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了要“养骨”,别只会喝牛奶,建议常吃这3样,腿脚有劲精神好

民生   2025-01-27 07:03   山东  
清晨的公园里,67岁的老王蹲在花坛边系鞋带,刚一弯腰,膝盖传来一阵酸痛。他皱了皱眉,缓缓站起来,活动了几下腿,还是有点不得劲儿。

“老王,咋了?腿又疼了?”旁边的老张看见了,赶紧走过来搭话。

“可不嘛,这段时间腿脚是真不灵便,爬楼梯都费劲。”老王叹了口气,“我每天喝牛奶,咋骨头还是不行呢?”

老张哈哈一笑:“喝牛奶补钙也没错,但咱们这岁数的人,除了喝牛奶,还要再吃点别的!我跟你说啊,咱邻居老李前几年也跟你一样,后来听了我一句话,身体可有劲了!”

“哦?啥话?”老王好奇地问。

“别光想着喝牛奶补钙!要养骨啊!我推荐他多吃黑芝麻、核桃、海带,再加上适量运动和晒太阳。现在他爬山都没问题,精神头也足!”
那么,老张说得这些补钙的方法真的有效吗?

骨为干,养骨先养心

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但你知道吗?骨头才是支撑人体健康的“根本”。

《黄帝内经》里讲:“骨为干,肾为根。”意思是,骨骼就像树干一样,支撑着人体,而骨骼的强健,和肾的健康密不可分。

骨头不光是支撑身体的“架子”,更是储存钙、参与造血的重要器官。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量流失加快,如果不注意养护,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甚至骨折。

很多人一提到“补骨”,就只想着补钙,尤其是喝牛奶、吃钙片。但从中医角度看,“养骨”不能只靠钙,而要先养心、养肾。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黄帝内经》里有句话:“肾主骨,其华在发。”肾的精气足,骨头才结实,头发才茂密。而“心主神明”,心情好、情绪稳定,身体的气血才能更好地滋养骨骼。

所以,养骨不是简单地靠吃,而是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气血调和。如果老是生闷气、睡不好,气血不足,再多的钙也难以吸收。

“养骨”建议常吃这3样:黑芝麻、核桃、海带

光有好心情还不够,还得靠“吃”来补充骨骼所需的营养。这里给大家推荐三样“养骨食材”:

1.黑芝麻——补肾养骨的“黑宝贝”

黑芝麻自古被认为是补肾佳品。《本草纲目》里说:“黑者入肾。”

黑芝麻富含钙、镁、锌等矿物质,尤其是钙含量非常高。同时,它还能补肾、润肠、乌发。

建议将黑芝麻炒熟后磨成粉,每天早上用温水冲一勺,或者加在粥里、牛奶里。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头发变黑了,腿脚也更有劲了。

2.核桃——“大脑”和“骨头”的双重滋补品

核桃不仅补脑,对骨骼也大有好处。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矿物质,可以滋补肾气、强健骨骼。

《本草纲目》里提到,核桃能“补肾、固精、养血”,适合中老年人来吃。

吃核桃也有讲究,最好每天吃3-5个,不用过量,因为核桃油脂含量较高,吃多了容易上火。还可以搭配黑芝麻粉一起吃,效果更好。

3.海带——天然的“钙库”

海带是很多人忽视的补钙好食物。它不仅钙含量高,还富含碘、镁、钾等微量元素,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常吃海带,可以补充钙质、预防骨骼退化,同时还能降低血脂、调节血压。

海带怎么吃?可以煮汤、凉拌、炖菜,既健康又美味。但要注意,海带容易吸附杂质,建议多泡一会儿,洗干净再吃。

动则生阳,适量运动不可少

《黄帝内经》讲:“形动则气盛。”意思是,人体只有动起来,气血才能更好地运行,骨骼才能更健康。

中老年人适合什么运动呢?这里推荐几个简单易行的:

1.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缓慢,能够增强平衡力、灵活性,同时还能促进气血循环、强健骨骼。

2.快走

每天快走30分钟,可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

3.小幅度的力量训练

比如负重走路、抬腿等,这些训练可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记住,中老年人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千万别逞强,运动过量反而容易受伤。

晒太阳,自然补钙的好方法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太阳者,万物之纲领也。”太阳是大自然最好的“补药”,晒太阳不仅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还可以驱寒、通阳、活血。

怎么晒太阳才能起到“养骨”的效果呢?

1.晒对时间

早上7-9点和下午4-5点,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这时的阳光温和,不容易晒伤,还能有效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

2.晒对部位

最好晒背部、腿部,因为这些地方皮肤面积大,吸收效果好。

3.晒对时长

每次15-30分钟即可,不用太长时间,避免皮肤晒伤。

结语:别等腿脚不行了才想起“养骨”

老话说,“人老先老腿”,腿脚有劲了,生活质量才能提高。所以,养骨要趁早,别等到腿脚无力、骨头疼了才后悔。

记住,养骨三件宝:黑芝麻、核桃、海带,加上适量运动和晒太阳,让你腿脚更有劲,精神头更足!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青岛广播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