例,虽然已经上市,甚至引领着我国汽车芯片行业的发展,但企业总体上还没有盈利,因此更需要基金会这样的社会力量支持。华汽基金会对青年人才的坚定支持,得到了很多头部企业的积极响应。长城汽车的一位副总裁就跟我透露,说魏建军在长城汽车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支持华汽基金会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因为这个项目可以培养更多年轻工程师。这样有价值的事情,长城汽车一定支持。桂俊松:听了付老的介绍,我也逐渐了解到公益性基金会的基本运作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益性基金要支持有价值的项目,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有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二次分配”,只不过不是通过政府,而是通过公益组织这种特殊方式。从这个角度说,企业家对基金会的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这个基金就无法良性运转下去。
付于武:在饶斌奖、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这“一老一小”两大项目推动下,我们坚定了推动汽车科技进步、创新发展、鼓励创新人才的初衷。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零部件一线创新团队迫切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近些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中,但在核心、关键零部件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一次在成都威特的调研中,一位年轻一线工程师尖锐的问题给了我很大触动。他说:“我们不是国有单位,也不是行业机构,就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我们也想为行业发展做点贡献,但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在高压共轨领域,国外垄断严重,很难插进去。威特这样年轻的创业团队通过多年的创新研发、艰苦创业,在高压共轨领域实现突破,为我们的产业链自主水平的提升贡献了力量。这样的年轻人、企业,虽然是一个年轻工程师、一家民企,但他们很有使命感和责任心,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肯定,应该获得支持,至少应该被看见。这位年轻工程师的问题虽然尖锐,但直击我心,提醒我们要给予他们支持肯定。这也是我们这样的公益组织的责任和使命。类似的情况,在很多零部件细分领域更是普遍存在。有些零部件企业长期在一线坚守,默默为行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但他们往往很难被看见。以陕齿(法士特)为例,至今,他们的铸造件制造仍在宝鸡岐山,还在山沟沟里,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多年坚守,很不容易。如今,法士特已经成为中重型卡车传动器领域最好的变速箱厂之一,成长为一个国际型的零部件企业集团,这其中,有技术创新,也有情怀。桂俊松:像当年的二汽扎根十堰,很多配套零部件企业也都在那里,甚至至今仍在大山深处。岐山那地方我也去过,今天交通发达,来往西安方便,当年那里可是山沟沟,交通闭塞。在这样的地方长期坚守,而且发展壮大,没有毅力和情怀是不行的。付于武:是的,我们希望能通过对零部件一线创新团队的评选和奖励,鼓励零部件的创新,引导行业加强对基础零部件创新的支持,对我们的一线零部件团队给予肯定。于是,我们很快推出了针对零部件一线创新团队的奖励项目。第一届的奖项授予了比亚迪,肯定他们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三电”,尤其是电池领域的创新。第二届给了芜湖伯特利,奖励袁永彬团队的贡献。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杰出团队的奖励,让千千万万的一线创新团队被看见,并以此激励更多创新团队的工作。桂俊松:这个选择的过程应该也是挺有意思的吧?毕竟企业很多,能够入围的已经不多,最终获奖的就更少了。付于武:的确,这个评选过程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评选发现更多优秀的团队(项目),真正了解行业需求,尤其是行业需求背后的人。我们每个奖项的评选工作都是公正公开的,没有商业目的,都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通过评审委员会的投票选出最终的获奖团队(人)。无论是饶斌奖还是一线零部件创新团队,入围的团队(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最终很可能只有一个能够站到领奖台上。总之,我们要顺势而为,四两拨千斤,规模不一定很大,但能通过这个平台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
桂俊松:十年一路走来,一定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付于武: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公益的力量推动行业发展,是我们的使命。不过,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在基金会的管理运作方面还很欠缺。现在国家对公益性基金会的管理很严。尤其是管理部门要求每年必须有收入和支出,当年的资金当年使用等硬性要求,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是一个很大考验,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尤其是在开始阶段,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这个组织,这对我们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募捐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但通过持续推广,慢慢地,我们的支持也多起来了。基金会的第一笔捐赠来自当时的东风小康。十年前,小康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但张兴海董事长还是第一个站出来,对基金会给予支持。桂俊松:那时候小康应该还挺困难。不过最近情况不错,开始赚钱了。付于武:这就是他的眼光。没想到十年后,张兴海要再一次给华汽基金会进行捐赠,这让我十分感动。十年来,我就是这么不断“化缘”的,凭着我这张“老脸”。桂俊松:事在人为,这是大家对您的信任。对的事还要对的人来干!付于武:过去十年来支持我们的有很多整车企业,也有像伯特利、松芝空调、保隆科技、盖世汽车、上海汽车城等很多零部件及产业生态企业长期给予捐赠,支持我们基金会运转。付于武: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种和大家一起做事业的获得感。能够以公益的形式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我感到很充实。另外,作为一个老汽车人,看到这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汽车行业激情满怀地创新创业,我感到很受鼓舞。通过华汽基金会这样一个渠道,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尽可能为年轻人创造一个好一些的创新创业环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本人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希望未来基金会既能造血又会输血,更好助力中国汽车转型发展
桂俊松: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又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对于下一步,您有什么计划?
付于武:最近,在管理部门的评定中,华汽基金会获得了4A级基金会的评级,这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接下来,我们将秉持鼓励创新及人才培养的初心,继续发挥公益组织的力量,推动行业发展。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马上就要达到1000万辆了。再往前,在智能化赛道上,我们就要进入“无人区”,很多东西需要突破想象,做更多原始创新,在“从零到一”方面取得成就,这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基金会在促进原始创新方面能不能做些事?能不能让重大发明创新在华汽基金的激励下,看到社会价值?比如,我设想,对于原始创新项目,能不能一次性给出500万元的奖励?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桂俊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不过我认为,您前面说得对,要四两拨千斤,一个基金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是要通过它起到一种正向的价值引领作用,并通过基金会这个杠杆,撬动全产业全社会一起来干有价值的事。我这次来专访您,其实也是有这样的目的:一方面学习、了解基金会的运作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我们《中国汽车报》宣传推广一下基金会,包括那些帮助过基金会发展,特别是雪中送炭的人,更希望借此推动更多的人来支持基金会工作,共同助力汽车强国建设。同时我也想建议,基金会自身也要加大传播力度。比如,很多基金会支持的项目很好,但我并不知道它与基金会本身的关联。我想,如果基金会本身的品牌效应能够借助传播得到进一步强化,会有助于基金会下一步的可持续运转和高质量发展。付于武: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这是我们下一步改进提高的方向之一。我想,华汽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也要实现自我发展,循环造血,努力做好相关课题研究、文化建设,针对行业重大问题及时发声,引导行业做好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所以这两年,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基金会业务领域。今年,我们还成立了华汽研究院,邀请专业媒体人士主持工作,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开展研究,并将陆续发布《汽车可持续发展蓝皮书2024》和《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报告2024》,积极推动汽车产业新生态的构建。总之,我希望未来的华汽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既要有自我造血能力,又要会输血,在总结过去十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更好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