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之《边塞诗意象探究》
汤敏老师的《边塞诗意象探究》,从提炼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月”出发,重在探究诗歌中意象与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整堂首先通过自主先学,让学生对本节课三首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大意进行整体把握,然后用三个极具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主探究,发现“月”这个意象在不同主题下的不同内涵,从而自主建构出意象与主题情感的逻辑关联。
新授课之《我的白鸽》
刘奇艳老师的《我的白鸽》,首先通过前置学习单,自主驱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提出文中最大疑难,直指文章主题的理解。然后,学生勾画出文章中细节描写的若干语句,在对细节描写的鉴赏评价中,品味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情。整堂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自主建构写作方法与写作目的内在关系,学生在短评写作的任务中,学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评讲课之《<城东早春>诗歌鉴赏讲评》
余幻云老师的《<城东早春>诗歌鉴赏讲评》,立足学情,精准定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答题中诗文内容理解不到位、题干要求不清晰等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明白读懂诗文、读懂题干的重要性。接着,让学生复盘答题过程,进行诗文的深度阅读,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辨明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举一反三地进行变式的拓展训练,强化了学科知识的实践性。
复习课之《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陈宏老师的《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让学生找出单元教材中环境描写的典型片段,自主阅读批注环境描写的作用。接着,小组交流讨论总结环境描写与情节、人物、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对人物的塑造烘托作用、对主题表达的凸显和升华作用。然后,在此学科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答题路径。最后,运用练习验证所学概念,内化规范标准。
新授课之《海底两万里》
罗贵英老师以《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为媒介,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奇幻的文学之旅。她化身为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探险向导,巧妙设计了一系列情境任务。学生们在罗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快速浏览与目录解读,完成了“制定海底探险计划”的任务,迅速把握了小说的整体脉络。而在“设计升级鹦鹉螺号”的创意挑战中,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科幻世界的无限可能,更深刻理解了小说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
新授课之《桥》
曾羽熙老师则以小说的环境描写为教学焦点,展现了她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敏锐洞察力与创新能力。曾老师引导学生细致品味文本,寻找小说中描绘环境的关键语句,鼓励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最后,通过实践写作练习,学生们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展现了新教师课堂上学生的成长与蜕变。
新授课之《问题解决策略:直观分析》
王微老师执教《问题解决策略:直观分析》一课,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起点,带领学生们通过表格、线段图、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对比模仿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此次公开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展示了王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复习课之《反比例函数与三角形面积》
石光娟老师的《反比例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通过两个实例给出了反比例函数中面积的不同解决方法,通过对比铅锤法和平行线法,加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代数运算的角度寻求函数的解析式表示,反过来利用图像特征简化代数运算,对学生画图看图的基本能力以及函数概念的深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新授课之《专题一次函数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阳彦兰老师带来《一次函数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先回顾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存在性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判定做铺垫。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常见的全等模型。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将所学知识点融入图形中进行提炼、总结,得到运用代数方法即坐标法来判断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新授课之《有理数乘除运算(二)》
毛琼英老师的《有理数乘除运算(二)》,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复习,自然地引出了有理数乘除法运算法则。毛老师在讲解有理数乘除法运算法则时,不仅详细阐述了法则的推导过程,还通过举例和反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乘法法则的含义。毛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了“为什么要有理数乘除运算法则?”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则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毛老师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授课之Unit6 SB 2a—2e
王春融老师旨在通过学习篮球发明的历史,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阅读材料,以增强记忆。通过预习测评培养学生自学习惯;通过以对话形式为主的自信三分钟演讲,鼓励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讨论和评价,体现学以致用和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课堂引入部分结合巴黎奥运会篮球精彩片段和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兴趣。在文章细节处理上,采用多种信息整理方式,并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新授课之Unit2 SA 1a—1b
谭诗敏老师以“家庭”为主题,通过各种互动环节,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还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得“family”这一主题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意义。当讲解到“husband”和“wife”这两个新词汇时,谭老师巧妙地结合了生动的图片,使得这两个概念一目了然,学生们很快就能理解和记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了新词汇,还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新授课之Unit4 SA 1a—1b
在赵兰老师示范课中,单元教学内容围绕喜爱的学科及理由展开,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整堂课基于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自主先学内容布置为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并进行音节划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设计输出活动时,只做简单的问答,提升他们的口语输出信心。另外,在课堂上辅以中文进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吸收效率。
新授课之Unit7 SA 1a—1c
张萌老师在本次授课中,主要围绕对未来生活的预测这一话题展开,引导学生们思考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鼓励同学们对别人的预测进行评价;课中,张老师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未来预测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will”来构建将来时态的句子。为了更好地引入这个话题,张老师设计活动激发学生们对未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学生们从多个维度讨论未来生活,分享他们对未来的各种预测和设想,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听到同学们的不同见解,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新授课之《质量》
郑佩玉老师的《质量》一课带领学生从物理概念入手,通过自制天平,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尝试动手操作,从中获取知识,通过项目式分享天平的发展史,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复习课之《欧姆定律复习》
陈林老师的《欧姆定律复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构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基本知识点,带领学生总结、升华解题方法,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训练,在保证课堂容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实验课之《电功率》
刘芹玲老师的《电功率》一课从前一节课的电能表作为引入,很好地切入主题,直观展示了电功率的概念。课中,引导学生紧扣学习主题,以学生为主题,展开自主讨论、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物理素养,很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
讲评课之习题评讲
刘玉梅老师针对化学练习习题,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别具风格的“讲评课”,刘老师通过大数据展示学生的错题,分析了同学们的正确率和错误率,同学们认真聆听,做题为完美过程的同学主动上台,进行展讲。从学生的角度解析题目,为不懂的同学们解惑。同学们踊跃提问、回答,好不热闹!本堂课学生活动丰富,做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生讨论的高品质课堂,是北二外成都附中“讲评课”中一抹优秀的色彩。
实验课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罗明操老师为大家奉献了题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的精彩课堂,本堂课以碳达峰为引入,引导同学们复习了产生二氧化碳的各种方式,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同学们设计实验,讨论实验。同学们各种奇思妙想,尤其是对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讨论,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极其活跃。听课师生均收获满满。
新授课之《牛顿第一定律》
代典老师的入格课,从惯性小实验引入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通过古今中外科学家对运动的研究的不断推进,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本节课注重实验探究,同时注重采用我国古代在运动和力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最后,代老师不忘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物理,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整堂课,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将课堂所学灵活运用生活场景,达到了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课堂效果。
新授课之《国家安全》
谢谨鸿老师的道德与法治示范课,通过提出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反向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自主讨论,明确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通过让学生自信分享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总结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同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动承担维护国家安全观的责任。
新授课之《罗斯福新政》
宋叶老师执教《罗斯福的新政》历史课,课堂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展现了“自信学堂”的理念。通过过关检测,她巧妙地回顾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宋叶老师采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自信展讲、随机抽问等多种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引导学生如何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通过“以课代练”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在实际考试中的答题技巧。整个教学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展现出自信学堂的独特魅力。
新授课之《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张婉琳老师的生物示范课通过实际农业生产实践“选种”现象以及结合校本资源“阳光学苑”栽培一种植物导入。在课堂中教师精心准备了多种农作物种子,以观察、探究活动为主,主体环节包括解剖观察种子内外部结构以及各结构生长的趋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动力较强。教师对学生操作的引导、任务活动节奏的把控较强。
新授课之《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周远刚老师的地理示范课,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跟随“候鸟老人的逐温之旅”导入,形象生动地呈现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了气温分布和气温变化的相关知识。周老师不仅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还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气温分布不同规律的原因,使学生感受和理解更直观,小组讨论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周老师还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既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了实用性,是一堂非常出色的地理课。
复习课之《立定跳远》
唐小红老师的体育示范课,采用多种训练器材,训练内容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组合练习,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立定跳远中收腹与举腿两个难点问题。教学过程中,唐老师采用示范法、分解法,在音乐欢快的背景下进行学练,小组合作探究,相互指正问题,最后达到对动作要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整节课注重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系统性与动作练习的科学性,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成绩,培养小组合作不怕困难的顽强品质,是一堂出色的且具有实用性的体育课。
新授课之《改造家庭网络系统》
赵云巧老师的信息技术示范课,先通过视频,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基本原理及所需硬件设备配备。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查看本机的IP地址,分组讨论组建一个普通网络所需设备及方法。并以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规划对自己家庭网络进行改造,学生展示评价讲解。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巩固。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组建网络的原理,并给出驱动型创意项目,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生在活动中参与解决现实问题,大胆设想并参与家庭建设,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自主能力。这是一节完整且具有创新实践力的课程。
新授课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谢仕林老师的道德与法治入格课,通过开展填写“生命简历卡”和绘制“生命格子”等活动,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疑问与思考,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正确价值观。通过让学生画出家族图谱,让学生感受人类生命的传承与接续,最后通过观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视频,帮助学生明确人的精神生命生生不息的观念,从而培养热爱生命、努力奋斗的高尚情操。
新授课之《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李腾达老师的历史入格课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细节和温度。整堂课以自己亲身游览南昌起义遗址的所见所闻为主线,将历史与现实呼应对照。从历史人物评价与教材描写冲突出发,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课中通过对“南昌起义”之后共产党人南下革命的具体细节讲解,将共产党人的“伟大”刻画得细致入微,引人共鸣。整堂课即有趣又有魂,通过历史教学的讲述法让学生沉浸历史情景,感受历史温度。
新授课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王嘉俊老师的历史入格课以“这是一条怎样的路”为引子,激发学生思考。课程采用自主学堂模式,学生们首先依据导学单自主梳理长征路线,培养了独立探究的能力。随后,通过长征途中的英雄故事,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先辈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以书信形式表达个人感悟,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整个课程设计既丰富了学生活动,又有效传承了长征精神。
新授课之《世界的气候 熊猫外交》
袁密老师的地理入格课通过熊猫外交导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又连接了课堂知识,情境创设有趣且贴近生活。课中通过问题解决评价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基础知识的问答,也有能力的迁移。课堂最后,袁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变暖,让学生能够关注生活环境,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体会人地协调。
新授课之《农业》
李卓老师的地理入格课用符合学情、贴近学生生活的农业综艺导入,把生活带入课堂,然后通过自学检测进行课堂头脑风暴。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讨论,层层递进,课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在课堂中李老师精心准备了农作物的道具,利用充分道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李老师用希沃白板小游戏让学生进行自主检测,课堂中在黑板上展示统分过程,教师评价反馈及时。
新授课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严雨生老师的生物入格课,以若尔盖草原这一自然奇观为生动案例,巧妙地贯穿整个课堂,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若尔盖草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生物,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新授课之《我的祖国》
王诗羽老师音乐入格课通过捷克这个国家的背景导入,介绍歌曲的作者和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再通过一系列练声曲帮助学生进入歌唱状态,通过初听、再听歌曲让学生了解知识点:节拍、力度、情感、调式等知识。课堂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最后,大家一起演唱了这首歌曲,不仅让学生了解捷克歌曲的民族特色,也通过和中国歌曲《我的祖国》的对比,了解了这两首歌曲特色的不同。
- END -
总第1450期
供稿 | 聚萃校区教导处、各年级活动组
图片 | 聚萃校区教导处、各年级活动组
一审:韩婷婷
二审:聂 鹏
三审:刘昌谋
一校:张 宁
二校:袁伶逸
三校:唐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