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北二外成都附中高中学部非毕业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研学之旅。本次活动打破依据年级归属实施研学的惯例,参照高中“选课走班”体系,创造性地让学生突破班级年级的限制,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学项目!
01
研学课程前置篇
不同的研学课程,有着不同的主题。但不论是哪种主题,始终绕不开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研学”。前置课,即要端正学生们的心态,告诉他们,研学≠旅行,让学生主动地利用空闲时间查阅资料,在行前做好了关于研学目的地的“知识攻略”。
02
研学旅程活动篇
同学们首先来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这里的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在这里,同学们不仅深切缅怀遇难同胞,更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学会了珍惜当下,感恩生活,同时有一个强烈的信念——青春有梦,责任在肩,强国有我!
在去往映秀地震遗址的大巴车上,活动教官带领同学们亲手制作了纪念仪式需用的小白花。
抵达映秀震中漩口中学遗址后,同学们在纪念广场为所有遇难同胞和英勇牺牲的抗震救灾烈士举行默哀仪式,并敬献了亲手制作的白花。
随后,学生们跟随讲解员进入校园遗址中。在讲解员动情讲述中,同学们身临其境般了解了大灾来临时师生之间互救互助、抗震烈士舍命救民的感人事迹。凝重的表情,湿红的眼眶,无不传递出同学们心中的震撼。
下午,同学们抵达了都江堰。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同学们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深入探索了都江堰的工程构造和历史背景。他们仔细观察着由灌溉系统组成的巧妙水利网络,感受着古代工匠在没有现代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所展现的惊人智慧。走过精美古朴的南桥,晃晃悠悠的索桥、鱼嘴、离堆、飞沙堰,同学们一路为历经2000多年仍在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的伟大水利工程惊叹不已。一路前行一路歌,学子们陶醉在悠悠岷江水、冬日碧琉璃的冬江美景之中。
“沉睡3000年,一醒惊天下。”去往三星堆的同学们则体验了奇绝精美的三星堆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用浇筑模范法动手制作三星堆的小青铜人像,感受古蜀先民的伟大智慧。
在野外考古模拟现场,同学们亲身体验一线考古发掘,高度还原考古人员发掘文物的现场感,找寻失落的证据,解密未知的历史。
博物馆中,同学们啧啧惊叹,为穿越3000年时光的古蜀文明所震撼。“试戴”青铜面具,拍下一张张属于文物的精美纪念,印下一个个纪念徽章,梦回璀璨的古蜀文明。
在这次“探寻都江堰·三星耀古蜀”的研学活动中,北二外成都附中高中学部的同学们不仅领略了自然与人文的壮丽景观,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从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的生命礼赞,到都江堰古堰之丽的智慧探索,再到三星堆古蜀之谜的追寻解密,每一步都凝聚着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与敬仰。
这次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将个人梦想融入到家国情怀之中,展现出了北二外成都附中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深知,青春有梦,责任在肩,强国有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怀揣梦想与希望的青少年,能够在家国情怀的引领下,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 END -
总第1497期
供稿 | 高一、高二年级组、德育处
图片 | 高一、高二年级组、德育处
一审:窦至钢
二审:周红玉
三审:曾波涛
一校:王星宇
二校:李江涛
三校:周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