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许家强虽说年纪上去了,但他并不服老,最喜欢的就是晚饭后去小区里跑跑步。
“跑步出点汗,睡觉舒服!”这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妻子倒是总劝他,“天冷了,跑步可以放一放。”可老许就是觉得运动后神清气爽,不跑不踏实。
晚上天气已经降到几度左右,吃完晚饭,老许照常穿上运动衣下楼去跑步。跑了半小时,浑身都出了汗,他赶紧往家走,进门后就直奔浴室。
妻子正要给他泡点热茶,突然听见浴室里传来一声巨响,“嗵!”她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赶紧跑过去敲门。“老许,老许,你咋了?”里面一点反应都没有。
推开浴室门一看,老许已经晕倒在地,脸色苍白。
妻子吓得手都抖了,赶紧拨打120,“喂,120吗?我老伴晕倒在浴室了!快来救命啊!”
急救车到了之后,医生经过检查才告诉老许的妻子,“您老伴这次幸好抢救及时。冬天运动完大汗淋漓,不注意洗澡时间或水温,容易引发血管收缩或扩张,增加猝死风险啊!”
听完医生的解释,老许的妻子才心有余悸地明白,洗澡这事也不是随便的。
那么,中老年人洗澡到底有哪些讲究?
不少人都觉得洗澡是件小事,何况跑步后出了一身汗,洗个澡清爽利落,哪会有危险呢?
其实,运动后直接洗澡会对身体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洗冷水澡。
运动过后,体内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但冷水会刺激皮肤和血管急速收缩,导致血压波动。
中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突然的冷热变化容易造成血压急剧升高或降低,引发晕厥甚至心梗。
此外,中老年人身体的调节能力下降,运动后的心率本来就高,血压波动频繁,如果水温不当,身体来不及调整,极易导致猝死风险。
空腹洗澡容易引起低血糖,对血糖波动敏感的中老年人来说,空腹状态下血糖偏低,洗澡时血液又集中到皮肤,容易引发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不少人吃完饭后马上洗澡,这种习惯其实对身体不利。
因为饭后人体的血液会流向消化系统,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此时洗澡,血液会重新分配到皮肤,影响消化系统的供血,容易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消化不良。
运动后身体处于高温状态,出汗多,血液循环加快,如果立即洗澡会对血管造成负担,特别是用冷水或极热的水洗澡,容易引发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一般建议运动完至少等20-30分钟,待身体恢复平稳后再洗澡。
对于糖尿病患者,刚注射胰岛素后不宜立即洗澡,因为此时血糖有可能偏低,洗澡易导致低血糖反应,严重时可能昏厥。
冬季洗澡时,不少人为了图暖和,喜欢把水温调得很高。
但水温过高会让皮肤毛细血管迅速扩张,血压迅速下降,可能引发头晕。
中老年人洗澡的水温应保持在37-40度之间,既能清洁又避免给心脑血管带来过大负担。每次洗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保持在15-20分钟即可。
浴室是滑倒的高发地,对中老年人来说,摔倒后的伤害不可小觑。
浴室的地砖湿滑,建议铺上防滑垫,同时放置扶手,以便站立或行走时有支撑。
建议有老人的家庭在浴室中装上安全扶手,并选择带有温控的花洒,以避免烫伤。
冬季气温低,很多人为了保温会紧闭浴室的门窗。但这容易导致浴室空气不流通,一氧化碳等气体难以排出。
如果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更要注意通风,确保有新鲜空气进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天冷洗澡固然能驱散寒气,但中老年人洗澡必须格外注意方法和时间。
避免在不适宜的时间洗澡,调好水温,确保安全设施,保持通风,才能让洗澡成为真正健康舒适的享受。
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中老年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享受健康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