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溪繁花】提琴上的烧饼 | 汪向荣

文摘   2024-11-15 17:09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提琴上的烧饼

作者:汪向荣


图片选自网络


那一天,著名作曲家、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总设计卞留念先生准时现身黄桥古镇。此行,让他心心念念的已非香飘四海的黄桥烧饼,而是声动全球的国际乐器演奏日主会场开幕式,他应邀首唱了《中国乐器之歌》。从红色革命歌曲《黄桥烧饼》的诞生地,到21世纪的中国小提琴之乡,历史文化名镇黄桥双重协奏、交融激荡,撩拨着世人的舌尖和心弦。

起源于民间传统发酵手艺的黄桥烧饼,“不香则已,一香惊人”是上个世纪的事。1977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当地一位普通工人的散文《黄桥烧饼》,第二年此文入选全国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作者顾寄南描述的是1940年中秋前夕,为了保证陈毅、粟裕领导的东进部队吃饱肚子打胜仗,全镇10多家磨坊、60多家饭店日夜不息赶做烧饼送往前线。新四军战地宣传人员深为感动,即兴创作了《黄桥烧饼歌》:黄桥烧饼黄又黄/黄烧饼慰劳忙呵,烧饼要用热火烤哎/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啊吃得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整整四天四夜,炉火与战火辉映,歌声与枪声交织,新四军5000余人击溃了敌方3万兵力,创造了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人们说,黄桥烧饼就是源源不断的枪炮弹药,《黄桥烧饼歌》就是凝心聚力的冲锋号角。黄桥烧饼亮相开国第一宴和周恩来总理接待尼克松访华食谱,迎来了它的第一轮高光时刻。被誉为“黄桥火线支前第一人”的制饼大师刘润宝,怀揣“红心白边儿,香脆两面黄”的看家本领,被大城市聘用数年后情系故土、心恋传承,回到老家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带徒传艺……一块烧饼,一曲战歌,如影随行,星火燎原,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黄桥烧饼的酥香。

黄桥文脉绵长、滋味隽永、韵味十足,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当年存放支前烧饼的何氏宗祠,科举时代一门就中了四进士、十举人、三十贡生、三百秀才,其中清末的何萱虽然秀才出身,却志存高远,历时30多年潜心钻研,完成了富有开创性的78卷《韵史》。出生于黄桥的丁西林(1893—1974)曾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他的另一身份却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重要的喜剧作家,人称“东方奥里哀”。1937年,丁西林凭借一己之长对中国传统乐器笛子进行了革新,将原来的六孔七音阶改为十一孔平均十二律,新笛扮演着类似交响乐团中长笛的角色,从而拓宽了国乐团中笛类的中低音域。

黄桥人从未躺在“中华第一饼”上吃老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许多农民一天的生活通常会这样开始:喝一碗稀饭,啃两只烧饼,然后急急忙忙赶往提琴厂上班。从1985年上海提琴厂泰兴分厂成立以来,当地匠人诚恳拜师、甘当配角;刻苦学艺,10年面壁,到1995年,提琴产量已雄踞全国第一。如今,黄桥20余万人就有3万多人从事提琴、吉它、钢琴乐器制作与配套,每年销售提琴超过80万把,国际上每10把小提琴就有3把产自黄桥。在本地,“凤灵”品牌借翅高飞、吕氏“琴三代传薪不断”等传奇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做提琴与做烧饼,遵循的是同一个道理:慢工细做,粗活精作。一把提琴的用料通常要风干三五年,经历近200套工序,耗时一个月,哪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必须视同己出,当作自家的孩子催生、养育、护呵。

赵晋成,网名“老琴人”,年已七旬,幽默、豁达,任过县专业剧团的演奏员兼提琴厂厂长。现在经营着一爿琴行,从制作、调试到传授无不亲历亲为,琴声哪怕一丝失准,都逃不过他灵敏的耳朵。作为泰州保利大剧院唯一器乐合作伙伴,他理直气壮提出了自己的特殊要求:国际乐团演出租用他的提琴,费用可以让步,但首席演奏家一定要在琴上签名留念。10多年来,从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约瑟夫·费格尔森,汉堡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安·纳克里斯蒂安到俄罗斯交响乐团创始人、联合国“和平大使”左贞观、当代中国著名演奏家吕思清,56位不同国度的演奏家,都以同一方式留下了“心灵指纹”,这是顶级艺术大师对中国好琴的认同、更是向东方匠心的致敬。

以琴为媒,以韵作桥,一座千年古镇由此与世界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原先起源于法国的国际乐器演奏日(6月21日)人气最为旺盛的主会场,逐渐由欧洲转移到了中国,从2017年开始连续8年落户黄桥。国内外近万名乐手,在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从八方汇集黄桥,其中就包括琴韵之星少儿弦乐团,由个体户、工人、农民多方人士组建的东进管乐团等近20个当地民间团体,从《黄桥烧饼歌》《丰收黄桥》等本土原创作品到国际大师经典名曲,同时交响在小镇上空。能制造更要会演奏,黄桥人在精神追求方面不断攀向高音区,全民爱乐、老少共乐蔚然成风。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倡议和专家热心传授下,全镇每位中小学生至少学会了一门乐器,在老街、在新区,烧饼推广与琴韵学习中心连襟毗邻,更是习以为常。2023年,黄桥被正式确认为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永久主会场,媒体俏皮地形容:提琴上散发着烧饼味。

而今让人侧耳倾听、流传不衰的还是八零后黄桥姑娘吴晶传奇逆袭的人生故事。吴晶自幼失明,身体孱弱,不到30岁已7次从死神魔爪下逃出“鬼门关”,然而凭借强大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创下了众多涅槃新生的奇迹:田径短跑,在国内外摘取金牌14枚;高校深造,顺利通过哈佛、耶鲁6所名校面试,最终因为她音乐方面的天赋和特长走进了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破格招入瑞典皇家爱乐乐园。当吴晶的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时,黑暗中她听见了世界的缤纷。耗时两年,吴晶完成了自传《我听见这世界缤纷》,赢得豆瓣8.8分的畅销佳绩,记录她艰辛成长历程的纪录片在20多个国家播放。当她回到黄桥,面向学子演讲自身百折不挠的奋斗故事,老家的后代零距离欣赏到了一支东方版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惊羡着中国的海伦·凯勒,原来就根植于脚下这片红色、灵秀的土地。

进入黄桥就能闻到黄桥烧饼的酥香,那是暖心的舌尖协奏;进入黄桥就能听到提琴的雅韵,那是动人的指间美味。细心人一定会注意到,提琴的主体雅致、圆润、金黄、高贵,像刚出炉的黄桥烧饼有声有色的艺术表达。靠近去,听听看,再闻闻看,提琴的确弥漫着喷香的烧饼味。


    

      汪向荣,江苏泰兴人,现居仪征,原地方媒体总编,中国作协会员,兼扬州市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八十年代末《诗歌报》重点推介作者、第十届全国里下河文学研讨会代表作者。作品散见《诗刊》《人民日报》《雨花》《扬子江诗刊》《上海文学》《星星》《诗歌月刊》《滇池》《西藏文学》等,出版诗文专著10本,其中《心仪之城》和《长江之犊》入选地方全民阅读推荐书目。诗作获《诗刊》“春天送你一首诗”品牌活动征文一等奖,入选《江苏文学50年》、教育部课外阅读文本等;担任文学撰稿的纪录片评为江苏省2022年度优秀文艺成果。









相见湾读书荟
阅读,写作,分享。我们诚心相约,相见湾,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