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洒满校园操场的美好日子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年级小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研课精彩上演,为校园注入了满满的活力与激情。
本次教研课由我校体育教研组精心筹备,旨在探索更高效、有趣的篮球教学方法,助力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茁壮成长。
上课铃响,三年级的同学们身着整齐的运动装,怀揣着兴奋与期待,迅速在操场集合。授课教师曾晨面带微笑,用简洁有力的口令带领同学们进行热身活动。跑步、关节操、动态拉伸…… 一系列热身动作让同学们的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同时也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热情,操场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进入主题教学环节,曾晨老师手持篮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同学们,看仔细啦!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双手五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把球稳稳地拿住……”配合着精准的示范,同学们的目光紧紧追随老师手中的篮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老师还将复杂的动作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反复演示,并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模仿,及时给予纠正与鼓励,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掌握了动作的雏形。
在练习环节,曾晨老师巧妙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先是两人一组的原地传接球练习,同学们两两相对,按照老师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将球传递出去,眼神中满是专注与认真。曾晨老师穿梭在同学们中间,耐心指导,不断提醒大家注意传球的力度、高度和接球的手型。随着同学们逐渐熟练,练习难度逐步升级,变成了行进间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小组之间相互配合,边移动边传球,操场上篮球飞舞,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不断调整步伐与动作,传接球愈发流畅自然,小小的篮球在他们手中传递着团结与信任。
三年级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天赋和学习能力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采用了分层教学的策略。首先,在讲解示范完基本动作后,安排了自主练习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原地练习或行进间练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扎实掌握原地传接球动作;而对于领悟能力较强、动作掌握较快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挑战自我,尝试在行进间快速、准确地传接球,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优化动作,提高传球效率。
李宏达老师:
曾晨老师依据课程标准与三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基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将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作为核心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上细致入微的讲解、标准规范的示范,以及层次分明的练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已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这表明学生在篮球传接球技能方面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提升。
张阳光老师:
从学生们课堂上积极踊跃的参与度、全神贯注的眼神以及课后意犹未尽的反馈来看,教学成功点燃了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热情,为他们今后持续投入篮球学习与锻炼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龚仕明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曾晨老师时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无论是集合时的迅速有序、器材使用后的归位摆放,还是练习过程中的听从指挥、相互协作,学生们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体现。
钱裕楠老师:
1.讲解动作时,增加更多生活类比,除了常见的 “双手像抱西瓜一样持球”,还可以说“传球时手腕的转动就像拧开瓶盖一样轻巧、灵活”,让学生更易理解发力技巧。同时,配合多媒体展示,如播放 NBA 球星或专业篮球运动员慢动作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视频片段,与教师现场示范形成对比,突出动作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学习。
2.邀请几位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天赋的学生上台模仿示范动作,让其他同学从侧面观察,教师借机分析每个人动作的优缺点,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正确动作的多样性表现,避免因单一示范导致部分学生模仿困难。
策划:教科室
文字:曾 晨
图片:体育教研组
编辑:王 婕
统筹:办公室
审核:丁红琴
签发:郑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