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人文学科研究突破旧有的范式,在与多学科的交合中创建了“数字人文”这一新型研究领域。其研究是基于大数据资料库,对充满主观性的人文学科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结论,以追求获得研究的客观性、全面性。而数据及由此得出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这涉及获取样本的方法、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问题,绝对“量”的大小不能说明问题。以文章《多即不同:作为大数据的微影评及其远读》为例,该文称在互联网平台“豆瓣”上抓取了1500条评论进行分析,得出了电影《流浪地球》在网络舆论场中存在评论极化现象等结论。首先,这个研究的所有数据皆来自“豆瓣”这一个平台,而其他不同媒介场域下的数据都没有被纳入考量范畴。特别是考虑到互联网媒介环境中的社群化倾向,导致任何平台都有其特定的“用户群”,而这一特定的“用户群”拥有相对稳定的身份特征和行为偏好,所以在单一的互联网媒介平台中收集到再多的数据都只能说明本社群的情况,而不能用以说明整体。其次,乍一看该文收集到了1500条评论,绝对数量不小,但是原文中也提到了,《流浪地球》在豆瓣上共有654914条短评,而其选取的研究对象只是“豆瓣”平台筛选后所展示的1500条。简而言之,“豆瓣”平台作为“守门人”已经将数据筛选过一遍,而研究者看到的只是平台让你看到的那一部分数据,也就是说,这1500份数据能否代表“豆瓣”用户社群都要存疑。这篇文章暴露出来的就是方法论上的谬误。在统计学方法论中,存在一个核心的概念——样本。样本是总体中抽取的所要考察的元素总称,通过“概率抽样”或“理论抽样”等科学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出样本。获得样本数据之后还需要通过各种检验手段,用以证明样本具有说明整体的能力。我们在“大数据”的乐观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研究的范围和边界,即使一个研究分析了海量数据,也不等于分析了全部数据,研究者需要在研究中对数据的来源和范围做详细的汇报,即使数据的绝对值再大也要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清“大数据”的边界,数字人文绝不是数量大小。
量化研究的本质在于对现实世界的测量,而使测量能够达成必须对所要测量的事物概念化,通过指定一个或多个指标,赋予概念一个明确的意义,使指涉的事物绝对具体、不会模棱两可。同时,量化指标的形成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检验方法作为支撑。相较于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构建、汇报指标的严谨性,有的数字人文研究者在研究实践中的指标构建则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以《文艺报》上发表的文章《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为例,文章将中国文学70年的世界影响划分为传播范围的大小,专业研究、评价的有无,读者反馈的多寡三个指标维度,随后分别罗列了传播范围大小的一些数据、评价的一些数据、读者反馈的情况,得出了《白毛女》至《三体》一至十名的影响力排序。该文除了存在上文所述数据库使用单一、只注重绝对值和未能说明所用数据和整体数据的关系外,还存在未对使用的概念进行清晰的定义、三个指标维度的建构极其随意等问题。具体而言,其一,传播范围的大小只是数量的关系,量大的未必效果好,量小的未必影响差,传播数量的大小本身说明不了传播效果。其二,该文所述专业研究、评论的多少和有无依旧只注意了数量多少,而专业评论的长短、褒贬,在这个研究中并没有进行区分。其三,在读者反馈的多少这一部分中,文章并没有区分作品生产的时间和读者反馈的时间,读者反馈的内容也被排除在外,依旧只关注反馈数量多少问题。读者反馈的长短、喜欢的原因及其程度以及如何区分等,我们都看不到。其四,该文还存在关键指标维度的缺失。以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理论,评价中国文学70年的世界影响,仅用以上三个指标维度是显然不够的,有一些关键指标维度未被纳入考量范畴。比如,作品的典范性、美誉度和传阅度三个维度,每一个维度相应的指标及其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权重。基于以上分析,本次研究活动的结论是没有学术价值的。在此,还是要强调指标构建中的科学性问题以及学术生产、汇报流程的严谨性问题。
在今日人类学术文明中,人们划分了“实然”和“应然”,并将讨论“实然”的部分划出了“人文”的范畴。人文学科伟岸之处在于批判性地思考人及其社会,指引人类文明朝“应然”的方向前进。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指出,对于道德问题,科学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事实”命题不能推导出“价值”命题。这一论断对于数字人文的研究极具启发。数字技术赋予了人类前所未有地把握整体世界的能力,但是,这种把握即使能够了解世界的全貌也只是“实然”层面上的,而不是“应然”层面。然而“实然”不能等于“应然”,更不能推断出“应然”,尤其是在涉及价值判断的研究中,此二者的界限必须明确。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人文研究基于大数据资料库,对充满主观性的人文学科进行量化分析,但是绝对“量”的大小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
B.《多即不同:作为大数据的微影评及其远读》一文,暴露的谬误是样本在抽取中有局限,不具有说明整体的能力。
C.《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研究指标构建不科学,学术生产、汇报流程不严谨,研究结论没有学术价值,因此该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D.“这一论断对于数字人文的研究极具启发”,“启发”指的是数字人文研究应只是“实然”层面上的,而不是“应然”层面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对于一些基于大数据得出的结论,有些是带有单一媒介社群化倾向性的,有些是平台过滤后的,我们都不可盲目采信。
B.第二段中,数字人文研究时因构建的指标维度有谬误而导致“研究不成功”,可见“量化指标的构建”决定着研究的质量和价值。
C.文中提到的两篇文章,都有数据库使用单一、只注重绝对值和未能说明所用数据和整体数据的关系的问题,可见对“样本”的抽样和检验非常重要。
D.从全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数字人文可以解决传统人文学科中“客观性”“全面性”的不足及证据欠缺的问题。
3.下列选项,最符合本文对数字人文研究主张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学但汉松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国际工作坊”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数字人文应该继承但有别于这些领域已经做出的跨学科尝试。
B.中国文学的数字人文研究领域已形成较大体系,如利用 GIS 技术的古代文学地图研究,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不断对数据的来源和范围做详细的分析。
C.数字人文的先行者芝加哥大学莫莱蒂教授在访谈中说,人文学科需要自我救赎,“数字人文”仍在起步阶段,他甚至认为“数字人文”这一术语没有“意义”。
D.亚当·克思奇的《科技接管英文系:数字人文的虚假承诺》中说:“也许有一天我们醒来突然发现,我们卖掉了与生俱来的权利,换来的却是一堆乱糟糟的应用软件。”
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某机构打算基于10年内历届大学生深造和就业情况的大数据进行数字人文研究,以期对2024届毕业的大学生在深造与就业方面提供指导。请结合文本为该机构提几点建议。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倪焕之
叶绍钧
吴淞江上,天色完全黑了。浓云重叠,两岸田亩及疏落的村屋都消融在黑暗里。近岸随处有高高挺立的银杏树,西南风一阵阵卷过来涌过来,把落尽了叶子的树枝吹动,望去像深黑的人影,披散着蓬乱的头发。
江面只有一条低篷的船,向南逆风行驶。后艄两支橹,天气很冷,他们摇橹的手都有棉手笼裹着。手里的橹,每一回扳动都得用一个肩头往前一掮,一条腿往下一顿,借以助势。
舱里小桌子上点着一支红烛。靠后壁平铺的板上叠着被褥,一个二十五六的人躺在上面。他虽然生长在水乡,却似乎害着先天的晕船病,船身晃几晃,便觉胃里作泛,头也晕起来。加上逆风,上船时便横下来,到现在还不曾坐起过。躺着,自然不觉得什么;近视眼悠闲地略微闭上,一支卷烟斜插在嘴角里,一缕青烟从点着的那一头徐徐袅起,可见他并不在那里吸。他的两颊有点瘦削,端正的鼻子,不浓不淡的眉毛,中间加上一副椭圆金丝边眼镜,就颇有青年绅士的风度。
在板床前面,一条胳臂靠着小桌子坐的,是一个更为年轻的青年。他清湛的眼睛凝视着烛焰,正在想自己的前途。他感觉烦闷的生活完全过去了,眼前闷坐在小舱里,行那逆风的水程,就是完篇的结笔。等候在前头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是称心满意的事业,是理想与事实的一致;这些全是必然的,犹如今夜虽然是风狂云阴的天气,但总有个笑颜似的可爱的朝晨。
初次经过的道路往往觉得特别长,更兼身体一颠一荡地延续了半天,这坐着的青年不免感到一阵烦躁,移过眼光望着那躺着的同伴问道:快到了吧?虽然烦躁,他的神态依然非常温和,率真;浓浓的两道眉毛稍稍蹙紧,这是他惯于多想的表征。
你心焦了,焕之,那躺着的用两个指头夹着嘴里的卷烟,眼睛慢慢地张开来。真不巧,你第一趟走这条路就是逆风。他敲着板门问道:阿土,陶村过了么?刚刚过呢,至多点半钟可以到了。
他知道今天逆风,一定在校里等着你。他想你想得急切呢。今天我去接你,也是他催得紧的缘故。不然,等明后天息了风去不好么?
焕之有点激动,讷讷地说:树伯,我只怕将来会使他失望。不过我愿意尽心竭力服务,为他的好意,也为自己的兴趣。
你们两个都喜欢理想,这一点颇相像。树伯斜睨着焕之说。
这由于干的都是教育事业的缘故。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人应该培养成什么样子?人应该怎样培养?——这非有理想不可。焕之清朗地说着。
老蒋大约也是这样意思。树伯闭了闭眼,继续说:所以我曾经告诉你,他做好一篇对于教育的意见的文章,那篇文章就是他的理想。
你记得他那篇文章怎样说么?焕之的眼里透出热望的光。
他开头辨别什么是性,什么是习,又讲儿童对于教育的客受与排斥,又讲美育体育的真意义,——啊!记不清楚,二十多张稿纸呢。
有这样热心的人!焕之感服地说。便悬拟蒋先生的容貌,举止,性格,癖好,一时又陷入沉思;这样想时,不免欣慰而且兴奋。
树伯把两腿蜷起一点,又把盖着的被头角掀了一掀,耸耸肩说:事情往往不能预料。早先你当了小学教员,不是常常写信给我,说这是人间唯一乏味事,能早日脱离为幸么?
唔,是的。焕之安顿了心头的欣慰与兴奋,郑重地答应。
到现在,相隔不过一二年,你却说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了。
记得给你写过信。焕之现出得意的笑容,后来我遇到一个同事,他那种忘了自己,忘了一切,只知为儿童服务,只知往儿童的世界里钻的精神,啊!我说不来,我惟有佩服,惟有羡慕。
焕之把身子坐直,望着前方,似乎透过了前途浓厚的黑暗,已望见了正去就事的校里的好些学生。
像蒋先生那样,他没有事做,树伯说得很淡然,田,有账房管着;店,有当手管着;外面去跑跑,嫌跋涉;闷坐在家里,等着成胃病;倒不如当个校长,出点主意,拿小孩弄着玩。
焕之看了树伯一眼,他对于弄着玩三个字颇觉不满,想树伯家居四五年,不干什么,竟养成玩世不恭的态度了。便说:你怎么说玩?教育事业是玩么?
哈哈,你这样认真!树伯狡笑着说。字眼不同罢了。你们说研究,说服务,我说玩,实际上还不是一个样?——老蒋如果处在我的地位,他决不当什么校长了。你想,我家里琐琐屑屑的事都要管,几亩田的租也得磨细了心去收,还有闲空工夫干别的事情么?
焕之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划出来。
树伯半睡半醒地迷糊了一阵,忽然坐起来敲着板门问阿土道:进了港么?
进了一会儿了,学堂里楼上的灯光也望得见了,阿土的声音比刚才轻松悠闲得多。
我上船头去望望!焕之抱着异常兴奋的心情,把前面板门推开,两步就站在船头。一阵风过去了,他开始嗅到清新而近乎芳香的乡野的空气,胸中非常舒爽。犬声散在远处,若沉若起,彼此相应。前面二三十丈远的地方,排列着浓黑的房屋的剪影。中间高起一座楼,楼窗里亮着可爱的灯光。灯光倒映河心,现出一条活动屈曲的明亮的波痕。
啊!到了,新生活从此开幕了!焕之这样想着,凝望楼头的光。一会儿,那光似乎扩大开来,挡住他的全视野,无边的黑暗消失了,他全身浴在明亮可爱的光里……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景物描写极力渲染大风、浓云、黑天的景象,衬托了倪焕之压抑的心理。
B.摇橹船工“一掮”“一顿” 动作的细节刻画,形象地写出了大风中摇船的艰辛。
C.“虽然烦躁,他的神态依然非常温和,率真”,表现了倪焕之持重的特点。
D.躺在船舱里的树伯,虽然年轻但已显示出老练、精明、世俗,与倪焕之形成对比。
7.关于文中谈论蒋先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树伯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蒋先生对倪焕之来校任教怀有很高的期待。
B.蒋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美育体育的研究,让倪焕之对他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C.在树伯看来,蒋先生既有追求教育理想的一面,也有追求生活实用的一面。
D.蒋先生选择当校长的主要原因是既不想到外面跑四处跋涉,又不想在家里闷坐成病。
8.船行江上,倪焕之的情感随着他的所见所感而逐步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有人说,结尾显得过于直白,应该去掉;也有人说结尾的表达效果更好,应该保留。是否应该保留结尾?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靖康传信录》自序
宋·李纲
元年正月三日,差充行营司参谋官。四日,除尚书右丞、充留守。五日,改充亲征行营使。二月三日,以姚平仲事罢职。五日,以士庶伏阙复旧职,改充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金寇退师,除知枢密院事。六月,差充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七月,出师,次怀州。八月,召赴阙议事。九月,还次封邱,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十月,以言者改差提举亳州明道宫。寻落职,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寻移宁江。以二年行次长沙,闻召命复官,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时金寇再犯阙半年京师之围未解四方盗贼蜂起。余荷两朝厚恩,国步艰难,不敢自爱,方率义旅以援王室。追念自乙巳之冬迄今才岁余,一身之进退荣辱、天下之安危利害,纷然如此,岂非真梦耶?
然一岁之间再致大寇,虽曰天数,亦人事也。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崇观以来军政不修,而起燕山之役。去冬致寇,其病原于去春失其所以和,又失其所以战。何也?贼以孤军深入,前阻坚城而后顾邀击之威,当是时不难于和。而朝廷震惧,其所邀求,一切与之。既割三镇,又质亲王,又许不赀之金币,使贼有以窥中国之弱,此失其所以和也。诸道之兵既集,数倍于贼,将士气锐而心齐,朝廷畏怯,莫肯一用,惩姚平仲劫寨之小衄而忘周亚夫困敌之大计,使贼安然厚有所得而归,此失其所以战也。失此二者之机会,故令贼志益侈,再举南牧无所忌惮,遂有并吞华夏之心。譬犹病者证候既明,当用毒药而不用,虽暂得安,疾必再来。以今日而视去岁,人心、国势之不相侔,何止相什百哉!臣子之义,惟当奋不顾身,死以殉国家之急。及其成功,则天也。然自是之后,朝廷非大有惩创,士风非大有变革,内外大小同心协力,以扶持宗社、保全家室为事,扫去偷惰苟且之习,娼嫉谮诉之风,虽使寇退,亦岂易支吾哉?故余于此录记其实而无隐,庶几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金寇A再犯B阙C半年D京师之围E未解F四方G盗贼H蜂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阙,意为拜伏于宫阙之下,文中指士大夫和百姓们拜伏宫阙向皇帝吁请。
B.路,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的“路”意不同。
C.崇观,是宋徽宗的年号崇宁、大观的合称。年号自汉武帝始用,用来纪年。
D.质,做人质。与《战国策》中“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的“质”意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自身官职频繁变迁,国事危恶层现,让作者有如梦之感。
B.李纲认为金人两次南侵主要原因是姚仲平劫敌寨失败,但主要责任是朝廷畏怯。
C.割地、抵押亲王、纳币,宋廷的这些屈辱行为,使金人攻灭华夏的欲望更加强烈。
D.在国运艰难时勇于担当、领军勤王,面对无能朝廷激愤不已,作者堪称爱国名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冬致寇,其病原于去春失其所以和,又失其所以战。
(2)譬犹病者证候既明,当用毒药而不用,虽暂得安,疾必再来。
14.作者认为朝廷上下存在哪些弊病?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从叙事写起:词人拂去残碑上的尘土,隐约可见当年岳飞命令出兵的文字。
B.“何重”与“何酷”形成对比,当初倚重岳飞抗金,后来却残酷杀害,使情感表达更加激越。
C.“岂是功高身合死”两句,让人联想到历代功高而被杀的名臣,表达了作者对岳飞之死的愤怒、惋惜之情。
D.两处“岂不念”连续反问,层层深入,启发读者对高宗的行为进行深入思考。
16.有人评价这首词“议论痛快而淋漓”,请结合全词具体赏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华的哥哥考上了大学,哥哥说他学校的校训是“自强、弘毅”。张华念叨着“弘毅”,不由想起了《论语》里提到的“ , ”。
(2)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陆游《书愤》中的“ , ”就运用了檀道济的典故。
(3)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借助秋景表达内心的悲伤,“悲秋”也就成了常见的主题,如“ , ”。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将福岛放射性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完全不顾来自世界各地的强烈怀疑和抗议。日本政府这一行为,①严重侵犯了全球人民乃至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健康权、发展权和环境权。②其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质疑,③并遭到日本、韩国等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④估计日本会有大约3.12万吨左右的污染物被释放。⑤据一些专家估算,目前日本还有130多万吨的放射性废水,⑥这些废水的排放期,可以维持30至50年。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 A ,这不仅会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还会对全球的海洋生物产生严重的危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B ,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不应该排海。中方呼吁人权理事会对这一问题加大关注,敦促日方立即停止排海行为。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 ① 。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
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即使是全文背诵,也不过是 ② ,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能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 ③ ,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顶流”、“浪漫”、“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都使用了引号,分别指出其作用。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说:“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B 4.①举例论证:以《多即不同:作为大数据的微影评及其远读》为例论证了数字人文不是数量大小(以《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为例论证了数字人文指标构建是否科学严谨);
②引用论证:引用休谟的关于科学对道德无力的论断,论证了“实然”“应然”要界限明确;
③道理分析论证:借助统计学方法道理分析。 5.①对10年内历届大学生深造和就业情况的大数据样本的提取要有科学性,样本要具备说明整体的能力;
②对大学生深造和就业的指标构建要科学,学术生产、汇报流程要详尽严谨;
③对10年内历届大学生深造和就业的研究要分清“实然”和“应然”的界限。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该研究没有任何意义”错误,于文无据。原文以《文艺报》上发表的文章《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为例,强调指标构建中的科学性问题以及学术生产、汇报流程的严谨性问题。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可以解决”或然变必然,表述绝对。原文是说“其研究是基于大数据资料库,对充满主观性的人文学科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结论,以追求获得研究的客观性、全面性”,并不能说明数字人文可以解决传统人文学科中“客观性”“全面性”的不足及证据欠缺的问题。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我们都不可盲目采信”错,原文未涉及。原文是说“在单一的互联网媒介平台中收集到再多的数据都只能说明本社群的情况,而不能用以说明整体”。
C.“人文学科需要自我救赎”,“数字人文”仍在起步阶段,原文未涉及,原文说的是“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人文学科研究突破旧有的范式,在与多学科的交合中创建了‘数字人文’这一新型研究领域”;“数字人文”这一术语没有“意义”,与原文不符。
D.否定数字人文价值,与原文不符。
6.A 7.D 8.①憧憬:坐在桌子边沉思前程,充满期待;②烦躁:连续坐了半天的船,不知路途远近;③热切(激动、热望、欣慰):对蒋先生办教育的敬佩和对新生活的向往;④兴奋(舒爽):开启新生活,充满新希望。 9.不能去掉:①情节上,交待了行程圆满结束,首尾呼应(圆合);②主旨上,寓示有志青年对教育理想的追求;③人物形象上,强化了倪焕之对新生活的向往;④表达效果上,抒情意味浓郁。
可以去掉:①阅读感受上,以景结尾,引人联想;②情节安排上,更加紧凑简洁;③主旨上,表达更加蕴藉,引发思索;④结构上,与开头写景首尾呼应。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衬托了倪焕之压抑的心理”错误,没有衬托人物的压抑心理,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衬托蒋先生想尽快见到倪焕之的急切心情。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主要原因是既不想到外面跑四处跋涉,又不想在家里闷坐成病”错误,主要原因是蒋先生对教育的热爱。
10.CDF 11.B 12.B 13.(1)去年冬天招致敌寇,那弊病源于去年春天丧失了那用来讲和的时机,接着又失去了那用来作战的时机。
(2)就好像病人的病症已经清楚了,应当使用猛药却不用,即使暂时能够平安,疾病一定还会发作。 14.①军事和政务荒废(割地抵押人质纳币);②软弱胆怯;③欠缺勤政之心;④上下不同心;⑤相互诋毁倾轧。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金兵第二次进犯京师,半年,京师的围困没有解除,四方各地的盗贼又蜂拥而起。
“金寇再犯阙”,主谓宾结构,“阙”作谓语“犯”的宾语,句意完整,后面C处断开;
“半年”,时间状语提前,单独成句,前后CD处断开;
“京师之围未解”主谓结构,主语为“京师之围”,“未解”为谓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F处断开。
故CDF三处需要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两处“路”意同,行政区域名称。句意:任职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扬州路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C.正确。
D.正确。句意:又把亲王送去做人质。/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主要原因是姚仲平劫敌寨失败”错误,原文有“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崇观以来军政不修”“朝廷畏怯,莫肯一用”,金人南侵的原因主要是宋廷军政不修及畏怯。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致”,招致;“病”,弊病;“原”,源于;“所以”,用来……的。
(2)“证候”,病症;“毒药”,猛药;“虽”,即使;“得”,能够。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崇观以来军政不修”可概括出,军事和政务荒废;
结合“既割三镇,又质亲王,又许不赀之金币”可概括出,割地抵押人质纳币;
结合“朝廷畏怯,莫肯一用”可概括出,软弱胆怯;
结合“朝廷非大有惩创,士风非大有变革”“偷惰苟且”可概括出,欠缺勤政之心;
结合“然自是之后……朝廷非……内外大小同心协力”可概括出,上下不同心;
结合“娼嫉谮诉”可概括出,相互诋毁倾轧。
参考译文:
靖康元年正月三日,我任职行营司参谋官。四月,被授官尚书右丞、担任留守。五日,改任亲征行营使。二月三日,因为姚平仲(劫寨失利)事被罢职。五日,因为士大夫和百姓们拜服宫阙向皇帝吁请,我得以恢复旧职。改任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金人退军后,我被授知枢密院事。六月,任职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七月,出征,驻扎怀州。八月,被召回京议事。九月,回来驻军封邱,授官观文殿学士、扬州知府。十月,因为进言之人的缘故改任提举亳州明道宫。不久被贬职,降级授予保静军节度副使,在建昌军安置。不久迁至宁江。在靖康二年行旅抵达长沙,听闻皇帝召我命我恢复官职,授官资政殿大学士、治理开封府事务。当时,金兵第二次进犯京师,半年,京师的围困没有解除,四方各地的盗贼又蜂拥而起。我承受两朝皇帝深厚恩德,国家命运艰难时刻,不敢吝惜自我,正率领义军来驰援王室。追想自从乙巳年冬到现在才一年多,自己的进退荣辱、天下的安危利害,竟像这样的杂乱,难道不是真实的梦幻吗?
然而一年之间两次招致敌寇,虽然可以说是天数,恐怕也是人的原因。去年春天招致敌寇,那问题源于崇宁、大观年间以来军事政务不起整治,从而引发燕山之役。去年冬天招致敌寇,那弊病源于去年春天丧失了那用来讲和的时机,接着又失去了那用来作战的时机。为什么这么说呢?敌人凭借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我方,前面受阻于坚固城防,后面还要顾虑我军截击的威势,在这个时候是不难于求和的。但是朝廷震惊恐惧,金人的要求,全部都给予他们。割了三镇之后,又把亲王送去做人质,又答应给不计其数的金币,让敌人有条件窥探到中原的软弱,这就是失去讲和的时机。各地军队已经汇集,多出敌人几倍,将士气势正盛心正齐,但朝廷畏惧胆怯,不肯用一下军队击贼,警记了姚仲平劫寨的小小挫败,却忘掉了周亚夫围困敌人的成功大计,使敌人安然地获取丰厚的收获然后回军,这就是丧失作战的时机。失去讲和与作战的这两个时机,故而让敌人野心更加放纵,第二次发动南侵无所忌惮,于是有了吞并中原华夏的企图。就好像病人的病症已经清楚了,应当使用猛药却不用,即使暂时能够平安,但疾病一定还会发作。以现在情况来回顾去年,人心、国势已经都不能相提并论了,相差何止是十倍百倍啊!臣子的道义,只有应当奋不顾身,用死来献身于国家危急。如果能获得成功,就是天命了。然而从此以后,如果朝廷没有大的惩治,士人风气没有大的改变,朝廷内外大小力量同心协力,把扶持国家、保全家族作为所应追求的事,扫除苟且怠惰的习气,嫉妒谗毁的风气,那么即使让敌寇退去了,又怎么能够容易支撑下去呢!所以,我在这里毫无隐瞒地记录那些实情,希望后来阅读的人,对这些文字能有感慨触动。
15.A 16.①“岂是功高身合死”“最无端”点明岳飞蒙冤而死,出语愤激,议论直接、痛快。②“此身何属”“自怕中原复”指出朝廷屈辱苟安,害怕恢复中原,是皇帝自己的心意。议论深刻而精警。③“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指出秦桧只不过是迎合皇帝,一针见血,读来痛快淋漓。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岳飞命令出兵的文字”错误,“敕”是皇帝所下诏令的一种,“敕飞字”应是皇帝给岳飞下的命令的文字,并非岳飞命令出兵的文字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上阕“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这是从历代帝王总是要杀功臣这一点出发,对高宗“酷待”岳飞的责难。作者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所以用“岂是”来反诘。但是,作者也知道,只用“言”,即使是万语千言,也难以挽回冤死者的生命,所以用“可怜”来表哀悼之情。“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无端”是就岳飞有功无罪而言的;“堪恨”,是就秦桧等人的残酷迫害直至最终杀害而言的;”堪悲”,是就岳飞壮态未酬却冤死而言的;”风波狱”则是高宗“酷待”岳飞的集中表现。表达了作者满怀对岳飞的同情、对秦桧等的愤慨,出语愤激,议论直接、痛快。
下阕“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所谓“此身何属”,就是说自己的身份该是什么。一旦中原恢复,徽钦二宗返回,自己的帝位不就保不住了吗?直接揭露宋高宗虚伪自私真面目,议论深刻而精警,表达批判之情。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这里用“笑”字,又一次跟传统看法划清了界限,作者以清醒的认识痛快淋漓地揭露岳飞冤案真相,一笑世人愚昧,不解真相,区区秦桧只不过是替罪羊,他有什么能耐和权力杀害岳飞?二笑统治阶级推卸责任,掩盖历史真相,造成世人偏见的阴险狠毒。议论一针见血,读来痛快淋漓。
17.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弘毅、衰鬓、斑、萧萧。
18.A:日本还会继续排放放射性废水 B:如果福岛放射性废水是安全的 19.①“全球人民”和“太平洋沿岸国家”调换位置;④删去“大约”或“左右”;⑥“维持”改为“持续”。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前文说“这些废水的排放期,可以维持30至50年”,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还要排放废水,应填“日本还会继续排放放射性废水”。
B:此处和“如果不安全”为对照句,即如果是安全的,应填“如果福岛放射性废水是安全的”。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全球人民乃至太平洋沿岸国家”不合逻辑,应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全球人民”和“太平洋沿岸国家”调换位置;
④“大约3.12万吨左右”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⑥“排放期……维持……”主谓搭配不当,“维持”改为“持续”。
20.①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② 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③为之动容(回味无穷) 21.特殊含义;强调;引用。 22.①句式整齐,两两相对;②引用(化用)诗句,画面感强;③语言典雅,富有诗意。④丰富文章内容,再现了盛唐气象。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提到《长安三万里》的浪漫,又重点提到李白吟诵的《将进酒》。该句形容观众在观影后对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进行赞美,故填写“津津乐道”或者“赞叹不已”。“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谈论。“赞叹不已”意思是连声赞赏不止。
第二空,前文使用假设的关联词语引出小时候对诗歌全文的背诵,后文说到只有长大了才能体会出其中味道,说明在小时候的背诵并不能真正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到其深厚的情感,只是表面将诗歌背诵下来,所以对诗歌的理解非常浅层、非常有限。故填写“一知半解”或者“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一知半解”意思是知道、理解的只是一丁半点,形容知道得片面,理解得肤浅。“囫囵吞枣”指不加咀嚼地把枣儿整个吞下。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死记硬背”意思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
第三空,前文句子的主语是“短短几行文字”,文字能穿越千年,文字能让人怎样。结合后文诗歌中蕴含精神气质历久弥新,可知,应该是文字的内容让人难以忘记,或者引起人的共鸣。综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故填写“为之动容”或者“回味无穷”。“为之动容”意思是为此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形容受到感动。“回味无穷”意思是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中引号内的词语“顶流”,是顶级流量的简称,网络流行词,是给极出名的人物、事物或内容赋予的一个称号,这里将网络用语表示最优秀的唐代诗人,属于特殊含义。
“这种‘浪漫’”中的“浪漫”的引号,是为了突出“浪漫”一词在句中的重要作用,起强调作用。
“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的引号,主要是引用他人的话语,所以起直接引用的作用。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句式、修辞、语体等方面入手,再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和情感进行分析。
“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一致;“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两两相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直接引用诗歌,“江城五月”“玉笛飞声”,“烟花三月”是对诗歌的引用和化用,让文段语言典雅,富有诗情画意。
对有关唐诗内容的引用和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再现了盛唐气象,画面感强,引人向往,仿佛让人看到了盛唐气象,感受到了一个诗意盎然的时代,也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由衷的赞叹,对盛唐时代发自内心的向往。
九份期末汇编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