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药剂科 吕薇
2025年是蛇年。说到蛇,在人们心目中对它一定有阴险狡诈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传说中,蛇为延年之物,象征吉祥。浩瀚的中药宝库中,也有不少带“蛇”字的中药,下面咱们就来聊聊这些有意思的“蛇”药吧!
名中含“蛇”字的植物药
蛇床子
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相传是因为这种草药最早是从毒蛇身子底下挖来的,所以叫它“蛇床”,它的种子就称为“蛇床子”了 ,一直沿用至今。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的功效。
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水煎内服时,成人一日常用剂量为3~10 g,外用多以本品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患处。
从外形上说,它和中药小茴香很像,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①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蛇床子果实背面突起的纵棱线比较锋利,而小茴香的棱线要钝一些。
②整体形状不一样,蛇床子呈椭圆形,小茴香圆柱形(有的稍弯曲)。
③蛇床子用手碾后,可闻到特殊香气。小茴香不必用手碾就可闻到有调料般的特异香气。
从功效上说,小茴香的功效为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与蛇床子截然不同,不要将二药弄混。
蛇床子
小茴香
白花蛇舌草
来源于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以干燥全草入药,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
因神话故事中其是由白花蛇舌伸吐处化作的丛丛小草而得名。它有消积败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肠痈,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疱疮,癞疮。
它和水线草常混杂生长于相同环境中,二者外观近似,稍有不慎极易混淆。根据现代研究,两者在成分、活性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1],不应以水线草代替白花蛇舌草。
它们主要可以从果实排列方式进行区分,白花蛇舌草扁球形的小果实单生或双生于叶腋,而水线草的球形果实多为 2~5个,排成伞状。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对比图
蛇莓
也是一种草类中药,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干燥全草,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作用,用于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烫伤,现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2],还可适量外用。
在北京的野外山坡、道旁及杂草间,经常能看到蛇莓那鲜艳夺目的红色果实,和另一种中药覆盆子的果实很像。
我们可以从果实形态和味道来分辨,覆盆子果实像一颗颗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蛇莓的果实比覆盆子小,表面就像是光头长了稀疏的短发,味道平淡。
蛇莓
覆盆子
与蛇有关的动物药
蕲蛇
为蝰科动物五步蛇。蕲蛇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区,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蛇,较凶猛,人被咬伤后可现局部肿痛,内脏广泛出血甚至死亡。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入药前,为了减毒增效、矫嗅矫味,还要去头、鳞,切成寸段,用黄酒拌匀闷润后炒干应用。
它能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尽管经过炮制,它还是属于有毒中药,《中国药典》(2020年版)显示其最大用量为9 g。
完整蕲蛇有如下鉴别特征:
①翘鼻头:指吻端向上。
②方胜纹: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
③连珠斑: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
④佛指甲: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
如果是蕲蛇段,头已除去,尾梢的佛指甲易断,主要凭背面的方胜纹、连珠斑鉴别。
黄圈内所示为“佛指甲”
乌梢蛇
即游蛇科动物乌梢蛇。是一种无毒的蛇,大部分南方地区和山西、河北等地都有分布。捕捉后,剖开腹部或先剥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作为饮片入药时,需去头及鳞片,切寸段,与蕲蛇一样也要用黄酒以酒炙法炒干后再应用。功效与蕲蛇相近而药力比蕲蛇弱。
它的主要鉴别特征是:
①背鳞行数成双,我国蛇类中只有乌梢蛇有此特点。它的脊部高耸成屋脊状,可以只看脊梁处的鳞片。如果看不清,找点滑石粉在脊梁上擦擦、鳞片的轮廓就显现出来了。
②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其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
③腹面尾部末梢没剖开的地方鳞片双行。
④保留头部的可观察头侧面鳞片:眼前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颊鳞1枚。眼后鳞2枚,颞鳞2+2(前2枚后2枚,共4枚)。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与眼睛直接接触)。可以总结为“眼前3个1,眼后3个2,上唇“3-2-3”。干燥的蛇头鳞片会皱缩形成皱褶影响判断,可用酒精浸泡待其膨胀后再看[3]。
金钱白花蛇
是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蛇,习称小白花蛇。银环蛇是一种毒蛇,毒冠诸蛇,然亦罕闻有被害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其性情胆小怯弱,受到惊扰时或逃走或将头藏于身体下面,很少主动袭击人。
药材主产于两广及江西等省区,我国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分布。入药的银环蛇幼蛇盘曲如铜钱大小,故得名。
药用时,需捕捉幼蛇或人工饲养孵出一周的小蛇,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用时除去竹签及头部。其功效与蕲蛇相似,但用量较轻。
由于它也属于有毒中药,使用时不要超过《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每日最高用量5 g。研粉吞服用量为一日1~1.5 g。
鉴别时要抓住以下要点:
①脊鳞六角形: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压在这棱线上的叫脊鳞。正品每片脊鳞都是六角形。
②白环:金钱白花蛇背部由黑白相间的横环组成。黑环宽3~5鳞片,白环宽1~2鳞片。从侧面看,白环上窄下宽呈喇叭形。
蛇蜕
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表皮膜。春末夏初或冬初收集,除去泥沙,洗净,切长段,加黄酒拌匀,闷润,用文火炒干,晾凉后应用。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蛇蜕一般没有伪品,但常含泥土等杂质,要抖开看。
蛇胆
是传统的名贵中药,目前已有200多种蛇胆可供药用。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心镇痉等功效,用于风热咳喘、痰迷心窍等。常以其作主要原料,制备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片等。
由于多数蛇类动物药价格较高,易出现作假掺伪情况,大家一定要在正规医院或药店开具和调配。
在这里还提醒大家,以某些蛇类动物药泡酒饮用一定要谨慎,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辨明个人体质的寒热虚实,有针对性地组方遣药。
同时,泡制药酒还涉及到药材真伪、酒精浓度、泡制时间、方法和流程等多方面知识,因此对于缺乏医药知识的人们来说不要轻易尝试。
上述这些含“蛇”中药都是古人与疾病抗争中积累的智慧,愿今天的人们能够继续珍惜并合理利用它们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程琪庆,程春松,刘智祖,等.白花蛇舌草和水线草的鉴别与药用进展比较[J].中草药,2017,48(20):4328-4338.
[2]李淼,安红梅,沈克平,等.蛇莓抗肿瘤作用及临床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9,14(2):505-509.
[3] 王满恩,赵昌.饮片验收经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