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疗法治耳聋耳鸣

健康   健康   2025-01-25 08:30   山东  
全息易象针灸简便、易学、安全、高效,是打开中医宝库的金钥匙,通往针灸殿堂的入门捷径!
欲了解全息易象针灸,请关注上面的公众号,易象讲堂成就针灸明医!
耳聋、耳鸣

耳聋系指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可由听力减退渐至全聋,亦可突发耳聋。临床上分为传导性耳聋与感应性耳聋两类,前者多由各种耳病引起,后者多由内耳疾病、畸形、迷路炎症、药物中毒、损伤、肿瘤等所致。中医学中本病属“耳闭”、“耳聋”范畴,其与耳鸣常同时并见,或先后发生。一般暴起新病多与风热、痰火有关,上扰耳窍,病在肝胆;渐起者多精亏气陷,耳窍失养,病在脾胃。耳鸣指患者主观地感到耳内或颅内有鸣叫声,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发病机理较复杂,多与内耳缺氧有关,也和情绪、记忆及自主神经反应有关。常与耳聋并存。

【诊断要点】

1.自觉耳内或颅内鸣和听力障碍。

2.有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其它原发病史。

【治疗方法】

1.听宫(SI19)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取法:微张口,于耳屏前缘与下颌小头后缘之间凹陷处取穴。

操作:针刺疗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病人患侧,左手拇指爪切听宫穴,右手持针直刺2毫米,同时嘱患者用手捏紧两鼻孔,感觉耳内鼓膜有声响为度。小幅度捻转针体,使病人自觉有针感放射至耳即可,留针15分钟后重复捻转1次,30分钟起针。

穴性心悟:听宫为手太阳、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三脉均入目中,针之可疏调三经经气、开窍聪耳,故对耳聋疗效较好。

2.风市(GB31)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中指尖处。

取法:直立,两手自然垂下,当中指尖止处是穴。或侧卧,于腹外侧中线,距腘横纹7寸处

取穴。

操作:针刺疗法。常规消毒风市穴,取2寸毫针刺入,令针感向上传至耳内,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穴性心悟:胆经之脉由头走足,其经脉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耳有密切关系。耳聋堵闷不聪,与胆经气闭有关。风市为胆经穴,针刺之,有通经活络之功,故治疗胆经经气闭阻所致耳窍失聪、耳鸣耳聋收到良好效果。

3.太溪(KI3)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

操作:针刺疗法。取双侧太溪穴,直刺0.5寸左右,留针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穴性心悟: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穴,有滋肾阴、壮元阳、强腰膝之功,故刺之对肾气不足之耳聋,调肾以治之,效果良好。

4.涌泉(KI1)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取法:仰卧,五趾跖屈,于足跖心前部正中凹陷处取穴,约当足底前1/3与后2/3的交点,当第二、三跖趾关节稍后处。

操作:针刺疗法。选用28号2寸毫针,直刺1寸深,得气后拇指向后轻轻捻转,约1~2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轻者1~2天治愈,重者3~6天治愈。

穴性心悟:肝肾同源,肝属木,肾开窍于耳。涌泉为少阴肾经之井木穴,功可开窍,故刺涌泉穴可疏肝理气、清泻肝热、开通耳窍,对气郁型耳聋疗效良好。

5.下都(奇穴)

定位:在手背第四、五指缝纹尖上方0.5寸处凹陷中。

取法:半握拳,于手背第四、五指缝纹尖上方0.5寸处凹陷处取穴。

操作:针刺疗法。用毫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1寸,左右捻转10余次,以得气为度,一般先刺患侧即效,10分钟后无效加刺对侧下都,留针30~6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压迫针孔。

穴性心悟:下都穴为经外奇穴,位居手少阳三焦经,该经循行于耳,刺之可清热通络,开窍益聪,故对耳鸣疗效良好。

【注意事项】

1.运用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易致中毒性耳聋的药物时,如出现耳鸣,应立即停药,及时治疗。

2.禁止挖耳,戒除烟酒,避免劳倦,节制房事,对耳聋耳鸣均有治疗意义。

【文献选粹】

1.于氏采用“发蒙”法针刺治疗耳聋,疗效确切。(于正群,等.“发蒙”针刺法治疗耳聋介绍,中医杂志,1983;(10):64)

2.申氏针刺下都治疗耳鸣204例,结果痊愈80例,显著好转52例,有效5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1%。(申健,等.针刺下都穴治疗耳鸣204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89;(3):37)

文字资料来源于郑卫东编著《百病单穴疗法》一书,有需要本书者,可联系微信:ZWD3396815

特别说明:文中穴位图片来源于大家中医,致谢!

推荐阅读


单穴疗法治遗尿症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方系列之腰宁六针


全息易象针灸组方之天一针

易象针灸讲堂
全息,易象,针灸,养生,保健,调理,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