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这6种药不宜长期服用,破坏身体免疫力!很多人都不知道!

民生   2025-01-26 07:03   山东  
退休后的李阿姨,生活本该舒心惬意,但她的烦恼却来源于一个小小的药柜。

每天清晨,李阿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她的“每日必备药”:两片降脂药、一片镇静安眠药、还有随时备用的抗组胺药。

这天,她的儿子小张回家探亲,看到母亲熟练地把药片摆在手心,一边喝水一边感叹:“这些药可真是离不开了,天天吃啊。”

李阿姨笑了笑,说:“没办法,这些药医生开的,说对身体好。”

“可妈,我看您这几年免疫力好像越来越差了,感冒总是没完没了。这些药真的能天天吃吗?”小张一脸担忧。

“医生不是说了吗?降脂药要长期吃的。镇静药睡不着就得吃,不然一夜都翻来覆去。”李阿姨有些不以为然。

“可我听说,像抗生素、镇静药这些东西吃多了,会损害身体免疫力啊。您感冒吃的药,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小张试探着问。

李阿姨愣了愣:“真的?我还以为这些药没啥事,谁知道还能影响免疫力?”

这一番对话让李阿姨心里有些打鼓。她回忆着过去几年,自己感冒频率确实增加了,皮肤过敏也比以前严重,身体仿佛越来越“娇气”。到底哪些药不该长期服用呢?

提醒:这6种药不宜长期服用!

很多中老年人像李阿姨一样,习惯了某些“常备药”,却不知道长期服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以下这6种药物,如果长期滥用,很可能破坏身体免疫力,甚至引发更多健康问题。

1.抗生素

抗生素是我们最熟悉的“抗菌神器”,比如阿莫西林、头孢等,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很有效。

但如果长期或不合理服用,身体不仅会产生耐药性,还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肠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生素的滥用会杀死肠道中的有益菌,导致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增加感染风险。

用药提示: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时,抗生素才有用。感冒、咳嗽等大多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完全无效,切勿滥用。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是我们熟悉的止痛、退烧药。

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能损害胃肠道,引起胃溃疡或出血,还可能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用药提示:非甾体抗炎药适合短期缓解疼痛或炎症,尽量不要连续服用超过一周。如需长期使用,务必咨询医生。

3.镇静安眠药

长期服用安眠药如地西泮或唑吡坦,容易产生药物依赖,让身体越来越难以自然入睡。同时,过量服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进一步削弱免疫力。

用药提示:失眠问题应尽量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解决,比如调整作息、避免刺激性饮食,而不是一味依赖药物。

4.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被广泛用于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肌肉损伤、肝功能异常,甚至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

用药提示:他汀类药物需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对于轻度血脂异常者,饮食和运动调整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5.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和泼尼松,被用于治疗多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虽然短期内疗效显著,但长期服用可能引发骨质疏松、肥胖、高血压,并大大降低免疫力。

用药提示:激素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减量或停药,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反弹或并发症。

6.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等问题。

虽然短期使用副作用较小,但长期服用可能让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敏感性更高,形成“恶性循环”。

用药提示:抗组胺药不宜当作“万能药”,过敏问题应从生活中寻找病因,减少接触过敏源。

家庭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1.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每种药物的使用频率、疗程、禁忌症都写得清清楚楚。在服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避免因剂量不当或疗程过长而引发问题。

2.不滥用“常备药”

家中的常备药物,如感冒药、止痛药、抗过敏药等,虽然方便,但并非适合长期服用。生病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而不是盲目囤积或服用。

3.遵医嘱定期复查

一些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但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确保药效达标且副作用在可控范围内。

4.提升身体免疫力

药物只是辅助工具,免疫力的根本还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结语

药物是治病的“好帮手”,但绝不是身体的“长期依赖”。李阿姨听了儿子的建议,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用药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药物,没想到感冒和过敏的情况大大减少了。

您是不是也该检查一下自己的“药箱”,看看某些常备药是不是已经悄悄影响了您的健康。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青岛广播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