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至,中医养生正当时

健康   2025-01-19 08:30   山东  

大寒来临,养生刻不容缓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宛如一场冬日的压轴盛宴,带着极致的寒冷,宣告着冬季即将落幕。此时,大地冰封,万籁俱寂,自然界阳气深藏,阴寒之气达到顶峰,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冰雪凝固。

在这寒冷至极的时节,人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寒邪肆虐,易侵袭人体,损伤阳气,导致气血不畅,抵抗力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疼痛、感冒咳嗽等问题,都可能在此时乘虚而入。但大寒并非只有寒冷与挑战,它更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机,蕴含着冬藏春生的契机。若能把握好大寒养生的要点,就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如同在寒冬中孕育着春日的蓬勃生机,让身体以最佳状态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

一、起居有常,养藏阳气

(一)早睡晚起,以待日光

在这冰寒彻骨的大寒时节,早睡晚起成为养生的首要法则。中医理论强调,冬季主藏,早睡能够滋养人体阳气,让疲惫的身心在静谧的夜晚得到充分休养;晚起则有助于养阴,避免过早扰动阳气,使身体的精气神得以蓄积。

夜晚,当黑暗笼罩大地,人体如同进入 “充电模式”,各个脏腑器官在深度睡眠中默默修复、调养。尤其是子时(23 点至 1 点),此时阴气最盛,阳气开始初生,就像冬末春初的萌芽,安静沉睡才能为阳气的茁壮成长提供沃土。若此时熬夜,如同在幼苗上践踏,会损耗初生的阳气,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面色暗沉,长期如此,更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乘虚而入。

清晨,寒冷依旧笼罩,晚点起床能躲避寒邪侵袭。待太阳升起,阳光洒向大地,驱散寒意,此时外出活动,身体便能顺应自然阳气的升腾,与天地之气相融。建议大家尽量在早上 7 点之后起床,让身体从温暖的被窝中缓缓苏醒,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二)保暖防寒,护好周身

大寒的寒冷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稍不留意就会穿透衣物,侵入人体。保暖防寒,成为守护健康的关键防线,尤其是头部、颈部、足部这三个重点部位,更需悉心呵护。

头部,作为诸阳之汇,是阳气最为集中的地方,却也因此成为寒邪攻击的首要目标。一旦头部受寒,阳气受损,就像灯火被风吹熄,极易引发头痛、头晕,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出门时,务必戴上厚实的帽子,材质可选择羊毛、羽绒等保暖性佳的,为头部构筑一道温暖屏障。

颈部,宛如连接身体上下的桥梁,不仅血管密布,更有诸多重要穴位。大椎穴、风池穴等穴位,如同身体的 “开关”,受寒邪刺激,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颈椎病、感冒等问题。一条柔软的围巾,既能抵御寒风,又能护住穴位,是冬季出行的必备单品。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足部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如同大地的末梢,最易受到寒邪侵扰。一旦足部受凉,寒邪可循经而上,累及全身,使人出现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等症状。每晚睡前,用 40℃左右的热水泡泡脚,水位没过踝关节,浸泡 15-20 分钟,让暖流从足底涌起,传遍全身。还可加入艾叶、花椒、生姜等中药,增强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功效。泡完脚后,及时擦干,穿上保暖的袜子,也可轻轻按摩足底涌泉穴,激发身体的阳气。

二、饮食有节,滋养身心

(一)温阳补肾,增强体质

大寒时节,人体阳气内藏,肾脏负担加重,此时适当食用温阳补肾的食物,如同给身体的 “火炉” 添柴加薪,能有效增强体质,抵御严寒。

羊肉,堪称冬季养生的 “明星食材”,性温味甘,入脾肾经,具有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卓越功效。《本草纲目》赞誉其 “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滋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在冰天雪地的大寒日,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鲜嫩,汤汁醇厚,瞬间驱散周身寒意。制作羊肉汤时,可搭配胡萝卜、山药等食材,既能增添营养,又能中和羊肉的温热之性,避免上火。

黑芝麻,虽其貌不扬,却蕴含着巨大的养生能量,是补肾的 “佼佼者”。它味甘性平,能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益肝养发、生津通乳,富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 E 含量更是在植物食品中独占鳌头,可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效果显著,对于延缓衰老、治疗白发有着不凡作用。黑芝麻既可炒熟后直接食用,也可制成黑芝麻糊,每日两勺,坚持食用,让肾气逐渐充盈,头发乌黑亮丽。

核桃,同样是补肾固精的佳品,味甘性温,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闲暇时光,嚼上几颗核桃,既能解馋,又能滋养身体。还可将核桃与黑芝麻一起捣碎,加入适量蜂蜜制成丸剂,每日服用,为肾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身体在寒冬中依旧活力满满。

(二)多苦少咸,降火润燥

冬日里,人们往往偏爱温热性食物,如火锅、烤肉等,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盐分,易使体内火气上升,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此时,适当食用苦味食物,恰似一场 “及时雨”,能清热泻火,平衡身体阴阳。

苦菊,作为一种常见的苦味蔬菜,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去火、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的功效。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苦菊多糖等营养成分,凉拌苦菊是最为简单便捷的吃法。将苦菊洗净切段,加入蒜末、生抽、醋、糖、少许盐、香油拌匀,清脆爽口,既能开胃解腻,又能清除体内热毒。

苦瓜,同样是降火的 “利器”,其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消暑、养血滋肝、补肾健脾、明目解毒的作用。对于因上火引起的心烦气躁、目赤肿痛,有很好的缓解效果。清炒苦瓜,保留其原汁原味,虽口感微苦,却回甘悠长。烹饪时,可先将苦瓜切片,用盐腌制片刻,挤出苦汁,再与蒜末、青椒一同炒制,既能减轻苦味,又不失其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物要适量,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更应谨慎食用。此外,在日常饮食中,应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多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保持饮食清淡,让身体在大寒时节维持良好的内环境平衡。

三、适度运动,调和气血

(一)舒缓锻炼,微微出汗

虽说大寒寒冷,但适度运动仍不可或缺,它能助力阳气升发,让气血在体内欢快畅行。不过,运动时务必把握好度,剧烈运动如同狂风骤雨,易使阳气外泄、大汗淋漓,反而损耗身体津液,让寒邪趁虚而入。

八段锦,这一古老的健身功法,动作舒展优美,如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尽显中医养生智慧。“两手托天理三焦”,双臂缓缓上举,拉伸三焦经,贯通全身气血;“调理脾胃须单举”,一手上举,一手下按,脾胃在一升一降间得以调和。练习八段锦,无需太大场地,清晨或午后,在家中客厅、小区空地皆可,每日练习两遍,让身体沉浸在这舒缓的节奏中,感受气血的涌动与滋养。

太极拳,更是以柔克刚的典范,动作缓慢、柔和、连贯,似春风拂柳,又如太极图般圆转如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 每一个招式都蕴含着阴阳平衡之道。在练习过程中,呼吸与动作深度配合,吸气时如纳天地之清气,呼气时似吐体内之浊气,身心在动静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公园里、广场上,常能看到一群群身着太极服的爱好者们,在晨曦或晚霞中,以拳表意,以意导气,用太极拳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二)运动时段,注意选择

大寒时节,早晚寒气凛冽,如冰刀霜剑,此时外出运动,寒邪极易侵入人体,损伤阳气。因此,运动时段的选择至关重要,建议选择阳光充足的上午 10 点至下午 3 点进行锻炼。此时,太阳高悬,洒下温暖光芒,驱散寒意,气温相对较高,身体也更为舒展灵活,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若遇风雪、雾霾等恶劣天气,切莫强行外出运动,不妨将阵地转移至室内。家中铺上瑜伽垫,进行简单的瑜伽拉伸,舒展筋骨;或是跟随健身视频,跳跳有氧健身操,让身体在欢快节奏中微微出汗。也可在室内跑步机上快走、慢跑,同样能达到锻炼效果,确保运动计划不受天气干扰,持之以恒地为健康加油助力。

四、情志舒畅,颐养心神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外界的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焦虑烦闷。而不良情绪恰如体内的 “暗箭”,伤人于无形。中医认为,怒伤肝,肝气郁结会导致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思伤脾,过度思虑会影响脾胃运化,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忧伤肺,长期忧愁悲伤会损耗肺气,使人气短乏力、咳嗽气喘;恐伤肾,惊恐过度则肾气不固,引发腰膝酸软、尿频遗精。

在这寒冷的日子里,不妨多晒太阳,让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驱散阴霾,促进身体分泌血清素,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闲暇时光,泡上一杯热茶,聆听舒缓悠扬的音乐,让心灵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舒缓紧张情绪,放松身心。也可与家人朋友相聚,谈天说地,分享生活点滴,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让内心充满喜悦与满足。

还可试试冥想,找一处安静角落,放松身心,排除杂念,专注于当下的呼吸与感受,让思绪平静如水,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要注意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儿孙绕膝时,保持心境平和,以防过喜伤心、气血逆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总之,大寒时节,通过合理的起居、饮食、运动与情志调养,如同为身体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能有效抵御寒邪侵袭,让身心在寒冬中安然无恙,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春的到来。愿大家都能把握好大寒养生的契机,养出好身体,开启活力满满的新一年!

五、穴位养生,激发经气

(一)按摩太溪穴,滋阴益肾

太溪穴,宛如藏在足踝内侧的一颗 “养生明珠”,精准定位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作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它是肾中元气的汇聚之地,承载着滋阴补肾、通利三焦的重任。

按摩太溪穴时,可采取正坐或仰卧姿势,用对侧手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力度由轻渐重,以穴位处微微酸胀为度,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日 2 - 3 次。对于肾阴虚人群,如常见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者,坚持按摩太溪穴,能有效滋养肾阴,仿若为干涸的溪流注入清泉,缓解不适症状,让身体重回平衡状态。

(二)艾灸关元穴,培元固本

关元穴,素有 “丹田” 之称,位于肚脐下 3 寸的腹中线上,是人体阳气汇聚的要穴,如同生命的 “能量源”。艾灸关元穴,恰似点燃一把温煦的 “火炬”,能温阳补气、培肾固本、调理冲任。

艾灸时,可选用温和灸法,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 2 - 3 厘米,以局部温热但无灼痛感为宜,每次艾灸 15 - 20 分钟,每周 2 - 3 次。此穴对虚寒体质人群效果显著,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腹痛腹泻、宫寒痛经者,艾灸关元穴后,能让温暖的阳气渗透体内,驱散寒邪,增强身体抵抗力,为健康保驾护航。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养生虽好,但孕妇、经期女性、皮肤破溃者等特殊人群,在使用前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确保安全有效。

大寒养生,开启健康新一年

大寒,犹如冬季的终章,奏响了寒冷的最强音,却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健康新一年的大门。在这冰寒彻骨的时节,中医养生智慧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们呵护身心的道路。

回顾大寒养生要点,起居上早睡晚起,养藏阳气,保暖防寒,让身体在静谧中积蓄能量,抵御寒邪;饮食遵循温阳补肾、多苦少咸的原则,用食物滋养身心,平衡阴阳;适度运动,选择阳光充足时段,以舒缓锻炼调和气血,激发身体活力;情志舒畅,多晒太阳、听音乐、与亲友相聚,让喜悦与满足驱散冬日阴霾;穴位养生,按摩太溪、艾灸关元,激发经气,为健康保驾护航。

大寒养生,是顺应自然、关爱自我的修行。希望大家将这些养生方法融入日常生活,持之以恒,让身体在四季轮回中保持和谐与平衡。愿我们都能以饱满的精神、强健的体魄,告别寒冬,迎接新春,开启活力满满的新一年,尽情拥抱生活的美好!


易象针灸讲堂
全息,易象,针灸,养生,保健,调理,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