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是悲观前行,还是乐观而上?

创业   财经   2024-12-07 06:28   广东  

-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3173

单仁行
今日文章↓↓↓



01


进入到12月,不少外资机构对2025年中国经济开始做了预测。
像高盛就做了一个《中国2025年展望-逆风而上》的报告,高盛预计明年中国可能面临较大的出口压力,关税的提高会让中国明年的GDP增长下降到4.5%左右,摩根大通也做了一个预测,数字更低,直接到了3.9%,总之,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会大幅下降。


同时,家庭消费的复苏之路会漫长而曲折,2024年的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总体GDP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到了29%,高盛预测以旧换新补贴会持续整个2025年,家庭消费的同比增长会保持在5%左右。
在通胀率上,高盛预测2025年中国的CPI和PPI的通胀率分别是0.8%和0%。
同时,在房地产方面,高盛认为房地产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并且短期内没有快速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高盛包括一些机构的预测是相当悲观的,那么,对于中国2025年经济和机构的预测,我们怎么认为呢?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不管是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预期,还是大家尽力达成的结果都应该还是5%。
在前天官媒的头版文章中,指出“不以GDP论英雄,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在5%的左一点或者右一点都可以接受“。


潜台词是什么,我想大家都能自行体会,今年全年经济5%的增长目标,可能右一点的概率不大,左一点点的概率比较高,大概是4.9%或者4.8%。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国际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内需还没有完全站起来。
那么,明年的国际形势可能会更加糟糕,特别是跟美国之间的贸易战、技术封锁,仍然会延续,甚至升级。
对中国经济来说,未来主要的突破点依然是内需市场,同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企业,一定要有全球视野,一定要走出去。
总的来说,我把202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期望总结成“三个向”:向上升,向内求,向外走。
第一个“向”是向上升。
产业的向上升级,将会是2025年中国经济重要的支撑点。
主要方向在新质生产力,包括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机器人和芯片产业,物联网,特别是智能汽车方面,将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作为这个时代重要的配套技术,将会在机器人、生物技术、新能源、物联网、企业营销与内部管理等方面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像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些产业有望实现突破,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第二个“向”是向内求。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内需市场是未来决定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其实没有出台太多拉动内需的增量政策,主要是保持了增量资金的投资,以及解决过去遗留的债务问题。
所以,推动国内消费升级是2025年的主旋律,我相信,明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在今年政策的铺垫之下,从贸易和投资拉动,转向内需和消费拉动。
未来一定是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出台并落实,包括关于社会保障、分配制度、消费补贴和以旧换新的扩大。
当然,房地产仍然是所有产业当中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


今年第四季度,国家逐渐放开了房地产身上的所有枷锁,包括改善性住房和豪宅的进入标准,放低了首付、贷款利率和交易税金的比例。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不只是让普通人愿意买房,更要刺激中国的中产阶级、富人阶级在经济收入增长的同时,去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带来整个产业链的消费规模。
包括随着地方政府化债工作逐步疏解地方融资压力,扩宽财政之后,政府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也会加速增长,房地产会收窄下降的趋势,内需和消费市场会逐步打开。
第三个“向”是向外走。
2025年需要企业向外走。“不出海就出局”是今天大家在无数场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2025年重要的主题是一定要有全球的视野。


在经过中国市场各行各业的内卷之后,一些企业具备了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如果我们能有全球的视野,把产品不仅卖在本地,更要卖到全球去,这样就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增长空间和市场空间。
当然,向外走的时候,企业可能会遇到美国市场的巨大挑战,甚至有很多产品无法进入美国市场,但是,全球是不是只能把东西卖到美国去呢?其他地方有没有需求和市场空间?
目前,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去增加其他国家的出口,来抵消对美国出口下滑的不利影响,当然,虽然不一定完全能抵消,但是,对企业来说,也等于给企业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比如说巴西、中东、俄罗斯,包括东南亚本身,这是最近出口增速最快的几个地方。
当然,现在走出去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是产品出海,今天更是要品牌出海,能够拿到更高的溢价以及长期的深耕。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董事长/总经理、投资人能否有大成就,核心在于有没有把时间、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形成思考大事的习惯——研究大问题、大方向,做大概率的事。
目前12月这个时点上最重要的大问题、大方向就是对2025年中国经济的预测。
高盛、小摩这些外资投资机构对中国2025年经济“三架马车”的出口、消费和投资做了一个不太乐观的预测,这些预测是基于美国新总统上任后的七项政策。
我觉得当下影响2025年大方向的,是12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会议。
当然,会议的内容比较多,我觉得大家可以围绕一个核心大问题来决定大方向,就是2025年财政赤字。


赤字率是跟2024年持平、小增还是大增?
在一系列财政政策工具中,赤字率不仅意味着财政力度多少,更重要的是为当前经济和股市指标发挥着“信号传递”的作用,对稳定预期和提振资本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财政赤字为3%,赤字规模为4.06万亿,如果2025年的赤字率提升到3.5%甚至4%,对应2025年的赤字大约在4.8万亿和5.5万亿,可以起到三方面的大作用:
1、扩大总需求;
2、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以及稳定预期;
3、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三重功效。
并且,如果使用角度能从“先定额度再找项目”变成“根据项目储备情况定额度”就能产生更大拉动经济的效果,
同时,我们要做好应对2025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上任可能产生的变数,从静态的赤字率转为盯住支出增速和经济增速。


在2020年疫情以来,减企业税和所得税有利于企业和个人,但是企业和个人对经济预期不高导致信心不足,企业难以大幅追加投资、个人也难以大幅增加消费。
所以,减税降费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债务增加,但经济增长有限。
以个税为例,2023年个人所得税的规模约1.5万亿,而社会消费总额47万亿,就算取消个税的1.5万亿收入投入到消费中,对消费拉动也只有3%左右。


在9.24行情以来,涉及化债、资本市场一揽子增量的刺激经济政策后,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三个月上升,房地产市场也正在筑底回稳。
保供给、促需求和稳房价仍是核心任务,仍影响着经济运行。
同时,特朗普当选的关税变化将导致中国短期出现“抢出口”现象,但全年出口明显承压;对中国的科技战、金融战、国际规则战、舆论战会延续升级,对中国资本市场和汇率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投资人,我对会议可能的情况做三种假设以及跨年行情的不同演绎,要做好未雨绸缪的措施,免得手忙脚乱。
第一个情况、如果官方目标赤字率维持不变,对经济动力就不怎么乐观。

那么,对股市指数将存在调整风险,这时候可以关注估值低的红利资产。
第二个情况、如果会议目标赤字率小幅提升,例如3.5%左右。
那么上市公司的净资产率ROE全面大幅度回升的概率较低,指数很有可能维持震荡格局,走势以不同行业轮动为主,布局考虑市场需求好转的消费刺激领域、长期破净资产公司、和类似深圳推出的并购重组的公司。
第三个情况、如果会议目标赤字率进一步提升,接近4%甚至更多。

那么,股票指数将先于经济开启“跨年行情”,推动银行、地产、钢铁、机械等周期产业的业绩出现明显改善。
从目前情况来看:

第一种情况可能性为10%,基本上可以排除;

第二种情况可能性为60%,目前资本市场正在演绎这种情况;

第三情况或者超预期,可能性为30%。

大家可以根据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做好相应的经济和投资布局。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免费试听课程」

单仁行
单仁行是由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博士创立的企业知识服务平台,是超18万家企业高效学习的平台,每天6:30提供各领域专家洞见,内容聚焦商业趋势、前沿营销、营销应用工具、经营新知以及企业家修为。关注单仁行,带领企业稳步升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