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 ER WAI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学期里,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期末教学总结分享会。本次分享会以“总有美好在路上”为主题,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携手共进,共创辉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智慧与情感交织的盛宴,感受每一位教育者的热情与执着。
来自教师的精彩分享
研究课堂,塑造自己
自主先学
——激活内在,共“化”成长
张海霞老师率先登台,她以“自主先学”为核心,分享了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实现自我成长。张老师强调,教育的真谛在于点燃火焰,而非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共同促进成长。
自主驱动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
薛艺老师则聚焦于“自主驱动”,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她提出,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自主建构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宁老师带来了关于“自主建构课堂”的探索。她指出,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通过批判性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自主订正——回忆中“思”念
张琼方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自主订正”的重要性。她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试错、反思、修正的过程,鼓励学生在回忆中思考,通过自我纠错来深化理解,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研究试题——成就自己
周远刚老师则从试题命制的角度出发,为我们开启了教育评价的新视野。他强调,好的试题能够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周老师分享了他在命制试题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试题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教育理念的体现。
自主拓展——学科特色实践活动
陈诗忆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思政实践育人的新天地。她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实践,展示了如何在思政课中融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二外学子在自信中成长,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教学模式
吕江仪老师为我们揭开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神秘面纱。她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学模式,通过智能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个性化的学习推荐系统等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教育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蓝图。
教师成长之路
宋叶老师以“蜗牛”教师成长记为题,深情讲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故事。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耐心、坚持和不断地努力。只要我们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就一定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独行快,众行远
独行快,众行远。在教育的征途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却能够创造奇迹。李杰老师以八年级数学组为例,分享了聚焦如何构建高效的学科团队。只有当我们携手并进、相互支持时,才能够共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实现教育的共赢与发展。
来自学科组的智慧结晶
九位老师的分享不仅展示了他们个人教学旅程中的成长与进步,也体现了团队协作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各学科组自主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共同规划下学期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自信学堂”项目。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为迎接新学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确保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共同迈向成功的未来。
来自领导寄语展望
聂鹏主任进行了教导处总结及下期工作计划的部署。他回顾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亮点与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期望。聂主任强调,我们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刘昌谋副校长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学期工作进行部署。刘昌谋副校长首先强调了自信学堂的几项创新举措:以大概念为核心进行单元设计,旨在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鼓励自主先学;同时推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满足优秀学生深层次需求的自主拓展项目。其次,他分享了一些关于自信学堂的重要原则,如小组讨论需聚焦问题,确保学生在讨论中有动笔独立思考的过程;例题应发挥示范作用;自主建构则强调学生先行总结,随后由教师进行提示、引导,并加以补充完善。最后,在精准教学方面,提倡利用多平台构建个性化题库。
何光友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精神,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何光友书记的发言落下帷幕,本次期末教学总结分享会也圆满结束。但我们的教育之路永无止境,总有美好在路上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追寻、去创造。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END -
总第1543期
供稿 | 聚萃校区教导处
图片 | 聚萃校区教导处
一审:韩婷婷
二审:聂 鹏
三审:刘昌谋
一校:张 宁
二校:袁伶逸
三校:唐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