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
冬日暖阳,落叶叠行。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研促教,12月3日上午,我校“读书明智”语文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在阶梯教室举行,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教研活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周教研由徐梦霞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二),为了打造更好的课堂,主备人徐老师进行了多次试上磨课。组内老师齐聚一堂,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思路等方面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研讨。
课堂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项学习任务:“读文本,感古文之韵”“解文意,知读书之法”“明观点,论三到之要”“延阅读,树文化自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读懂文意、感悟方法,发展思维,提升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重要信息,我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读书三到”中“心到”最重要的原因进行梳理和呈现。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单。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是: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明显提升;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相互启发。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充分利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教学资源。这些突发性的教学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自己的忽视大大降低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再就是对课堂上动态的生成的处理预设不够。
封丽老师:
本节课徐老师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展开,教师巧妙地将古人的读书智慧融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通过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意,还积累了语言,为后续的创意表达奠定了基础。此外,徐老师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讨古人读书方法的同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整节课教师教法灵活,学生积极参与,实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学习。
穆蓉蓉老师:
徐老师课堂环节紧凑有序,精心规划了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并且导入方式非常有趣,通过招生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同时,教师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刘艺老师:
徐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翻译,同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这堂课,学生对古人勤奋苦读,严谨治学的态度有了深刻体会。徐老师对朱熹的读书思想剖析精准,将“心到”“眼到”“口到”等要点与朱熹的思想相融合,使学生不仅仅能理解字面意思,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深意。
王瑾老师:
徐老师这节课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要求,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观察、获取并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思维导图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同时徐老师这节课还注重方法的引导,特别是通过回顾旧识这一方法,如回顾已学的理解文言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字意,弄懂文意。在本节课中徐老师还创设了一个“朱熹学院招生了”的情境,如果这一情境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的开头和结尾,而是以贯穿课堂,设置任务关卡的方式,过三关——“读文本”“解文意”“明观点”,每过一关设置奖励,最终获得邀请函,可能课堂效果会更好。
陈雪峰老师:
徐老师意蕴悠长的范读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读语气词,直接教给学生方法,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还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新的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并且在明观点环节中,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让文字的逻辑和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审美创造”方面,虽然在朗读中对文言文的韵律美有所体现,但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古人读书智慧的审美挖掘还可进一步深入。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朱熹简洁而严谨的论证语言中感受其思维之美、表达之美,让学生尝试模仿这种表达进行创作,以更充分地落实新课标在审美创造维度的目标。
2.在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上略有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是按照徐老师的引导思路去理解和梳理信息,对于朱熹的读书观点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是否在现代社会的各种阅读情境下都完全适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进一步贴合新课标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
诗意语文,浸润心灵;教研之路,携手同行。在字句间探寻文化之韵,于课堂中绽放智慧之光。以课堂为舟,以教研为帆,驶向知识的海洋,启迪学生心灵,绽放语文之花。
策划:教科室
文字:徐梦霞
图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编辑:王 婕
统筹:办公室
审核:丁红琴
签发:郑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