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追溯到2011年,台北美食学院教授高志斌在台湾电视节目里说“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同期节目里还出现“台湾人在深圳火车站吃泡面引起大陆人围观”等言论。
本来只是一个口嗨的垃圾节目,播过了也就过了。没想到两年后事情开始发酵:一则题为《发现一个好玩的帖,原来台湾人是这么看我们的》的帖子引爆大陆网络,将台湾新闻和综艺节目里看低大陆的观点搜罗了一遍,
其中“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的言论成为一个梗,热度持续至今。
这个梗说了十几年,我都被说洗脑了,觉得台湾人真的以为我们吃不起茶叶蛋。
到了台湾,才发现我被误导了。
台北便利店里的茶叶蛋,新台币10元一颗,大概人民币2.3的样子,比杭州便宜不少。
“你们台湾人是不是真的以为我们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我一边结账一边问。
“哪有那么夸张!大陆现在比我们富那么多,用膝盖想想就知道不可能的啦!”
店员是一个台湾妹子,她说的话,无论是语气、语调还是内容,都引起我的极度舒适。
“台湾那些电视节目厚,为了收视率,什么都敢讲,白痴才会信内!”妹子补充说。
咬一口台湾产的茶叶蛋,和大陆的并无口味上的差异,毕竟同宗同源,食物的烹制方法也一脉相承。
“可是我看网上大陆和台湾网民的骂战,是有超多台湾人说我们吃不起茶叶蛋诶!”到了台湾也就一天时间,我的口音已经逐渐台湾化了。
“那些就是白痴啊,不用理就对了——还有一些人是网络酸民,知道大陆人没那么穷,就是故意拿这个气你,认真你就输乐~!”
天天泡在网上,人容易产生幻觉。
这种幻觉,让人用网上的梗代替自己的思考,将网上的论争变成自己的立场,人就这样一步步困在“信息茧房”里而不自知了。
走出便利店,台北的街头真的不宽敞,小县城的感觉。
鉴于“亚洲四小龙”崛起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之间,所以我所见到的街景,可能在三十年前,甚至四、五十年前,它就已经是这个样子。那时候的它当然是时髦的。
至于大陆后来居上,甚至于台湾女星纷纷嫁到大陆来,那都是后话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谚语诚不欺我。
士林公交站,一个女孩子在用手机看爱奇艺。我凑过去好奇地问:
“你们也看爱奇艺哦?”
“对啊,现在台湾好看的剧很少,要爽还是要跨到大陆去看。”
在台湾,爱奇艺有专门的台湾本地版,和我们看到的版本不一样。但台湾年轻人仍然想方设法突破封锁——
他们用“梯子”伪装成大陆设备,通过找网店等特殊手段充值会员,就是为了和大陆民众一样畅爽爱奇艺。
“大陆的剧更全,而且上架更快,更爽。”女孩子解释道。
她说她的同学里平时都会交流自己在爱奇艺上看了什么片,还会彼此分享翻墙办法、共享账号。
听到他们也这么折腾,我露出了心理平衡的微笑。
爱奇艺在台湾发展得风生水起,巅峰时一年在台湾赚足17亿流量,每月不重复登录人数超1000万人次,而整个台湾省人口才2000多万人。
民进党对爱奇艺的爆火感到极度不安,疫情期间,爱奇艺被视为大陆的“统战工具”被强制下架。抖音也几次三番被民进党点到名,一直位于被禁的边缘。
这些APP进军台湾的背后几乎不可能有官方的授意,但民进党有一点说得对,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是最好的统战工具,比起各种生硬的呼吁来说,文化才最能聚合人心。
女孩子说她喜欢《甄嬛传》,一部戏颠来倒去看了不知多少遍,台词也能倒背如流;晚上当我回到旅馆,卫视中文台播放的是《如懿传》和《我是歌手》——我只想来台湾看一些本土的东西,没想到大陆节目含量在台湾已经如此之高。
正如我们这一代从小被台湾流行乐和电视剧所浸染,这些文艺作品不断塑造着我们对于台湾这座美丽岛的美好想象,中国的文化制品也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台湾人对大陆的认知——
当看到大陆电视剧磅礴的置景和精美的服化道(虽然流量演员的演技比较垃圾),看到大陆综艺节目舍得砸钱的劲儿,看到大陆明星的骄奢淫逸(虽然不是什么好事),谁还会相信“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鬼话呢?
瓦克五环球旅行故事合集
点击相应地名,从第一集看起
已完结的
巴厘岛 | 孟加拉 | 土耳其 | 格鲁吉亚 |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