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忽然想起昨晚干了一件大事。
连夜签了个卖房合同,把郊区一套房子卖了,亏了一百万。
房子是口罩前夕买的,当时的一切欣欣向荣,售楼部里人声鼎沸,销售和客人脸上都满面红光,大家考虑的不是买不买,而是买哪套,以及买几套。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头脑跟着发热发胀,选了一套C位最好的房间。
销售问我贷款吗,我说当然贷!而且,只付最小比例的首付,还款时间拉到最长!
其实有能力付更多,也有能力早点还清,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样更划算。
问题是在剧变的年代,所谓的经验无异于刻舟求剑,这笔高杠杆的贷款很快成为我之后沉重的负担。
口罩期间,身在澳洲的老板打电话给我说旅游业务开展不下去了,下个月降薪一半,我只能接受。
后一个月,再降一半。再后一个月,工作直接无了。
工作丢了,人除了日常下楼排队体验拭子也出不去,账户只剩下几块钱,点外卖都够呛,只好用花呗买最便宜的预制菜。
短信用温馨又残酷的口吻提醒我请及时还上贷款否则影响个人征信,整个人焦虑得不行。
总不能坐以待毙,这时的我在家里做的几件事,帮助我挺过了这段最黑暗时期:
一个是做起了海外的游戏代打业务。国内的游戏代打业务非常成熟了,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国内人工低),国外的懒玩家也有这样的需求,于是我建了个独立站,对接国外有需求的玩家,让国内的玩家代打,从中赚差价,赚的还是美刀。
业务周期短回款快,每天都有进账,国内代打玩家看到我都笑嘻嘻的:老板,又有什么大单?
现在想想,这也算是一桩无本万利的国际贸易生意。
还有一个则是口罩前去了一趟孟加拉国和土耳其,见了当地一些官员,建立起了联系,了解到当地的商机和一些急切的需求。口罩期间我就利用这些人脉和信息,赚了国内厂家一些红包。工厂老板发我红包时都很高兴,本来都快停工停产了,这下总算有单子可以做一做。
现在想想,这算是跨境信息咨询服务。
把人逼急了,真是什么业务都开展得出来。
口罩过后,精神状态好了一点,但握在手里的房子却不断贬值。
当房子不再具有投资属性,当时的财务规划就成了梦中泡影。
更要命的是,房子的重磅价格,决定了它在一般家庭的资产配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投资房产的失败,意味着家庭资产增值计划的全面崩盘。
房子我本来不打算卖的,就和烂在手里的那些股票基金一样,只要不卖,就不算亏。
然而行走海外十几年的考察经验,以及对当地经济和规划的洞察告诉我,城郊房价这个东西,基本上是没有翻身机会的了。
原先围绕着这个地段有很多的规划,现在没钱了,这些规划也就统统流产。原先说好的综合体项目建到一半烂尾了,甚至连小区旁边的健身房都跑路了,以后只能不断边缘化,一直凋敝下去。
中介三天两头劝我,你这个价格没人看、你们那里的二手成交价又大跌十万,我的心理底线一再被突破,挂牌价一降再降,从“不亏就好”降到“不低于售楼部价格就好”再降到“不低于九折就好”再降到八折七折六折……这是一个不断小溃退直至一溃千里的过程。
当有人想买我的房子要和我谈的时候,我心里还执拗着最后一道防线:低于xx不卖!
结果还没谈几句,这个底线也轻松突破——大势之下,个人的那点坚持软弱无力。
仔细算了算自己为了房子付出的各种开销,银行利息、装修费用、物业费用,心痛到无法呼吸。
最终确认自己亏了一百多万,这还没算上为了装修来回辗转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特别是银行利息,触目惊心,原来我一直在帮银行打免费工。当买家把所剩无多钱打到我账户,我还要从这点残值中掏出一大块补上银行贷款这个窟窿。
但无论如何,补上以后,就再也没有每个月的催款短信,也再不需要从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各个账户里凑钱还款,世界安静了。
果然人生只要远离三大件,就会很轻松吧。
朋友劝我,你这一百万,如果不用来买房,大概率不会是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的,你会放股市、放基金、放信托,也都是要输光的。
总之,这笔钱无论如何都是要没的。
我刚有被劝慰到,但一想到自己股票基金几乎被腰斩的亏损,重新悲伤得不能自已。
形势变了,疯狂的时代不会再来,大家都要重新审视家庭的资产配置,不良资产该咬牙清理掉就清理掉,重新轻装上阵。
卖房子得到的这笔钱,我会用来周游世界。国内赚钱机会变少,但国外仍有很多机会,我会把自己掌握的机会分享给大家——我都已经把公众号的slogan从纯真的“满世界好奇”改成更功利的“全世界找机会”了。
以后公众号提供的内容,除了惯常的国外经历的故事、对热点事件的个人议论和吐槽,还会提供一些国外在商业方面的考察结果。
故事只能逗人一笑,但确实的经济利益才能让人笑得更加长久。■
瓦克五环球旅行故事合集
点击相应地名,从第一集看起
已完结的
巴厘岛 | 孟加拉 | 土耳其 | 格鲁吉亚 |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