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南考古新发现巡礼之一丨寻找中原远古人类的足迹

百科   2024-12-26 12:37   湖北  

  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清晰地镌刻在中原大地上。河南在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化石材料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研究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地区。尤其是灵井“许昌人”、栾川孙家洞“栾川人”、鲁山仙人洞“鲁山人”的发现引人关注。 在2024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有关考古工作者介绍了我省旧石器时代考古取得的新进展。

仙人洞遗址发掘现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赵清坡馆员作了题为《河南鲁山仙人洞遗址2024年考古新发现》的报告。仙人洞遗址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观音寺乡西陈庄村石门沟组,分大、小两个洞,仙人洞I洞内面积约40平方米,地层堆积厚约2.58米。2024年5月至11月,完成仙人洞I发掘面积10平方米,发现遗物6000余件,其中包含动物碎骨及牙齿1169件、人头骨化石碎片12件、人牙齿化石15件、石制品及石料32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和断块,原料有石英砂岩、石英岩、脉石英和灰岩,剥片方式为锤击法,属中国北方传统石片工业范畴。

  赵清坡介绍说,本年度主要通过碳十四、铀系和光释光方法进行了测年。1件人头骨铀系测年结果为距今1.3万年,2件动物化石碳十四测年结果分别为距今3.3万年和3.1万年。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了目前河南省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人类演化的空白,为中国现代人起源、人类食物资源获取以及古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汝州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位置示意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彭胜蓝作了题为《汝州温泉旧石器遗址考古调查与勘探》的报告。2024年在温泉遗址周边进行了调查和勘探工作,确定主要文化层的范围和遗址面积。调查发现旧石器地点5处,其中3处位于温泉遗址周边1.5千米范围内,初步判断其时代与温泉遗址相当;2处位于牛涧河上游,时代早于温泉遗址,共采集石制品114件。

  本次调查勘探工作表明,在目前划定的遗址范围外仍有较多旧石器遗存,有助于确定温泉遗址的分布范围,为复原国内同时期的古人类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材料。未来计划围绕遗址南部、汝河左岸展开区域系统调查,针对明确的遗存进行多学科研究,并汇总建立温泉遗址数据库。

汝州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笑迎作了题为《裴李岗遗址2024年发掘新进展》的报告。裴李岗遗址存在着旧石器、新石器两种遗存,西部旧石器区着重探索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遗存的文化面貌。遗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技术变化较为明显,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遗存的文化面貌进一步清晰。

  在东部生活区发现疑似火塘堆积,遗物有陶塑等。南部、西部墓葬区新发现一批墓葬材料,部分墓葬与以往葬式有所区别。本次发掘出土的陶塑为研究裴李岗文化原始艺术、思想及与周边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资料。新发掘的多座墓葬材料,为研究遗址葬式葬俗、结构布局及居葬关系、人口规模、组织形式等补充了新材料。

东赵遗址区域采样位置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陈盼盼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原地区史前植被、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报告。研究团队在环嵩山地区东赵遗址区域的一个湖泊相沉积序列剖面采集了年代和沉积样品,基于光释光年代测定、粒度分析、磁化率分析以及孢粉鉴定分析的结果,重建了区域环境演化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早期,该地区经历了一段长期的轻微气候变化,温和的气候和较小的波动为人类定居和文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区域农业繁荣,确保了区域史前文化的统一和连续发展。此外,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剧烈的活动对区域植被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得树木数量显著减少。而植被等环境的变化也对史前的房屋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由于木材的稀缺,仰韶时期流行的“木骨泥墙”房屋并未广泛延续,到龙山时期房屋风格趋向了多样化。该研究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二者存在着一种持续的循环关系。(图片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考古
以考古佐证历史,从历史沉思考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