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艰难的大环境中,如何通过组织建设、人才培养与数字化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9月27日,第71期青庐标杆企业参访活动,青庐的庐友们参访了中国互联网印刷包装定制第一品牌“世纪开元”,与公司创始人郭志强深入交流。郭总为庐友们分享了世纪开元的成长方法论,以下内容根据郭总与庐友现场交流的内容整理,有删节。
来源:山东青庐(ID:sdqingluhui)
世纪开元要求团队这样做事
我们现在的团队,其实是在2007年底慢慢组建起来的,我当时想要转型,要求大家必须要接受,不接受欢迎大家离开,那时绝大部分都离开了。
当时就一个小门面,招人我自己来,基本招的本科生,不一定是需要特别优秀,但基本素质非常重要。面试时我会问一些牵扯隐私的问题,比如你父母做什么的,有没有兄弟姐妹,家里什么状况……我想了解的其实是提到家庭时,对方脸上是什么表情,对家庭是不是有爱意或者骄傲的感觉。
1.做事方法论“四明确,一穷尽”: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间点,穷尽一切可能去实现。
2.组织去中心化:一起做事,没有领导,建立非常直接、OPEN、正面沟通的文化
3.眼睛向内:出了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真正的高手都在思考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到最好。我们采用的一种首问责任制。
4.充分授权,鼓励试错的做事逻辑。
我们公司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我会每周安排1-2次和基层员工吃饭,就是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且在组建团队之前,我会允许团队自己制定规则,但团队组建好了,就不能再抱怨,要专注怎么把手上的牌打到最好。
而企业的创新力,要创新就要容错,要试错,所以团队有这种宽容的文化也是很重要的。
这时企业应该做些什么
问
马翠:郭总好,很高兴近距离交流。创业11年,我对话过很多企业家、创业者,但这是第一次对话“状元”企业家,我很荣幸。今年大家普遍反映“很难”,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近期您在关心什么事情,为这件事情做了一些什么推动?
郭志强: 对的,我是1985年德州理科状元,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我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做组织能力提升,或者说引进人才。世纪开元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总监都是我培养的,但去年我发现,企业到了一个阶段要再突破,团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去年我提了一个532的计划,现有的管理人员,用三年时间换掉一半,其中30%靠引进,20%靠培养。
我们现在引进了一些高管,在海尔、美团这些大企业工作过,让他们通过今年调整,对干部进行优化,到了这个阶段,人才的流动或者说主动替换是必须要做的。
因为企业需要创新,创新是改变,是对既有认知和常识的调整,是要做违背常识的事。很多老员工干部会进入一种舒适的状态,对于创新是种阻碍。我们也不是开除,是另找一个合适的岗位给他,当然很多人面临调岗时也会选择离开。
有些领域我擅长,就自己培养,但有些东西我不擅长,就得找对的人把事干起来。过去我们做新项目,也是我画好蓝图,从团队里挑最合适的人去干,过程中我深度参与,就做成事了。
其实早期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创新,但实际上很多是重复。现在我们做跨境,就面临着老干部英语不好,没有出国经历等情况,需要引进专业人才来带队。
当然我们选择人才的时候,早期也是以态度决定一切,当团队越来越大,光有态度没有能力是不行的。另一个是匹配,就是大家理念相合,才能合作顺利。
问
马翠:请郭总谈谈,世纪开元是怎么帮助客户做到“多快好省”的?
郭志强:给大家推荐我在看的两本书,一本是《良性增长》,一本是《发现利润区》。
什么叫良性增长?就是不光有收入增长,还要有利润增长。发现利润区是指,过去的增长逻辑是先低价扩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然后我就赚钱了,但现在不同了。
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把里面的逻辑应用到印刷包装里,做解决方案。包括我出海,和美国的一家企业合作,我不是单纯卖货,是出一个整套的关于包装印刷的解决方案。
过去传统的包装企业是讲究极致细分专业,车间里一大堆同样的产品,干两个月,全是服务同一个用户。但现在是看一个用户的需求,我们一天6万单,一个订单一个用户,有时一单一个产品,要进很多个车间,很多个设备,怎么把它同步?必须要靠数字化系统来管理分析,这是多快好省的基础。
精益生产讲七大浪费,首先就是过量生产浪费,库存的浪费,强调的是订单拉动式生产,这是趋势。
包装印刷行业做订单拉动式生产,也就是做到“多快好省”很难,我们持续地做了技术的投资和改造,比如设备上软件的适配研发,不同设备之间的高效对接,与线上平台的对接,还有报价系统,还有发货的最优解匹配等等,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坚定地往这个方向走。
问
马翠:世纪开元的出海战略从筹备到现在历经几年,中间受疫情影响有所延迟,但今天看咱们出海做得非常好,请郭总讲讲世纪开元是怎么出海的?
郭志强:大家出海,是因为国外没有那么卷。相对的国内卷得比较厉害,实际上现在到国外去,也是中国商家在卷,亚马逊超过60%的中国卖家,国外也提到中国产品输出问题,美国商务部长说过一个数据,中国整个消费总额占全球的比例是18%,但中国的产能占全球30%。所以欧美对中国企业有一些排斥性,甚至咱们现在去美国建厂,审批周期会很长。
如果只卷价格,很难活得长久。商业模式是需要你提供的产品让用户的感知价值大于售价,要降低价格,只能牺牲性能和价值,实际上是在压缩自己的空间,这是很难长期存在的。
做成品出海的企业很多,比如充电品牌安克,市值一度近千亿,他并不卷,是靠产品创新,包括工业设计、性能等等。
像我们做服务和制造结合的出海,其实中国还是很少,我们也不是简单地卖产品,我们做了自己的独立网站,不仅会在美国设厂,可能还会在菲律宾、印度或者阿根廷做客服和设计中心。所以大家还是要致力于做出一定的差异化。
世纪开元智能立体仓库
问
马翠:世纪开元在AI方面的应用其实已经有一定的成果,请郭总分享一下世纪开元如何用AI为客户创造价值?
郭志强:openAI出来的第一时间,我就看到很多相关的信息,所以世纪开元很早就开始关注AI。这里也想提一下,对最新知识的了解其实跟年龄不相关,像我们团队的年轻人,经常会刷抖音,其实也会有信息茧房。我就会建议他们读一读书,或是主动订阅一些公众号获得新知识,让自己的视角和信息更多元。
当时AI才出现,我们也担心会不会把我们颠覆掉,但去了解就会发现,AI不光是降本增效,比如说智能客服,做了之后不但节省人工,它还会有经验的积累,能改善用户体验。
我们后期用AI和设计结合,实际上是一个用户交互的过程,比如名片设计,用户不满意,就能利用AI快速提供更多几版。还有包装,比如榴莲盒子,设计素材直接用AI生成,效率会非常高。
更深层次的使用,我们做设计印刷会有报价系统,以往我们是靠人工挨个网站去抄下来,然后要写程序、建模型,费时费力,现在数据获取、模型生成、数据生成全是AI在干,它是很好的工具。
当然AI到现在并不完美,我们智能客服就出过不少状况。不过世纪开元在AI上没走什么弯路,我们跟很多高校合作,开发适合自己的AI工具。
青庐庐友提问
问
庐友百启生物崔宁宁:郭总前面讲,您往往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我们常规的理解现在就是要做减法,这个点想请您再深入聊一聊?
企业要增长,无非就是盈利拓展,就是产品增加或者渠道拓展,但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只选择同一条路走,就很容易失败。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资源要分散到什么地方去,总要先做一点尝试,然后又在什么地方全军用力,这就需要一把手做判断,我们的产品适不适合,团队有没有这样的能力?
世纪开元在2011年要做电商平台,几乎所有的平台我们都入驻了,因为这个成本是可控的,企业可以承受。然后我们慢慢看清楚,第二年我们就专注淘宝天猫,然后这两年我们做抖音。我的两个企业家朋友,有一个是all in抖音,另一个all in快手,都是先尝试再选择。
问
庐友王锐:郭总给我的感觉是比较温和的企业家的形象,您谈到说团队一号位选择的问题,如果一号位选择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发现确实不行,您决定“干掉”他,这个决定是很艰难的,您会怎么来执行?
企业家必须杀伐果断。我们公司里面要把一号位换位置,我绝不会先谈心,这方面我还是很强势的。给大家推荐《向斯隆学管理》这本书,讲了很多组织管理、人才管理的办法。
但这个决定我会先用半年时间思考各种可能性,想什么?干掉他谁来替代他,会有什么影响,一旦下了决定,那就要一下子干好。
我也是这两年越来越温和,原来的脾气特别大,经常训人。这两年一方面年龄渐长,一方面员工越来越多,不能再是一个亦师亦父亦友的角色,企业也需要依靠现代化的管理。
问
庐友郭前成:我从世纪开元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力量,自己也想把我的啤酒品牌用数字化方案来打造柔性定制,想请教郭总,在柔性定制上应该注重和规避的一些坑,或者一些优化的方式是什么?
郭志强:世纪开元最早做影像,是想跟专业人士合作,但后来其实是把顶尖的1-5%的摄影师切掉,底部那些只看便宜不重质量的也切掉,去服务中间的大众客户。我们的数字化是为这个商业模式服务的。
所以如果你只是服务一部分专业用户,关注的重点反而应该是设计好你的商业模式,你的收入、利润、产品怎么样围绕社群去做增长。
我有朋友也经常会担心订单多了怎么办?是不是要用数字化来管理?我常告诉他们一句话:唯一不用担心的是订单多,如果只是服务部分专业级用户,不用太迷信数字化。
只有当产品和用户非常多又非常复杂,数字化才会有更多的效果。数字化应当是为你的商业模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