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合理吗?

创业   财经   2024-12-12 06:29   广东  

-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3168

单仁行
今日文章↓↓↓


01

这几天,网传比亚迪向供应商发出降价10%的调价函非常受到关注。

我看了一下,有骂比亚迪的,你凭什么让人家降价?也有认为降价合理的,因为被降价的是一家外企,还有的我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


既然不满意,那就自己来写。
因为在单仁牛商的学员当中,有很多从事着组装、零配件、加工这些供应链上的制造型企业,和央企、大企业、跨国公司合作的不在少数,还有同学之前就跟我聊到过这样的问题。
所以,对供应商降价这件事,我们可以探讨的更加深入点。
02
首先,发调价函这件事非常普遍,尽管品牌商和供应商是合作伙伴,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大家可能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荣辱与共、和气生财。
但是,当行业和市场竞争压力大,或者是品牌商有什么重要战略的时候,大家就要开始互相博弈了。
特别是对于大品牌商来说,往往能在供应链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利用优势体量去要求供应商的价格,真的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特别是中国目前这种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卷,在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调价早就开始了,我们有同学还在那奇怪,自己从前年开始就被某个传统车企要求降价了,怎么没人关心呢?
当然,调价这件事是非常讲究的,里面充满着各种博弈。
有的一签约,就知道品牌商有调价的传统,所以在报价签合约的时候,会按照每年3%的比例,预先把价格覆盖进去,方便自己将来调价。
当然,也有突然被降价的情况,这种情况看上去不合理,但它往往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品牌所在行业特性所决定,或者是品牌商预计发起更大规模的竞争。
第二、品牌商找到了替代者和解决方案。
像在2014年,我接触过一家企业,他们在广州的白云附近开了一家工厂,生产加工家用的木质、铝材、不锈钢到钢木结构的各种相框,主要做出口。

他们有两家大客户,一家是沃尔玛(Walmart),一家是塔吉特(Target),单凭这两个大巨头,他们一年的营收就做到了两亿上下。
在2013年之前,大家合作的很好,虽然加工的生意利润微薄,但是服务的客户不多,营销成本很低,控制好生产的成本,还是有利可图的。
但是,到了2014年,合作就出现了问题。
从2009年到2012年,全球各个主要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都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就是大量印钞放水。
货币大量进入市场,各种的材料价格就普遍上涨,在2014年前,这家企业还能通过内部的管理和优化去控制成本。
但在2014年确定年度采购合同的时候,两家大客户同时提出来,要把采购价格降低5%。
因为不管是塔吉特,还是沃尔玛,都是大型零售商超,他们赢得市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规模化采购同样的产品,跟对手去比较价格优势,吸引最终用户。


零售商有自己的利润率要求,包括上市公司的总利润增长要求,他们又不愿意让最终用户多掏钱,反而要让他们少花钱,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供应链环节下功夫。
这也是零售业务的本质,靠强大的供应链做支撑。
所以,2014年,这两家大客户同时要求降价5%,这就要了命了。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经过再三计算,发现自己要去接受这样的条件,就意味着全年巨亏,成本都打不平。
但是,不同意这样的条件,超过一大半的设备和工人就没了活干,又没办法快速找到新的业务补足缺口,公司跟关门没什么区别。
他们艰难谈判了几次,大客户始终不松口,即使他们知道这家企业答应了就会亏死,但降价的时候,一点都没有犹豫,最后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拒绝了合作。
事后,他们发现大客户立马更换了新的中国供应商,其实人家早有备案了,最后,这家公司只能悄然无息的关门了。


03
当然,调价并不意味着供应商降价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就像很多人说比亚迪发调价函是一家外企,利润率比比亚迪还高,要他们降价是正确的。
这是哪门子逻辑?假如对方是中国企业,那是不是就是比亚迪黑心了?
供应商的利润率跟品牌商是不是要调价,没有半毛钱关系。
上游供应商利润率比终端品牌商要高的情况多了去了,谁规定供应商利润率不能高于终端厂商?
相反,如果供应商有好的技术,有不可替代的能力,涨价才是合理要求。
举个例子,在2024年三季度,台积电营收235亿美元,再创新高,其中出货量增长6.8%,出货的平均价格增长5.7%,毛利率达到了57.8%。


也就是说,台积电的订单量不仅涨了,价格还上升了,成本还下降了,为什么客户不把台积电的毛利压到5%,还让他涨价了?是因为客户好说话吗?
苹果(台积电主要客户)对待供应链早就有调价的传统,并且会在关键环节上培养多个供应商互相竞争,被抛弃直接踢出去的企业也不是没有,比如欧菲光,诸如此类的新闻早就有了。


实际上,苹果在跟台积电、高通合作的时候,已经进行了博弈。
但问题就在于,苹果努力过了,给英特尔下过芯片制造的订单,甚至和高通打过官司,但还是离不开台积电独步天下的芯片制造能力,离不开高通的5G调制解调器。
所以,品牌商,特别是大型品牌商对供应链的博弈永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既不能是所有供应商都涨价,也不会是所有供应商都降价。


而是在反复博弈当中,在自己无法掌握的核心环节涨价或者不动,在自己能够替代,或者是完全掌握的环节,把成本压到最低,随时有人可以填补空缺。
这就是商业非常现实的一幕,如果替代成本高于付出的成本,谁还会想着替换、压价供应商,因为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但如果替代成本少于要付出的成本,谁都有动力做这件事。
04
当然,对于供应商来说,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供应商,遇到了品牌商要求降价的问题怎么办?
曾经就有企业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当然,他的利润率还不错,可以承受降价。
我就提醒他,如果你确定要让步,那么让步之前,你至少要保证两点,最起码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
第一企业能不能拿到更多的采购量?


比如说之前采购100个产品,每个我能拿到2块的利润,降价之后,每个我只能赚1块,但采购量到了300,我当然愿意让步。
第二账期怎么算?企业是不是一定可以拿到大采购方的长期合作权?
这都是博弈当中需要争取的条件。
其实,我接触了非常多的同学,对于一些从事比较传统,或者是低端生产制造的供应商来说,面对大客户,他们的经营始终都处于危险状态。
想马上升级,或者研发出什么高端产品也不现实,这都需要时间和资源的积累。
所以,我尽量提醒自己,也提醒其他人,要把“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
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客户来源和营收贡献结构的稳定。
假如一家公司每年有一个亿的营收,收入来自100家客户,这还不叫稳定。


只有这100个客户每年都能给企业带来持续性的收入,不管这100个客户是B端还是C端,比如说经销商持续的采购,同行的配套采购,零售端的小批量采购,有100家客户持续性向我采购,我每年的营收才能保持稳定。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需要不断去拓宽我的销售渠道,借助于大搜、短视频直播、信息流、网站、爱采购各种线上平台在全网做营销的拓展,同时宣传自己的品牌形象,让更多人认识我,相信我。
这是通过互联网来提升企业营销上的能力,每一年我都能有新的客户补充进来,这样的业务才能叫做稳定,才能持续增长。
当然,这样的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在排查风险中分析客户的贡献结构。
也就是每个客户采购的额度占总营收的比例。
假如这100个客户采购量是相对平均的,每个客户大概占营收比例的1%上下,任何一个客户的离开都不会对经营造成太大的伤害。
但是,在100个客户当中,假如有一家营收超过30%,也就是出现了一个大客户。


当他占据了公司营收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时候,这已经是需要纳入经营的风险了,因为大客户的体量和营收结构中的不对等关系,会贯穿整个合作周期。
而且,公司每个系统都会分摊总的固定成本,从管理费用,到人工、设备折旧,都会产生固定的成本。
这些固定成本都是由各种收入分摊的,大客户虽然好,但他有一天有什么变动,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公司30%的营收突然减少,就可能从原来的盈利变成不盈利,从原来的略微盈利变成亏损。

所以,对很多制造业企业来说,30%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关口。

这个节点,就代表企业的一部分命运被掌握在了大客户手中,我们就要考虑到随后大客户向你压价、甚至离开的风险。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企业都需要为自己更好的思考,同时,从比亚迪在信中透露对明年的谋划,包括一众车企的反应来看,我相信,明年汽车产业的竞争只会比现在更加激烈。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免费试听课程」

单仁行
单仁行是由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博士创立的企业知识服务平台,是超18万家企业高效学习的平台,每天6:30提供各领域专家洞见,内容聚焦商业趋势、前沿营销、营销应用工具、经营新知以及企业家修为。关注单仁行,带领企业稳步升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