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胡适《陇西行》之胡解

文摘   2024-06-30 09:26   浙江  

2022.8上榜浙江省委宣传部“浙版好书”

2023.9浙江诗词大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图书”


汉乐府《陇西行》,是一首表达“反战”思想的颇具代表性的诗歌。


对于该诗,清代李调元在《雨村诗话》中早已明确说明:


“凡诗有有题者,有无题者。有题是诗之正面,无题是诗之反面。如乐府《陇西行》,何篇中无陇西之意?为尊者讳也。立是名,补诗之不足也。‘陇西’二字是题正面,全诗却是反射旁击。汉武有事于西南,穷兵黩武,陇西男子,无不荷戈从戎,巨室细民莫敢匿。故篇中备言妇人待客,委曲尽礼,以见家中无男子也。言豪富者尚无男子,贫穷者岂容燕息乎?夫穷苦疆场,必餐风露宿,今反写欢乐,其穷苦却在言外,使后人于无字处默会也。写陇西以反衬天下,写豪富反衬贫苦,写妇人反衬男子,写闺门反衬边庭,可悟作文之法。”


李调元紧扣历史背景,从诗与题、正与反、虚与实等诸方面展开联想,驰骋想象,可谓鞭辟入里,精义纷披,妙悟迭出,实乃精于诗歌鉴赏者也。


然而,胡适不仅曲解此诗主旨,而且还因缺乏天文常识,闹出了笑话。


胡适《白话文学史》(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1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认为:


“《陇西行》写西北的妇女当家”,“首八句也是民歌的形式”,就是“一种无意义的起头话”。


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文人学士胡适茫然不知天文,却信口开河而误导他人。

 


针对胡适这一谬说,拙著《古诗文“心”读解码》之《诗心密码》的“序章”《从“诗无达诂”说起》,即以汉乐府《陇西行》一诗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诗歌从天上落笔,写青龙、凤凰之“为乐”,并用“凤引九雏”之典,言天下之太平。“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两句,须参《春秋运斗枢》之说:“玉衡星散为榆。”据《春秋运斗枢》载,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天璇、第三天玑、第四天权、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合而为斗。其中第五颗星为玉衡,即白榆星。又,北斗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为斗;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为斗柄。《尚书·舜典》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舜帝登基后,像天帝一样巡视四岳诸牧,可他为何要在二月东巡,五月南巡,八月西巡,十一月北巡呢?原来,二月春分初昏(黄昏时分),斗柄指东;五月夏至初昏,斗柄指南;八月秋分初昏,斗柄指西;十一月冬至初昏,斗柄指北。《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舜帝四季出巡,正如天帝乘坐北斗车,运行中天,临制四方一样。


《春秋纬元命苞》曰:“三月榆荚落。”榆荚即榆树种子榆钱,“玉衡星散为榆”即指榆荚飘落的夏历三月。《春秋运斗枢》曰:“椒、桂合生刚阳。”椒、桂乃阳星之精所生。天地之间惟刚阳能壮,大者能壮,故对应的卦象为大壮,这一时节大地回春,阳气日盛,对应节气为惊蛰、春分,时令为夏历二月(卯月)。“桂树夹道生”,意即此时北桂星、南桂星开始运行于黄道两旁,对应卦象为夬,其卦辞有“不利即戎(打仗)”之说;“青龙对道隅”,意思是青龙七宿对着黄道一角,这一句与“桂树”句结合起来,对应节气为清明、谷雨,于时令为三月(辰月)。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曰:“杏花盛,时雨降,昏参夕,桑椹赤,榆荚落,桃花盛”“三月桃花盛,农人候时而种也”。晚唐李商隐《一片》中“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两句,所言即是春三月之天文时令也。此时正是春播春耕的农忙时节。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这两句则由青龙转向了朱雀方位。凤凰即朱鸟、朱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夏季至此正式开启,于节气为立夏、小满,于时令为四月(巳月)。


天之二十八宿所构成的“四象”中,青龙为首,代表春季,五行属木,象征尊贵;凤凰即朱雀,代表夏季,五行属火,象征幸福。春去夏来,乃是木旺生火之象;龙凤同现,乃是祥瑞的象征。因此,古人常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祥瑞之兆。《晋书·穆帝纪》中就有“凤引九雏”的典故:“(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因此,“天上何所有”开篇等开篇八句,描述了白榆、桂树星与青龙、朱雀的位置及形态,用白话文可翻译为:


“斗转星移,春去夏来,天上人间,其乐融融,世人之乐,与众不同。”


(此图片来自网络)


接着,针对胡适“写西北的妇女当家”,“写社会风俗与家庭痛苦的”这一解读,我在《从“诗无达诂”说起》一文中进一步揭示该诗真正的主旨的同时,指出了胡适之说的谬误所在——


家中来客,唯有“好妇”迎客、宴客、送客,其善主中馈、送迎有礼、应对从容的美好形象在动人心弦之余,不禁引人深思:本应忙于春耕播种的时节,陇西人家男丁何在?


诗之结尾,巧用较喻修辞手法和齐姜这一典故,将此“好妇”与春秋时督促晋文公奋发有为并助其归国成就霸业的贤内助齐姜相比,不仅运用了衬托手法突出其贤能,胜过齐姜,胜过男子汉大丈夫,而且暗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之类的深意。


全诗通过多重正反对比,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环顾有情,真龙虽历经千般腾挪变化,最终“结穴”于诗题“陇西行”三字,可谓妙合无垠,高明至极。

 

《古诗文“心”读解码》之《诗心密码》第5页


后世尤其是唐代,不少诗人沿用“陇西行”这一乐府旧题,写边塞战争,控诉战争罪恶,表达“反战”的思想主题。譬如:


唐·王维《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唐·长孙佐辅《陇西行》——


      阴云凝朔气,陇上正飞雪。

      四月草不生,北风劲如切。

      朝来羽书急,夜救长城窟。

      道隘行不前,相呼抱鞍歇。

      人寒指欲堕,马冻蹄亦裂。

      射雁旋充饥,斧冰还止渴。

      宁辞解围斗,但恐乘疲没。

      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


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王维、长孙佐辅、陈陶等人的《陇西行》多直露无味,远不及汉乐府《陇西行》深邃绵邈,仅陈陶诗中有脍炙人口的警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千古传唱。

 

张之洞在《輶轩语·语学》中说:“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虽多无用;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因此,道易在《诗心密码》中强调:不惟治学如此,诗文鉴赏亦应先辨门径,再窥堂奥。诗有巧思,句有密码,得其章法,则可迎刃而解。

本书已于2024年6月修订再版



悦读经典     守正创新



道易悦读
悦读经典,守正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