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拿什么安顿我们的灵魂
作者:段余平
题记: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谋生本领,一打就垮;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不打自垮。
图片选自网络
一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思想把人与动物、人与万物区分开来。没有了思想,就没有了灵魂,就不再成为其人,而是行尸走肉。哲学是最高等级的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思考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它要回答的是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些问题不弄清楚,人就活得浑浑噩噩、苟苟且且,没有方向感。
宗教和哲学虽然都指向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为人类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和指引,但宗教毕竟是一种虚幻、歪曲的反映,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人们从中只能获得一时的安慰、解脱,其实质是对现实世界的消极逃避。就像我们刷短视频,可以暂时的释放、舒缓生活的压力,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放下手机之后,我们会感到更深的空虚、失落袭来,会陷于深深的自责中,发出灵魂拷问:“我们怎么这般无聊,靠预先录制好的、全网统一的、空洞无物的笑声来消磨时光”?这与借酒浇愁并无二致!只有哲学才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指引,带领我们穿越生活的迷雾,寻到生活的方向,安顿我们的灵魂。
二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社会转型期相互交织、叠加的时代,面临着价值观重构重塑的艰巨任务。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时代强烈呼唤着哲学精神的回归。我们须臾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无论是居庙堂之上的政府官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平民百姓。
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侵蚀着国家根基,威胁到党的存亡,危害了社会稳定。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不可谓不大,反腐败的措施不可谓不严,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可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树根烂了,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吗"?这些党员干部没有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恋手中权力和个人享乐,以至丧失理智,迷失方向。那些动辄贪腐几个几十个亿,房产上百上千处,现金烧坏了几台点钞机,要动用卡车装运的干部,他们的灵魂早已弄丢了,又遑论什么初心使命、宗旨信念呢!古人尚知:“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的道理。可见,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幸福观,在外界强大的诱惑面前,就不堪一击。
处于转型期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阶层趋于固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价值观甚嚣尘上、粉墨登场,栖息在不同人群中。阵营对抗,族群对立,社会撕裂的风险在升高。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世界,三观不正甚至严重扭曲错位的言行俯拾皆是,人生价值观的整体水平正在不断被拉低。一些人缺乏辩证思维,总是在绝对对立中思考,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看问题片面、偏激、极端。多少家庭由于三观不正,认知偏差,陷于夫妻反目、婆媳失和、亲子不睦的一地鸡毛中。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站在生活之上,俯瞰斑澜世界、芸芸众生,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安顿躁动的灵魂。只有借助哲学这双慧眼,我们才能雾里看花,对林林总总、纷纷扰扰的社会现象洞若观火,保持清醒。
涉世未深、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辨别真伪是非的能力不强,面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大环境,难免会陷入迷茫困惑、进退失据之中,有时容易把经过伪装,表面时尚实质错误的东西奉为圭臬。他们尤其需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地上不种庄稼,就会杂草丛生”,正确的、主流的人生价值观不去占领,错误的、非主流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比如校园里一度流行的“追星热”。我们正在将阵地拱手相让。一边不重视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教育,眼睛只盯着升学率,一边却又满大街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图教育、影响三观早已成型的成年人。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三
严峻的社会现实已经向我们的教育发出警示:不要再在应试教育的羊肠小道上狂奔自嗨了,是时候回到正确的康庄大道上来了!必须尽快结束教育的双轨制。教育怎么能够不贯彻、体现国家意志呢?怎么可以把教育和未来交到资本财团手里?必须纠正错误的人才观,把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摆在教育的首位。否则,我们的教育不过是在壮大着精致利己主义的队伍而已!必须走出重基础知识传授,轻思维能力培养;重学科知识学习,轻人文精神、价值观塑造的误区。“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谋生本领,一打就垮;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打自垮”。
必须在全社会凝聚重视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共识,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首要的人生课题,学会辩证思维,提升全民族思维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必须重点关注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学校教育当提升哲学的地位,将之从政治课中独立出来,与语数外并列并重,增加学习时长,充实教材内容,变革教学方式。现行哲学教材,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讲授人生价值观,学习时间两周不到,内容太过单薄空洞。仅凭几个概念、观点的讲解,对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笔者认为,人生价值观的教学要打破教室的局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让学生走上街头巷尾,采访周围各行各界人士,看看他们都有哪些人生价值观,听听他们怎么阐释人生目的和意义,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人物进行重点解读。然后进行梳理、分析、比较,批判、讨论、辩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油灯不拨不亮,真理不辩不明”。让学生在深度的思考分析中,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体悟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诠释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比单纯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效果要强过一百倍。
“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我们“何妨吟啸且徐行”,等等灵魂,安顿好灵魂再出发呢!
段余平,江苏省黄桥中学高级教师,历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科室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教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教育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习管理课题研究,课题论文公开出版。被评为泰兴市首批政治学科带头人、泰州市优秀班主任、省311青年拔尖人才。曾任泰州市政治学科理事会副理事长,泰州市政府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