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拾贝】战争奇迹合川钓鱼城 | 陈照明

文摘   2024-11-13 17:00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战争奇迹合川钓鱼城

作者:陈照明



这里是一座记载了中华民族忠勇之魂的英雄之城,一个仅两平方公里的小山丘,被喻为让世人惊叹的“折鞭处”、全球瞩目的“东方麦加城”。

这里是一座见证了世界历史转折之变的护国名山,独钓中原,坚守 36 年,抵御世界最强之师,对欧亚大陆的战争与时局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被称为“世界历史拐点”。
这里是一个沉淀了中华民族军事智慧的古战场,创造了以山城设防击蒙古铁骑的奇迹,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在中外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的一笔。

这里书写了一条中华民族的融合之路、展现了生命至上人性光辉的力量。在 36 年过后的 1279 年,南宋最后一座城塞钓鱼城中弹尽粮绝,守将王立为一城十万军民生命免遭涂炭,最终开城归顺。而崇尚汉文化的元世祖(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则兑现了“不屠一民”的承诺。曾兵戈相见的双方,最终走上了中华民族大融合之路。元朝的建立,促进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
知道钓鱼城,是从长篇小说《喋血钓鱼城》开始的,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后来又观看了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魂断钓鱼城》,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这部以大格局、大历史、大文化观为基调的电视剧,较好地演绎了一段被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战争场景。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里,还有一个展示一场著名战役的沙盘模型,它就是——重庆合川钓鱼城古战场。

合川处于三江交汇地,自古为巴蜀重镇,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富足一方。在合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矗立着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池。这座城池见证了 800 年的沧桑岁月,承载着山城人的记忆。
它是何时修建?为何而存在?何人在此驻守?时间让我们拉回到 13 世纪宋元(蒙)战争,从 1243 年开始到 1279年结束,整个战争持续了 36 年。
面对蒙古大军突飞猛进的态势,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构筑钓鱼城为代表的四川山城军事防御体系,并将州府军政机构移至山城,屯兵积粮,守卫全蜀。

巍巍钓鱼城,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之咽喉,居高临下、凭山控江。壮阔钓鱼域,巴蜀要冲、雄关高峙,地势险要、阻绝八方,是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柱。
余玠曾言“城成蜀赖以安”的全蜀关键,经历代守将多次完善,以两重环城和南北一字城墙为核心,栈道兵道与八道城门互为依托,城内城外暗道相连,形成水陆结合、内外呼应、攻守兼备的多重纵深城防格局。
城内有良田可耕、充足泉水可饮,粮食军备作坊一应俱全。加之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无论斗转星移过了多少个岁月春秋,但保家卫国的信念坚定、信心满满。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公元 1259 年 7 月的一天,合州钓鱼城阴云笼罩、杀气腾腾、炮声隆隆、飞弹如雨,蒙哥汗几十万大军围攻钓鱼城时已半年有余,赫赫武威的蒙古铁军,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各种招数,竟在一个弹丸小城里损兵折将。蒙哥汗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身经百战、攻无不克的蒙哥汗于是置身火线,执槌擂鼓,督导攻城。在震天鼓声和弥漫硝烟中,突然一发炮石呼啸而至,正中猝不及防的蒙哥汗。这位成吉思汗之孙、大蒙古国第四位大汗,随即身亡。据《元史》记载:“帝崩于钓鱼山,寿五十有二,在位九年。”大汗蒙哥之死,导致了进攻南宋远征西亚及征战欧洲的多路蒙军回撤,停滞了蒙军进一步扫荡西方的扩张之势,而钓鱼城则因以弱胜强延续南宋国祚 20 年,更以影响世界历史走向的不朽传奇蜚声全球。
家国存亡之秋、风雨飘摇之时,巴蜀精英在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之天险,历经大小战斗 200 余次,抵御蒙古精锐之师,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罕见奇迹和神话,即使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陷落之后,钓鱼城仍坚持抵抗 3 年之久。奈何大厦倾覆,在遭遇连年大旱饥荒后,最终开城归顺元朝。

钓鱼城总面积 2.5 平方千米,整个山顶东西长 1596 米,南北宽 960 米。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钓鱼台、九口锅等遗址,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等等。
走进钓鱼城,我们首先来到了范家堰遗址。范家堰遗址位于钓鱼城西部的二级阶地上,被三面环山、一面朝江的独特地理位置所环绕。漫步于范家堰遗址,每一块古老的青石板路、每一处斑驳的墙壁,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每一幢古建筑及附属设施,每一条路网及排水系统,不得不感慨古人智慧之下的设计,也不禁让人陷入对那段历史的沉思。

接着我们来到了步军营。步军营是南宋晚期钓鱼城守军的驻所,位于钓鱼城中部平缓的山顶上。整座军营由校场和营房两大部分组成,校场为圆形,面积达 5800 平方米,7 幢营房排列于校场正南边缘,石墙青瓦。步军营在钓鱼城长期的抵抗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位置适中,道路四通八达,一旦有军情,无论东西南北皆可迅速出击。

再接着我们又来到位于城南第二道防线上最具磅礴气势的护国门。钓鱼城原建有 8 座城门,即城南的始关门、护国门和小东门,城东的东新门和青华门,城北的出奇门,城西的镇西门和奇胜门。这些城门除始关门、小东门为清代嘉庆年间修筑之外,其余 6 座城门均为清代在宋代基础上重建。这些城门皆构筑于险绝之处,门前悬崖峭壁,施以栈道通行。城门与城墙互为依存,共同构成了钓鱼城固若金汤的防卫体系,战争中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作用。
钓鱼城的城墙是钓鱼城主体的防御建筑,由主城环山城墙、南外城城墙、东内城城墙、西北内城城墙和城北一字城墙组成,高约 7 米,总长达 8000 米。城墙由青石垒成,还设有城楼、箭楼等防御工事。它把雄关隘口连成一体,犹如蜿蜒的巨龙,升腾在巍峨的钓鱼山上。登上钓鱼城,一幅历史的画卷扑面而来。它没有狂热耀眼的色调,也没有精心雕琢的痕迹,但它那粗犷的身躯、宏大的气势、蕴含的神奇,无不给人以视觉的强烈冲击和心灵深处的巨大震撼。

钓鱼台在钓鱼城南山之巅。长 10 米,宽 5.5 米,高 6.3米,面阔而砥平,由于地处鸟瞰嘉陵江的山崖之上,颇具耸悬天际之势。民间曾有钓鱼台的传说:数千年前,三江洪水泛滥,惊慌失措的灾民们纷纷逃奔到这座山上避难。就在洪水久日不退、众灾民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来一位巨人,他站在山巅的巨石上,手执长竿,从滔滔的洪水中钓起来无数的鲜鱼赈济灾民使其获得新生。从那以后,巨人神钓的山顶巨石就被人们称作为钓鱼台,这座山也就得名为钓鱼山了。
迄今,钓鱼台的“巨人迹”和斜挂在台前的“插竿石”依然如故。千百年来,钓鱼山吸引了不少的造访之客,更有那满怀激情的文人豪士,盘桓于钓鱼台上,抒发自己的胸臆。宋人朱涣“钓鱼矶上着闲身,胸次应无一点尘”和元代无名氏“振衣更切登渊想,拟选长竿学钓鳌”等诗句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气势和高尚情操,曾经激励了不少的后来之人。

钓鱼城皇宫遗址位于中岩台地东北侧。公元 1276 年,南宋临安陷落之后,二王(赵昰、赵昺)出走。钓鱼城守将张珏得知此消息后,调集大批能工巧匠,在这里兴建了一座皇宫,以待二王居住。张珏还派出数百人前往福建、广东沿海访寻二王,意欲迎来钓鱼城,重振宋室河山。然而,迎接二王的队伍一去不返。1279 年 1 月,元兵进入钓鱼城,皇宫一片火海中被毁。

武道衙门遗址在护国寺后左侧钓鱼城的最高点上。历史记载:这座高楼修建于公元 1171 年,为当时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所用。宋人李开作《飞舄楼赋》:“环山出云,架天为梁。渺三江之合流,瞰万井之耕桑。浩烟海之眯目,恍尘宇之多乡……”由此可见,飞舄楼是何等的雄伟壮丽!钓鱼城筑城之初,二冉兄弟将合州州署置于其中。随后,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调重兵驻守鱼城,地处城中最高处的飞舄楼即为钓鱼城驻军指挥部——兴戎司帅府。余玠与王坚、张珏等南宋四川抗战名将,曾在此楼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谱写了钓鱼城长期抗战的光辉篇章。
水军码头遗址有石砌挡墙 3 组共 16 道,由下至上形成对应的层层平台。各层平台上除有炮台、礌石堆等遗迹外,还有排水沟渠和交通网络,使其整座码头具备了巩固江防和提供后勤保障的独特功能。钓鱼城现遗存的南水军码头遗址,在前山脚下的嘉陵江边,南水军码头与南外城紧密结合,构成了钓鱼城主城之下山地设防和江岸设防的综合攻防体系,并由此而形成水军码头依托外城、外城依托主城的梯次配置。这一充分利用地形,层层设防,退可守、进可攻防御布局是钓鱼城军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守城军民曾长期在水军码头浴血奋战,成功地控制了江面,阻止了蒙(元)大军顺江东下。

九口锅遗址坐落在砥平而开阔的西岩上,现裸露于地面的遗址面积约 1000 余平方米。根据遗址上的分布来看,该遗址的前身应是唐代的一座寺庙。到了钓鱼城战争时期,这里改作了兵工作坊,从而留下了密集分布的墙基石槽和碾制火药原料的“锅”状凹坑。在九口锅兵工作坊里,钓鱼城军民碾磨硝、磺、木碳用以配制火药,制造铁雷、火炮等威力巨大的杀伤性武器,有效地增强了钓鱼城的整体防御能力。元蒙哥大汗折鞭在钓鱼城,就是被“九口锅”制造的火炮打伤而死的。因此,九口锅遗址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工厂遗址,也是世界兵器史上飞跃发展时期的典型例证。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那些曾经的狼烟烽火、猎猎旌旗,已消失在浩渺的时空之中。八百年已过,战马嘶鸣声虽已渐渐远去,可钓鱼城中仿佛还能听到岁月流转的声音,感受到英勇将士们为捍卫家园而奋战的激昂斗志、澎湃气息。
钓鱼城,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老城池。城墙上的砖石已化身为见证者,铭刻着它的沧桑与磨难、记录了这座城池的辉煌与荣耀。那些苍劲雄健的题壁碑刻,也记载着钓鱼城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城的忠勇气节,将穿越历史,厉久弥新,照亮当今。

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它成为当时蒙军难以攻克的堡垒。站在城墙之上眺望远方,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碧波荡漾,这里的山水景色令人陶醉、令人迷醉,仿佛置身于一幅俊美的画卷之中。而钓鱼城正是这幅画卷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此时此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历史的脉搏仍在跳动,英勇将士们的热血与激情永不熄灭。
钓鱼山还在,钓鱼城已毁,多少民族正义捍卫者,已长眠于历史的长河中。独立英雄城,独保中华文明永续传;壮怀激烈英雄气,忠义千秋民族魂。历史永远铭记,这些护国将军;历史永远印刻,这些历史功臣。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陈照明,军人,大校军衔,散文作家、歌词作家,南京大学、陆军勤务学院特聘教授,曾是20人单位集体二等战功成员之一,个人一次荣立一等功、四次荣立三等功,并被国家财政部授予荣誉称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南京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有上百首歌词面世,有几百篇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见诸国家级报纸刊物,多篇获奖。









相见湾读书荟
阅读,写作,分享。我们诚心相约,相见湾,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