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详解之水道

健康   2023-11-22 11:07   山东  
全息易象针灸简便、易学、安全、高效,是打开中医宝库的金钥匙,通往针灸殿堂的入门捷径!
欲了解全息易象针灸,请关注上面的公众号,易象讲堂成就针灸明医!

穴位名称

水道

穴位代码

ST28

经络名称代码

足阳明胃经

穴位汉语拼音

Shuǐdào

穴位英文名称

Shuidao

穴位别名

穴名释义

(a)水:水流。

(b)道:通道。

(c)穴有通调水道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谓治:膀胱有寒,三焦结热,小便不利。故名“水道”。

穴位出处

(a)《针灸甲乙经》。

穴位类别与特色

(a)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摘要:“五兪穴:厉兑(井)(庚金)、内庭(荥)(壬水)、陷谷(兪)(甲木)、冲阳((原)(火)、解谿(经)(丙火)、足三里(合)(戊土)”、“络穴:丰隆”、“郄穴:梁丘”、“背兪穴:胃兪”、“募穴:中脘”、“胃经起穴:承泣;胃经止穴:厉兑;胃经穴位数目:45”、“胃经循行时间:辰时(上午7~9时)”、“胃经气血特色属于:多气多血”。

穴位部位古代文献

(a)《针灸大成》:大巨下三寸、去中行各二寸。

(b)《医宗金鉴》:以大巨下三寸,亦旁开中行二寸。

(c)《针灸甲乙经》:“在大巨下三寸”,大巨当系天枢之误。

(d)《循经考穴编》:在大巨下一寸。

(e)《针灸逢源》:与足少阳五枢穴平,当脐下三寸之旁。

(f)《动功按摩秘诀》:在关元穴两旁各开二寸。

穴位局部解剖

(a)肌肉:当腹直肌及其鞘处。

(b)血管: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

(c)神经: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d)若由表皮扎针向下,依次所遇到的解剖组织层次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外侧缘→腹直肌外侧缘。浅层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腹壁浅动、静脉。深层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穴位临床取穴

(a)中国大陆?国家经穴标准:仰卧。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b)其他常用取穴法:仰卧,于关元穴旁开2寸取之。

(c)其他常用取穴法:仰卧,由天枢直下3寸,任脉关元穴旁2寸取穴。

(d)其他常用取穴法:下腹部,脐中下3寸(关元)旁开2寸处,当天枢下3寸。

(e)鉴别比较关元、气穴、水道:肚脐正中下3寸为任脉的关元穴。关元穴旁开0.5寸是肾经的气穴。关元穴旁开2寸是胃经的水道穴。

(f)中国大陆之骨度折量定位法胸、腹、胁部横向、纵向标准: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横向标准”:两乳之间的距离为8寸。胸部“纵向标准”:以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的距离为9寸。上腹部“纵向标准”:以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肚脐中的距离为8寸。下腹部“纵向标准”:肚脐中到耻骨联合上缘(曲骨)的距离为5寸。胁肋部经穴的“纵向标准”: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的距离为12寸。

(g)针灸科学之同身寸定位法胸、腹、胁部横向、纵向标准:根据黄维三教授的《针灸科学》所使用的同身寸定位法,胸腹“横向标准”:两乳之间的距离为8寸。胸部“纵向标准”:以胸骨上窝(天突)至膻中穴的距离为6.8寸。上腹部“纵向标准”:以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肚脐中的距离为8寸。下腹部“纵向标准”:肚脐中到耻骨联合上缘(曲骨)的距离为5寸。侧腹部经穴的“纵向标准”:环跳穴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的距离为9寸。

(h)鉴别比较水道、天枢穴、关元:水道穴位于天枢穴(胃经)下3寸,离开中行之任脉2寸,与任脉之关元穴同高。

治疗方法

(a)针法:(角度)直刺,从腹侧向背侧刺入。(深度)针0.5~1寸。

(b)灸法:(灸量)艾炷灸7~15壮;或是艾条灸温灸10~30分钟。

(c)针法:斜刺1~1.5寸。

(d)针法:直刺0.8~1.2寸。

(e)不宜深刺:水道穴内部为大肠,故针刺宜浅,0.5~0.8寸即可。

针感

穴位功效

(a)穴性清湿热,利下焦。

(b)穴性利水,消胀,调经。

主治

(a)古代各家载述:小腹胀满。狐疝偏坠,膀胱有寒,三焦热结,小便不通,痛引阴中。月经至则腰脊痛,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脊强。

(b)现代临床常用:肾炎,膀胱炎,尿潴留,腹水,睾丸炎。

(c)胃经主治疾病:胃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例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发狂,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症”。

(d)水道穴常用主治:小腹胀满,疝气,痛经,小便不利。

(e)治小便不利,水肿:小便不利,水肿。

(f)治疝气,痛经:小腹胀满,疝气,痛经。

临床应用与配伍

(a)胃经主治疾病:胃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例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发狂,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症”。

(b)治小便不利:水道配水分、三阴交、关元治疗小便不利。

(c)治脊强:水道配筋缩治疗脊强。

(d)古人配穴经验—治水病要穴:水道穴能清湿热、利下焦、亦为治疗水病要穴,水道配水分.足三里,三阴交可治腹水《玉龙歌》

(e)治肾炎:水道穴配肾兪、膀胱兪、三阴交治肾炎。

(f)治尿潴留,膀胱炎:水道配关元、中极。三阴交、阴陵泉治尿潴留,膀胱炎。

(g)古人配穴经验—治脊强:水道配筋缩,可治脊强《百证赋》

(h)临床经验—减肥常用穴:水道穴吾治疗肥胖症局部取穴的常用穴之一。

(i)临床经验治肾炎、膀胱炎,尿闭、睪丸炎、子宫炎与卵巢炎:临床上水道穴除了胃经循行所主治之外,由于位在肾、膀胱、子宫附近的位置,一般可治疗“肾炎、膀胱炎,尿闭、睪丸炎、子宫炎与卵巢炎”等。。

临床实用度

(a)常用穴。

(b)实用度:★★★★。

十四经与董氏针灸汇通

古典针灸理论依据

穴位古文歌诀文献摘要

(a)《百症赋》:脊强兮水道筋缩。

(b)《玉龙歌》: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

(c)《针灸甲乙经》: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

现代临床医案研究文献摘要

现代基础实验研究

临床医案与统计数据

特效配穴

有效案例

注意与禁忌

备注

特别感谢:本文图片来源于《大家中医》,一并感谢!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方之曲骨三针

单穴疗法治休克

金针王乐亭常用9大针灸处方

单穴疗法治高热

治眼五针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穴系列之治踝组穴

全息易象针灸取象图详解之

全息易象针灸取象图详解之一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方系列之腰宁六针

《全息易象针灸》步入针灸殿堂的入门捷径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方之肩宁六针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方系列之咽四针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方系列之天一针

全息易象针灸特效组方之腰五针

脊椎九宫穴

学习针灸的最佳帮手—易象讲堂系列挂图



易象针灸讲堂
全息,易象,针灸,养生,保健,调理,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