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办学】领航校长主题研讨活动暨第六届学术年会在我校顺利举办

文摘   2024-12-23 20:26   四川  


时光壮阔落笔,岁月浩荡成歌。在2024年12月20日,这个岁末年初的交汇点,我们齐聚一堂,共飨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及中小学领航校长培养对象主题研讨活动暨北二外成都附中“自主·看见”第六届学术年会盛典。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协办。


活动由我校周军老师和张宁老师主持,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分别在聚萃校区和千秀校区进行。活动内容包括两堂教学类课例展示、两场课堂教学解读、三场专题报告和两场“学术超市”探宝活动分享。

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成都七中的李清老师,她是成都七中优秀班主任,四川云教直播教师,成都市数字学校授课教师,成都市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市班主任工作坊学员,被中国教育专家网授予“千人计划”教育名师。她曾荣获全国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并在教育部国家语委“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等。


活动伊始,初中数学教研组阳彦兰老师带来《微专题——一次函数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教学展示。学生通过自主检测和课前自信演讲回顾事实性知识,然后结合学情及数据分析生成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堂课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建构生成多种做题方法,形成学习习得。整堂课内容紧凑,教师通过充分和巧妙的课前设计和课堂的引导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一步步感悟学习之路。

研究课堂教学,知“自信学堂”具体样态;实施样态研究,更能观览全局。随后是主题汇报和评课环节。初中数学学科主任曾孟杰老师分享了《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曾孟杰老师对阳彦兰老师的“一次函数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课程进行了深入评析。他强调阳老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使用课前自主探究和自主先学,以及通过小组自主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了学习的互动性,内容层层递进,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课程体现了新课标和新中考,它强调创新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策略上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最后,曾老师对教研组今后的教学方向提出了建议。


真实深入的研究,离不开方向引领。接着,刘昌谋副校长带来主题报告《自信学堂实施策略》。他从自信学堂的理论支撑出发,深入阐述了教学环节的设计,详细解析了学生学习的九要素构建,并为我们展示了具体的实施框架,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他强调学校通过开展自信学堂的教学样态,注重课堂实践的改进与理论方法的总结,力图让教学扎根课堂、面向学生,实现自信教育。


除了深研教学,部分老师在德育课程实践中也带来了新的思考。王甜甜老师给大家带来德育课堂展示《让我们学会说“不”》。

这节课从班级学生与同伴相处时“不懂得拒绝”的真实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情景演绎、探究问题、小组讨论等多样态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改变不合理的同伴关系理念,从而敢于说“不”,巧于说“不”,并懂得同伴间“边界感”的重要性。这节班会课,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她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让这节班会课如春风般温暖心田,如春雨般滋润情感,如暖阳般浸润人心。

在学校与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更是离不开专家指引。接下来是成都七中李清老师的专家点评和专题讲座——《班会课何以“启思入心”》。

李清老师对于这堂主题班会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接着结合具体实例和数据调查介绍了主题班会的现状和含义,关于主题班会课的体例和实施过程作详细的指导,为我们点燃了关于班会课的新思考。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教育的深耕离不开实践的积累,学校的发展更离不开全体同仁的努力与智慧。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中聚萃校区的活动圆满结束后,下午的千秀校区活动仍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首先是王浩林老师带来的德育课堂分享《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探寻温暖生活艺术》。

王浩林老师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探寻温暖生活艺术”为主题,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人际关系中无需过度追求“好人”形象,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拒绝态度,同时学会正确辨别谎言与真诚在不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形式,合理处理其影响。最后请学生以书写道歉信的形式,反思自己在过往人际关系中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构建温暖、健康的人际环境,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

接着,成都七中李清老师带来评课及讲座《班会课何以“启思人心”》。


随后,窦至钢老师带来教学课例分享《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窦至钢老师以“青年·觉醒”“青年·求索”“青年·新生”三个篇章,讲述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革命历程,让学生融入历史空间、触摸历史细节,见证中国青年在救亡图存道路上的成长蜕变。传承先辈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引导学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这堂课意义非凡!

面对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如何落实大单元教学统摄教学?接下来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高中历史学科主任杜娟老师带来评课及讲座分享——《在“三新”背景下如何落实大单元统摄的历史教学》

杜娟老师对窦至钢老师的献课进行了点评。她表示,窦老师的这节课秉持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围绕救亡图存这一主题,把“人——时代”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客观分析历史现象和时代环境的内在关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涵养了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

秉承“教育点燃自信”的教育思想,心怀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心和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的育人目标,如何“三新”背景下探索出教学新样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副校长向南东做了专题分享《“三新”背景下自信学堂的实践与探索》。


向南东副校长以“‘三新’背景下自信学堂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回顾了中国高考评价方式的历史变革,强调在“三新”背景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核心。他重点介绍了我校大概念下的自信学堂探索的九个要素,以窦至钢老师的历史学科新授课为例,分析了“自主先学”“自主探究”“自信讨论”“自主建模”“自主拓展”五大要素的实践探索,推动自信学堂“九要素”探索走深走实。

建校以来,北二外成都附中坚持以“学术治校”“自主分享”原则开展学术分享,而2024年度,更是遵循“按需求、序列化、多维度、分校区”的基本思想开创了“学术超市”探宝活动。在近60场学术分享中,初中部洪飞扬老师的德育分享《生命守护者》和陈晶宇老师的教学分享《优尖生培养研究》脱颖而出,并在此次年会活动中做了分享。

洪飞扬老师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给老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应急救护课。正如他的分享所言,学校老师是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引导者,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处置,有效减少伤害,甚至挽救生命。他鼓励教师们自发组织急救学习小组,通过分享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陈晶宇老师以“高中数学优尖生培养研究”为主题,介绍了他在优尖生的培养上所采取的策略,即“采用多样式学习方法”,“注重基础,拾级而上”,“学习贵在创新”。陈晶宇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我校优尖生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立足“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一带一路”发展需求,以人为本,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双向奔赴,实现小初高多语种课程可持续学习,开创“自主参与,学术治校”现代管理样态,让普通家庭学子实现低成本、高品质双轨升学。我们不是在寻找答案,而是创造答案。最后,彭洋副校长(主持工作)带来讲座《时代拐点,聚焦关键》。


彭洋副校长(主持工作)回顾总结了学校一年来在德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与突破,分享了“学术超市”活动的成绩。她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概念统摄的自信学堂”“精准教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成果。

她表示,学校以K12小初高学段齐备的优势,实现拔尖创新人才长周期贯通培养;以指向综合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的抓手;以多元评价机制的实施,保障拔尖创新人才的内生动力。她强调,大概念统摄下“自信学堂”的核心与精髓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运用高阶思维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持续践行“自信学堂”九要素,建立学科组“教学模型”,开发新一代“自信学堂”课堂观察评价量表。

最后她表示,要在“考情分析”“作业扫描”“教学设计”三个现实场景中找到精准教学更深广的应用价值,以精准教育为抓手,向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进化。

问路未知,总需要有人先出发;面对未来,总需要有人先到达。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长路漫漫亦灿灿。此生漫步于教育之路,我们都是追光者,亦是发光之人;我们追光而遇,愿我们不虚此行!



- END -


总第1473期

供稿 | 行政办公室

图片 | 行政办公室

一审:张   宁

二审:袁伶逸

三审:刘昌谋

一校:张   宁

:袁伶逸

:唐   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是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创办的优质公办高完中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及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起点——成都市。学校以“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心和全球胜任力的自信中国人”为育人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