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安铭 | 品味秋天
文化
2024-09-22 08:29
山东
空中千里一碧,海上微波生辉,岭间层林尽染,秋野则绚烂一片,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瓜熟蒂落的芬芳。不必说田埂地头大片大片的野菊,也不必说农家小院里株株金黄的米槐,金黄如洒金千头柏的玉米和稻谷;火红如国庆一串红的朵朵鸡冠花,一串串羊角大辣椒,还有绛红的板栗,红润的山楂,殷实的高粱;粉嘟嘟的金帅,脆生生的秋桃,玲珑的银杏,黄澄澄的鸭梨……单是那紫色的风铃草,雪白的苇絮,顽皮的苍耳,追梦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狗尾巴草就凑成了醉人的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的姹紫嫣红比春的万紫千红有了更丰富的内涵。“秋天来了,果实满园”(故乡秋实园村村头石碑碑刻)——整个乡村都是“秋实园”啊,满园都是难以调兑难以描摹的色彩,满园都是飘香的果蔬和食粮,满园都是劳动者的欢歌。三春不如一秋忙。各色的鸟雀,健硕的野兔,聪明的刺猬,忙碌的老鼠,甚至温顺的山羊……他们似乎更懂得秋收冬藏的迫切与必要。人们呢?拔芝麻,掰玉米,割黄豆,刨花生,铡地瓜干,抗旱种小麦——每一项劳作都刻骨铭心。最过瘾的活儿大约还是“拉犁”啦。彼时,赤膊光臂,反剪双手,腕套车襻,脚登沃土,倾身前行——向大地一步三叩首啊。落叶香软,犁铧欢叫,土里不时翻出贝壳般洁白的花生,星星般点缀着新翻的泥土。一犁一犁地耕,一圈一圈地转,扶犁的、拉犁的、施肥的,无不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淋浴一般。此时,月出莲花,蟋蟀弹唱。田间户外应和着老幼邀呼回家开饭的喊叫,各家陆续飘来仲秋的饭菜香气,不觉肚子也响了起来。早年中秋节的月饼远没有如今“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光景好的时候也就每人一只。一方灰纸巾包裹着,透亮出油渍。小心打开,酥脆的薄皮便层层剥落。总是不舍得吃,搁时间长了硬邦邦的。母亲照例是快收工时才回家做菜。削皮大苹果切片拌白绵糖,酸酸甜甜又爽口,可跟过年油炸的加糖肉片相媲美。皎洁的月光下,石墙与柴篱围成的小院内,举家围坐在几根木棒支撑的水泥桌前,喝一杯毛数钱一瓶的桂花甜酒,再来一口“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微风飒飒中偶有几声犬吠,又似有流萤伴舞,老太太们便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嫦娥奔月的传说。甜美的生活不过如此。那道压轴的粉条鸡丝汤呢,不仅草鸡肉鲜,粉条也筋道,而且越煮越凝乎,喝上一汤匙解乏又解馋呐!就这样浸润在秋的绚烂的色彩里,晒了暖阳,祭过明月。安享秋的美食和劳作,劳作因美食而快乐,美食因劳作而丰美,不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吗?(作者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东港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海曲风韵
培养文学新人,留住城市记忆,文绘日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