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必须回答清楚这四个问题

文化   财经   2025-01-08 17:20   上海  

观点 | 刘原,乔诺产品与研发首席专家
整理 | Criss
人人都在做旗舰,人人都想爆品,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企业80%的产品SKU,贡献不到20%的销售额。
产品明明很好,为什么卖不出去?为什么做爆品、做旗舰这么难?今天,我们从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解剖背后的旗舰产品方法论。2024中国式增长年度论坛》上,乔诺产品与研发首席 刘原老师分享了《打造旗舰产品就是升级增长方式》主题演讲,以下基于本次内容整理。

01

产品好,就一定卖得好吗?
在分享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产品好,就一定能卖得好吗?
我想喝冰可乐,你告诉我无添加茶饮更好更健康,可是我今天就想喝冰可乐,那在我健康允许的范围之内,我就会选择喝冰可乐。
我们常说的以用户为中心是什么?打个比方,生意是一个钱袋子,是从用户身上来的,而产品是我们的拳头,我们的拳头精准命中了高价值客户,我们的生意才好做。
用户才是生意的根基,你的产品命中用户太少,或产品虽然面对庞大的用户群,但竞争力不足没有击穿市场竞争墙,就赚不到钱。
接下来,请思考第二个问题:产品好,就能支撑公司持续增长吗?
今年,我探访了浙江一家电商运营起家的企业,他们飞速突破10亿大关,但在向20亿迈进时,业绩像过山车一样上蹿下跳。
和该企业的老板聊到产品时,他非常紧张,非常忧虑:
“我不懂产品呀,我一直觉得我们的产品都挺不错的,好几个爆款都是行业前三,但经营问题还是一直存在。只要市场变化让这个品类下滑或消失时,公司的业绩就会跟着下降,某个单品类更是下降了30-40%的销售额,类似情况频频发生,导致我们的规模在十亿级时波动不定。”
我追问道,“产品好不代表能支撑公司可持续增长,以往你们如何应对增长难题?”
董事长想了想说,“我们都是靠增加品类或开拓新渠道,一个品类不行我们就再上几个新品类,一个渠道红利没了我们就再拓一个渠道,任何机会抓到就是赚到。”
这就是该企业在10亿-20亿间停滞不前,业绩波动的原因。企业在初创阶段,抓住机遇即可盈利,但达到一定规模后,增长方式必须升级。许多企业在这个时候往往缺少能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旗舰产品。
打破增长瓶颈,才是真正的旗舰。如果没有解决公司的增长问题,那么我们的旗舰产品还有改进的空间。
那么,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旗舰?在哪打,怎么赢,怎么持续赢?我们将通过剖析六大实用的方法论工具,为大家详细讲解。

02

在哪打?用“实战工具包”,找到市场机会
 第一步,找到机会。
我们究竟要瞄准哪个市场,靠哪款产品驱动增长?这场仗该如何布局,用什么利器出击?企业需要先跳出自己的产品,用地图打开战场。这里的地图,我们把它叫产品作战地图(Product Operation Map),就跟打仗一样先勾勒出产品战线。
首要任务,是确立两大坐标轴:
横轴,代表子品类,背后蕴含着特定的使用场景与消费者偏好,依据实际情况,有时候可以有清晰的子品类,有时候可以是大致的场景和偏好划分。纵轴,则依据不同价位段划分。
绘制完毕后,实则就构成了一幅三维战略地图。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需要在每个小格内细化“地形”,依据等高线标注市场吸引力的高低。

判断市场的吸引力有几个非常基本的数据:

一个是规模;

一个是增速;

还有一个重要指标:CR1,即市场第一名的占有率。
为什么CR1要重点关注?去年我拜访过一家企业,他们曾规划未来市占率目标为17%,次日我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因为通过调研发现,当时他们所在行业的市场龙头仅占1.4%。如果这个行业相对成熟,你很可能仅是替代他人份额,大约在1.4%左右,如果要跃升至17%,不是不可能,但你需要有变革这个行业的能力。不同的行业集中度不同,特性不同,所以需要谨慎考量。
标出来之后地形有了,有的地方是制高点,有的地方是洼地,如果我们在洼地,就需要谨慎了。同时,还要把我们竞争对手的战场也画出来,看清他们的位置在哪里,思考我们能不能打得过他们。有地图就有灵感,有地图就容易共识。
 第二步,选择机会。
找到机会点后,我们要进行机会选择。行业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工具——波士顿矩阵,即SPAN图。纵轴代表市场吸引力,即增长率;横轴则是公司竞争力,即市场份额。若份额高且市场吸引力大,明星象限的业务自然得全力推进;反之,份额低且市场吸引力弱,那就果断放弃。
遗憾的是,在审视众多成长型企业的时候,几乎都得出了一个结论:要么市场占有率为零,问题严峻;要么起初在负增长行业中从零开始,几乎站在原点。如果只用传统的市场机会选择工具,那么我们可能毫无机会可言。
因此,我们把这个工具优化了一下,叫“DO-SPAN图”。纵轴,我们增加一个“增长潜力”,横轴,我们增加一个“竞争潜力”,让大家真正能干起来。这里的“Do”有一个解读,就是面向发展,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眼光去找机会。
理想汽车如何从无名小卒成长为千亿级巨头?常言道:“选择大于努力”。理想汽车创始人 李想历经三次创业,背后的逻辑如出一辙。首次创业时,他中学未毕业便以IT发烧友的身份创办了泡泡网,虽做到行业第三,但整体已显颓势,增长乏力。接下来怎么办?他有几个选项:一是创办像携程一样的旅游网站,二是房地产网站,而他最终选择了汽车之家。
市场吸引力一看增长率,二看增长潜力。汽车之家创立时增长率迅猛,而理想汽车诞生时汽车行业已呈下滑趋势,但其抓住了创新机遇,足以改变汽车行业的未来,因此市场吸引力依然巨大,相对空间内必有细分赛道支撑增长。
创办汽车之家时,三个选项空间都足够,但在传统领域,新进入者的竞争地位都为零,关键看是否能干赢。如何判断?就看“产品、品牌、渠道、供应链”
有两家成长很好的知名企业,Anker和影石Insta360,他们老板都有自己的市场选择的原则。比如影石Insta,他是做垂类红海。垂类红海虽规模有限,三四百亿左右,但创新空间巨大,需求深邃。擅长创新的他带领团队打造创新产品,足以颠覆行业老大。
这些成功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在选择背后的逻辑惊人一致:寻找有助于实现战略增长目标的市场空间,并评估自身在产品、品牌、渠道、供应链上是否能胜过对手。
在产品、品牌、渠道、供应链里,有两个问题比较关键:
一个是品牌问题。如果我们做一个小细分品类的话,优先在主体大品牌的框架里做,这是品牌积累的优势所在。
另一个是产品问题。我们产品的概念是否站得住脚?如果可行,我们的品牌与产品便拥有显著优势,潜力无限,尽管可能目前的市场份额为零。
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从历史角度看,这个市场似乎不存在,我们为空白市场做准备是否合理?
因此,我们需要拆解“市场”二字,重新定义市场,并用创新及发展的视角审视它。这正是接下来我要引出的另一个工具。
 第三步,做大机会。
品类即品牌,用“NWD漏斗”做大品类、做强品牌,市场发展的过程就是品类创新和品牌成功的过程。
大家对销售漏斗肯定不陌生,但今天我不聊销售漏斗,我们聊聊市场漏斗。打个比方,“我”即是市场,“我”就是这个品类的代名词。那么,这个“我市场”到底存不存在呢?
我们平时说的市场是什么?比如,某街区的包子市场,这就是个市场。
包子市场怎么定义?有数量有金额,比如一天能卖500个,每个3块,市场大小就是1500块一天。
但这市场真的就这么大吗?也许别的街区,或者在意大利的某个街区,包子市场就为零。为什么?因为他们早上饿了吃披萨,不吃包子。
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方式或产品。我们刚刚的包子市场用一个专业术语叫“Demands”,它体现消费行为,反映的是消费结果。但要做大市场,得有发展眼光、创新眼光,不能局限在某个城市。比如意大利人早上吃披萨,但我们告诉他们有种更古老的吃法,把馅包里面叫包子,也许市场就有了。这叫作品类心智人群“Wants”
Wants和Demands之间,关键在于价格和可获得性,即解决两个问题:价格得亲民,还得买得到。
但还有个问题,就算包子一块钱一个,店开到家门口,人家压根儿不想吃,只想着吃披萨,怎么办?有一点是确定的,他们会饿,会想吃东西,但不一定吃包子。再往上一层,就是“Needs”,潜在消费人群。
这人群有多大?全人类。当然,面向全人类做产品是不现实的,但你得有远见。
现在,我们把包子替换成一款专业运动装备,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了专业运动员,普通消费者想不想购买?
有人会说,普通的运动小白有一个习惯,买得起的情况下,装备水平总是比运动水平升级得快。虽然用不上,但心理觉得有用,穿上就变牛了。不管水平是不是专业的,大家的本意是想拥有更好的装备。
有一门学问叫“行为经济学”,专门研究消费者怎么决策。以前的经济学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偶尔不理性,但总体还是理性。大家都知道这假设有问题,但找不到解决办法。直到行为经济学诞生,它认为消费者就是不理性,还建立了模型和系统来修正以前的经济学,让它更贴近真实的、情绪化的消费者。
人的思考和决策,其实靠两个系统:
系统一,是快系统,靠直觉、感觉。比如,“这产品真牛,我得买!”大多数消费决策比较爽快。
系统二,是慢系统,靠理性分析,这产品到底值不值得买,对我有多大帮助,对我是否有长时间的帮助。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用快系统思考,因为慢系统太费脑筋了。只有快系统被打断时,我们才会启用慢系统。
怎么打断呢?比如,我平常走路,根本不用想怎么转弯,闭着眼睛都能走。但要是路被挖断了,或者旁边有新店开张,锣鼓喧天,我就得停下来想想怎么走了。这就是打断。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可能原本并不知道这款专业的运动装备有多牛,但是你告诉他们这个产品的价值点,让他们看到,专业选手都在使用,成绩很好。他们可能会被打动,然后来买。这就是你打断了他们原来的系统,一些垂直的专业运动装备市场就是这么打开的。
第二,专业运动装备肯定比普通运动装备贵,它到底值多少钱呢?定什么价格消费者才会接受?
经济学家塞勒有个有趣的理论叫“心理账户”
比如,我们有个同事开蔚来的车,里面有个人工智能挂件Nomi,要5000多块。你觉得贵不贵呢?如果你把它当成车的一部分,能提升这么多趣味性,那就一点都不贵了。
你怎么给你的产品定价,取决于你用什么心理账户去买单。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上,价值可是完全不同的。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故事。两个销售员去非洲,一个说市场差,没人穿鞋;另一个却说市场好,因为没人有鞋。市场的发展,说白了就是品类创新和品牌崛起的历史,谁最先推出大品类或小品类,谁就成了那个品类的代言人。
想当初,大家都不穿鞋,后来有了草鞋,再后来,皮鞋、运动鞋都冒出来了。小的时候,我们只知道一种运动鞋,叫回力鞋,不管踢球还是打球,都靠它。慢慢地,运动鞋市场火了,篮球鞋、足球鞋、网球鞋……各种鞋应有尽有。特别是跑鞋,还细分出好多品类。
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市场的发展就是品类创新和成功的过程。
旗舰,就是升级增长方式。我们要在用户心智和机会空间里找到战略空间点,支撑未来3-5年的增长。用产品组合和系列不断强化用户心智,吃透市场。为什么有些公司打了爆品后业绩却像过山车,因为他们没找到可以立足的战略机会点。
旗舰的代表是什么?产品虽少,但每个系列都清清楚楚。做生意,不在于多,而在于有竞争力,跟用户沟通好,告诉他你的价值。零售视角下的旗舰,是更少的SKU、更清晰的用户沟通、更好的生意。

03

怎么赢?用“0-1-3准则”精确命中需求
产品要成功,首先得找对用户。产品创新,也得先找到目标用户和场景。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MOC工具(宏观市场Macro Market、自己的用户Own user、对手的用户Competitive user),不断迭代人群与场景,找到真正的目标用户。
可用户需求那么多,我们都能满足吗?时间紧、预算有限,怎么办?这时,KANO模型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对KANO模型也做了点小调整。我们把原本模型中的“具备度”改成了“投入度”,因为有些东西,你砸钱能做出来,但投入产出比太低就不划算了。同时,我们把“满意度”改成了“客户价值”,只有真正让用户满意并带来消费的价值,才是我们追求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了“0-1-3”原则。所有必备属性和期望属性,都不能落在用户不满意的区间里。至少得有一个属性做到极致,让用户特别满意,这样产品才有可能成功。而且,这个“1”不能乱放,得放在能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属性上。
至于魅力属性,它平时可能不太显眼,但当你用心做出一些小亮点、小惊喜时,用户就会特别满意。想象一下,一款产品,没有槽点,还有一个你特别想要的功能做得特别好,时不时还有小惊喜,这样的产品,你能不满意吗?
所以,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不在于性能指标有多牛,而在于是否打准、打透了用户需求,是否符合“0-1-3”原则。只有比用户更懂他们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详细参考文章:《为什么你的产品需求打不准?》)

04

怎么持续赢?用“钳形曲线”牵引组织能力改进
很多企业都很焦虑一个事情,刚推出一款成功的产品,对手就紧跟其后,辛苦创新后却转瞬即逝。我们如何才能持续胜利?
来看一个例子。饮用水竞品多、同质化严重,但农夫山泉为何依然火爆?一瓶矿泉水,怎么就让钟睒睒成了中国首富?
有人说,是“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广告语占据了用户心智,让它成功了。真的吗?肯定不是。有人说,关键是其强大的零售渠道体系,牢不可破。这才是原因,但还没有说到根本。
你以为是“农夫山泉有点甜”广告做得好,其实背后是销售渠道强,你以为是他的销售渠道强,再深挖,其实是它的成本低,然后通过对渠道的补贴,才能把渠道做强。
找企业竞争战略时,我们常纠结于是差异化还是规模成本。其实,我简化了,所有企业都只有一个竞争战略——钳行曲线。
市场初期,竞争优势分两类:用户价值上的差异化(用户侧优势)和供给侧优势。农夫山泉的“有点甜”背后是更健康的天然水,但随着市场成熟,用户侧差异化会变小,但不会消失,因为有用户黏性。此时,供给侧优势就凸显了,如全价值链低成本、高性能、高质量和快速响应。
唯一例外是奢侈品行业,用户侧价值始终高于供给侧。但除了奢侈品,各行业都符合这曲线。进入市场时,若没有特别的供给侧或技术优势,最好先差异化。打出成果后,得尽快构建供给侧优势。记住,每个行业的价值链特点不同。比如,矿泉水的水源地很关键。
苹果为何卖得贵?因为它在零售、体验、端到端协同上都做到了极致。乔布斯解决了差异化创新问题,库克则守住了供给侧。两人共同践行了前行企业战略,象征意义深远。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什么是旗舰?
打破增长瓶颈,才是真正的旗舰。旗舰不只是“爆品”和“大单品”,而是既有用户心智、又有生意空间的产品组合,用更少的SKU、更清晰的用户沟通,做到更好的生意。
在哪打?旗舰突破,组合收割。
第一步,找到机会。跳出自己的产品,用“产品作战地图(Product Operation Map)”打开战场,清晰了解战场的地形、敌人的位置、我们的位置。
第二步,选择机会。当传统的市场机会选择工具失效,要用发展、创新的眼光找机会,使用面向发展、面向创新的机会选择工具“DO-SPAN”。
第三步,做大机会。品类即品牌,用“NWD漏斗”做大品类、做强品牌,市场发展的过程就是品类创新和品牌成功的过程。
怎么赢?从用户需求到组织能力。
首先,用MOC工具(宏观市场Macro Market、自己的用户Own user、对手的用户Competitive user),不断迭代人群与场景,找到真正的目标用户。
其次,用KANO模型与“0-1-3”准则,打准打透用户需求。
最后,用“钳形曲线”牵引组织能力改进,从胜利到胜利,从偶然爆品到代代旗舰,在责任与能力建设上,都落到组织进行承接。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




乔诺聚焦洞察中国企业增长的实操经验,联合多名跨国企业经营实战专家和前高管,推出《旗舰产品训战营》,旨在助力企业以差异化竞争力,突围大市场。

为帮助更多企业从容应对市场,乔诺加强了企业短期应对、中期生存、长期建设的思考,最新课程如下:

2025课程

开课日期

极致成本公开课
1月10日
杭州
1月16日
杭州
采购公开课
2月24日
上海
突破性增长·DSTE®训战营:把战略变为现实
3月14-15日
上海(ToC)
3月21-22日
深圳(ToB)
商业领袖训战班:商业领袖承重,战略就靠谱了
1月12-13日
上海
业务冲锋·活力训战营:通过有效的活力机制,让业务团队嗷嗷叫
3月14-15日
深圳
旗舰产品训战营:以差异化竞争力,突围大市场
2月18-19日
深圳
3月21-22日
上海
旗舰战役操盘训战营:打赢旗舰爆破战,攀越增长新巅峰
2月28-3月1日
上海
店效倍增训战营:用样板点的胜利,赢得全局的胜利
2月24-25日
深圳
大客户突破训战营:让大客户成为企业高质量增长的引擎
3月21-22日
深圳
极致成本训战营超越竞争,实现产品成本的绝对优势
2月16-17日
上海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咨询



关注乔诺之声

让有追求的企业 实现长期有效增长

点击“阅读原文”详细咨询

欢迎您的点赞、分享、在看


乔诺之声
【旗舰时代】开年直播,组团学习营销武器包,联系小客服领取~ 20万+企业家高管的学习社区,集成先进管理思想,深度剖析经典案例,解答企业实战疑惑,读懂中国式增长,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