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经常会遇见心脏不舒服的,前几天来了一位年轻人,主诉心脏经常怦怦跳,会突然间慌一下,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自己摸了一下脉搏,发现脉搏跳着跳着,突然停了一下,非常难受,很容易累,担心自己心脏出问题了。
在过去,心脏疾病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群的“专利”, 如今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心脏有问题的人不在少数,经常会看到有关于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报道,并且心脏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
中医讲,心主血脉,心脉失养就会引起心脏不适的症状,今天便分享一个能够养心脏的名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用来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名方,脉结代是指脉搏有停跳,说明心脏存在
一般组成及剂量:炙甘草12 g,生地黄50 g,阿胶6 g,麦冬10 g,麻仁10 g,人参6 g,桂枝9 g,生姜9 g,大枣5~10枚,将阿胶单独隔水烊化,待其他几味药煎煮好后,再加入烊化好的阿胶,日一剂。
功效及主治: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功效,用于治疗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慌心悸,疲惫乏力,胸闷气短,自汗盗汗,身体虚弱,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大便干燥,舌质淡少苔,脉结代等症状。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类型心律不齐、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时,可应用此方。
心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可以促进体内的精微物质化生为血液,充盈于血脉,再通过心气的推动,将血液的运送到全身脏腑、器官、形体各处;心主藏神,管理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由于日常劳累过度、不良生活习惯、久病消耗过度、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使心主血脉、主藏神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心脏跳动异常,胸闷气短,呼吸短促,神疲乏力,睡眠不佳,精神紧张,焦虑抑郁,脉搏跳动不规律等症状。
方中炙甘草起到温中益气,回阳复脉的作用,缓解异常心跳,恢复脉搏的正常跳动,故而又名复脉汤,在其他方剂中炙甘草一般是起到调和药性的作用,而此方中,炙甘草则作为主药益气复脉。
心脉失养,大抵是阴血不足引起的,方中生地黄、麦冬、阿胶用来滋补心阴血,充足血脉,生地黄用量最重,为滋阴生津养血贡献了很大力量,体内的津液可以渗入到血脉中,化生为血液,如果一个人的津液不足,也会影响血脉,要补阴,生地黄的用量就要大,需要用到30~50 g,量少补不到。
阿胶,山东产阿胶最地道,是由动物驴皮经过煎煮、浓缩等复杂工艺制成的固体胶,属于血肉有情之品,补血的效果那是杠杠的,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乏力气短,虚烦失眠,体质虚弱等症状。
麦冬也是常用的养阴生津之品,与生地黄一起补充身体里的津液,出汗多亏的是津液,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缺的也是津液,看见此方是立足于补养气血津液。
火麻仁在此方中是起到滋润营养的作用,并不是用其润肠通便,但润肠通便的作用确实是它的专长,所以如果恰好有大便干的情况,则放心地使用,如果遇见大便不干,甚至不成形的情况,则可去掉。
上述几味中药补充心血心阴,如同油箱加满了油,然而正常行驶还需要马达的驱动,那便是心气心阳,心气心阳不足,心脏跳动无力,方中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就是用来补心气心阳的。
人参是补气之最,也能补心气,桂枝能够温通经脉,强壮心阳,止悸动,桂枝与甘草搭配治疗心阳虚,生姜辛行温通,助其温心阳,通血脉,心慌胸闷,喘不上气,胸前后背发凉,即可用之。
这个方子还顾护了脾胃,心脏的问题与气血有关,而气血归根结底又与脾胃有关,脾胃才是生产气血的大户,所以,单补气血,是缓兵之计,结合健脾养胃,才是长久之计。
炙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补脾气,启动脾胃的功能,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才能源源不断的去支援五脏六腑、形体官窍。
回过头来看,此病症本质上就是心脏缺血了,再加上心阳不振,导致的心脉失养,炙甘草汤的主要思路就是气血阴阳共补,家有余粮心不慌,家里粮食充足,能够满足日常供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肌缺血,房颤早搏等心脏症状就会好转。
有一点还需注意,临床中,有许多心慌心悸的患者,结代脉不太明显,也可以使用炙甘草汤,只要辨证正确即可。
若是心阳不足明显者,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心动过缓,加制附子、干姜各10 g振奋心阳;
若是心阴不足明显者,心动过速,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盗汗,加北沙参、百合各15 g养阴生津,再配伍龙骨、牡蛎各30 g收敛潜镇。
若是夹杂心脉瘀血者,心慌心悸,胸闷胸痛,气短,舌暗紫或舌下静脉瘀阻,加瓜蒌、薤白各15 g理气宽胸,川芎、丹参各10 g活血化瘀。
若是有失眠多梦者,可加炒酸枣仁、柏子仁各15 g养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