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令风华】泰兴院士风采:万建民

文摘   2024-11-19 17:08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更多人吃饱更吃好

——记水稻育种专家万建民





    

让更多人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万建民



图片选自网络

万建民,1960年6月生于江苏泰兴,老家在河失镇洋碾村,提到他,老师、同学和邻居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吃苦”。建民那时年龄小,身块也不大,但他很能吃苦,特别是“挑河”的时候,为了帮家里多挣点工分,他筐里装得最多,脚下跑得最快。时光流转,不屈的生命就像拔节的稻秧,顽强地生长,希冀在稻花香里弥漫丰收的芬芳。

1999年4月,万建民放弃了在日本优厚的工作条件,回到祖国,组建科研团队,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我国水稻种业振兴事业中。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万建民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作为水稻分子遗传育种专家,万建民的初心是让人们能吃饱、吃好,吃得健康。他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的思维方法,挖掘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基因,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最前沿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他带领团队利用水稻产量、品质等性状关键基因的分子标记,构建水稻改良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在优质高产水稻育种中取得重要突破。 经过多年联合攻关,由万建民领衔、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首次从分子层面阐明了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高端亮剑,向水稻病虫害宣战。针对当时我国抗条纹叶枯病种质、基因和品种匮乏等问题。在短短的几年间,万建民携团队选育出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早中晚熟系列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新品种10个,并迅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该成果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了南方粳稻区受条纹叶枯病流行危害的难题,极大地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万建民作为“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研究第一完成人,201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他还非常重视研究生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农业“芯片”育种。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求知态度来要求自己和研究生。他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素质;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他鼓励学生“挑战”研究前沿,也注重给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压力和空间,让青年人才得到成长。

“你吃了吗?”2020年7月18日,万建民受邀做客央视《开讲啦》栏目,以平实幽默的语言,讲解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创新育种以及我国粮食产业还将面临的挑战问题。

万建民在演讲中说,“中国水稻生产的历史已经有8000多年,中国百分之六十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长期以来中国历史都是一个跟饥饿斗争的历史。很长一个时期水稻单产一般来说每亩只有200到300斤,而且我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一天三顿都必须回家吃饭,吃不饱饭是经常的事情。因此,那个时候对于一个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吃饱肚子是第一件大事。到了90年代的时候,我有机会到日本去学习。这个社长当时就说同学们,你们生在日本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可以每天吃到这样好的大米,这对我这样一个留学生来说冲击是比较大的。”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万建民下决心回国从事水稻育种研究。

演讲现场,万建民展示了一种名为“W0868”的大米,是他带领团队专门为肾脏病人研制的低谷蛋白特制米。为了让主持人品尝米饭,万建民团队的老师特意带了四种不同的大米、四个电饭锅,在节目开始的时候盛上四碗热气腾腾的米饭让主持人品尝。提到煮饭,万建民说自己在家里从来不煮饭,但却在实验室煮饭,为了区分精确的口感便于研究,万建民和团队品尝过上千种米饭,且每种米饭的蒸煮也非常有讲究。

“我们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演讲中,万建民分享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仅会关注到产量,更会关注到稻米的品质,例如营养成分的含量、大米的口感。”

2018年,万建民回到家乡考察,认为泰兴的水土和自然气候条件适合他培育的“宁粳8号”水稻的种植,并在泰兴根思乡北湖村和新街镇顾庄寺村各建设了一个50亩的“宁粳8号”有机水稻栽培示范基地。从春季播种到夏季管理,“宁粳8号”迎来丰收时刻,2019年11月,万建民特意回乡参加首届优质新品种“宁粳8号”开镰节,种植的“宁粳8号”不仅亩产达650公斤,而且香味、口感、黏性等均比其他品种大米更胜一筹。

他的梦想就装在南来北往的行囊中,装在枯燥的实验室和蛙声四起的稻田里,装在烈日下,装在风雨中。万建民自己常下田插秧,他的实验室更多的在山水间,在农田里。每年夏天,他都会顶着烈日穿梭在田间,参与运秧、排秧、栽秧,像个普通的农民一样。他亲手逐行检查水稻植株,如果发现了优异的材料,就会兴奋得叫在场的师生来看。白天在地头忙完,晚上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还要修改学生的论文直到深夜。

万建民风尘仆仆地奔波在田间院所,只为更多人吃饱更吃好,只为——满树的繁花,来自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附万建民院士年谱:

1960年6月生于江苏泰兴

1982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5年获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

1995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获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

2022年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本文由黄震从《泰兴院士》一书选编





相见湾读书荟
阅读,写作,分享。我们诚心相约,相见湾,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