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先利他才能利己

文化   财经   2024-12-25 11:09   上海  
观点 | 汪澜,乔诺供应链首席专家
整理 | Florla  责编 | Lisa

前段时间,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消息引发热议。

其实比亚迪不是唯一一家要求供应商降价的车企。

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汽大通也向其供应商致信,提出降本10%的目标。

不只汽车行业,当下各行各业都面临来自客户要求降本的压力。一家企业是否具备持续降本能力,似乎已经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分水岭。

但成本管理,先利他才能利己。不能牺牲供应商、员工及企业自身利益,在这个大前提下,企业怎么做好成本管理,构建断崖式成本竞争力呢?

如何走出成本管理的认知盲区?

如何把极致成本的文化,从顶层一直传递到组织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如何从原来3%-5%的降本,实现10%以上的降本收益?

如何用科学的打法,实现成本攻坚战的“降维打击”?

(在《2024中国式增长年度论坛》中,乔诺供应链首席专家汪澜老师做了主题为《挑战物理极限,构建断崖式成本竞争力》的分享,以下内容来自本次分享。)

01

企业生死存亡的分水岭

在大众的认知中,苹果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应该都发展良好,但今年与这些“果链”上的合作伙伴交流时发现,其心态已发生转变,担心明年、后年自己企业是否能活下去、能否在“果链”伙伴厮杀中,仍然还在牌桌上。

在手机行业,70%以上利润都囊括在苹果,正因为苹果有如此高的利润,才能支撑其持续创新,而创新的背后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共赢。

作为“果链”中的一员,要想搭上苹果这班高速列车,就必须和苹果一样持续成长,如果协同不了,那就必须下车,很快就会被淘汰。因为苹果从来不是独家供应,在其资源池里总是有后备且不断培育新人。

在如此竞争态势下,如何真正活下去也成为供应链上下游玩家们面临的共同话题。

成本没有竞争力,因为成本难题,这些企业要么 “活不下去”,要么“活得不好”。

某家大型物流装备ToB企业,每次投标会发现竞争对手的中标价和自己的成本是一样的,基本上处于拿单即亏钱的状态,直接面临企业生存问题。

ToC企业更多面临“活得不好”状态:很多企业在前有标杆、后有竞争对手追赶的场景下,随时都可能被替代,这时候构建成本竞争力是最迫切的事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如上述所言,也有企业通过极致成本管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标杆企业,即使受到美国制裁打压,纯利润依旧能保持在6%-10%水平,短短两三年又满血复活,复活过程中利润一直攀升,保持在两位数。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值得探究:

第一 ,将极致成本追求作为公司战略。

第二 ,极致的目标成本驱动。

第三 ,实施全面成本管理。

02


转变认知:避免三个认知盲区

对于那些每年降本3%-5%就觉得很不容易、很满足的企业,其实是陷入了成本管理的认知盲区。

盲区一:降本就是采购的事。

很多企业每年降本时,老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采购。单采购降本,就只能给供应商压价,压了供应商之后,供应商怎么办?偷工减料。

二十年前标杆企业也是这么干的,但这么干之后给标杆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公司抓成本,采购压供应商,供应商偷工减料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质量出了问题之后,所有的来料入库变严了,可能之前是抽检,后面变成全检,全检之后上线再检,甚至再加一道防线。层层加码后,交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于是标杆企业就有了一句顺口溜:“今年成本年,明年质量年,后年交付年,年复一年,三年一轮回”。

盲区二:降本段到段。

很多企业确实很重视成本,在抓成本过程中每年都有成本KPI,但所有的KPI都是卷积式管理。

什么是卷积式管理?

各个职能部门先报今年要完成多少,报完以后,公司领导再一起打合确定,觉得大家报的比去年有所提升,比去年更加激进了,还认为团队在成长。

但这种自下而上定成本目标的方式,缺乏外部视角。即便降了5%,比去年的2%进步很大,但是竞争对手可能已经降了10%,最终还是解决不了利润问题、业绩支撑。

我们还看到很多企业每年年初分KPI时,基本上是研发设计降本给一个指标,采购给一个商务降本指标,制造给一个制造降本指标,所有的平台部门都给指标,每个部门想着干自己的事。

研发不会想采购导入的二供给产品带来的价值,也不会想快速地把二供在产品上去验证落地,因为那是采购的事,把自己的降本指标完成就结束了。也有可能研发和采购比较紧密,难兄难弟合起来干一件事,确实成本降下来了,但伤害到了制造,让产品的制造极其复杂,综合成本不降反升,最终导致利润不达标,这都是段到段降本产生的问题。

盲区三:高端产品,成本不重要。

很多企业一把手觉得高端产品降本不重要,或者说自身所处赛道很好,成本不重要,都会有这样的阶段。

例如:2022年,我们与L企业董事长交流访谈时,当时他希望帮助他解决的是交付问题,同时他非常坚定地认为他们的成本管理不是第一位,因为赛道和其他企业不一样。

时隔几个月再次交流,这位董事长的想法改变了,他说今年要帮他把成本搞定。

仅仅几个月时间,思想就转变了,为什么?追兵上来了。但是这个思想的变化,并不能马上传递到N-1层或者N-2层乃至全员。因为公司太大,思想对齐极其困难。

例如,L企业做内饰的高管曾说,他们后排的小桌板比迈巴赫的小桌板还薄0.1厘米,当我们问他为了这0.1厘米,良率牺牲了多少,他说这个不重要,因为他们的车就是要做出来室内的体感好。

我们再往下问:这个车是否卖出来迈巴赫的价格?消费者坐在后排打开小桌板的时候,真的可以感觉到0.1厘米带给他舒适感的价值了吗?显然都没有,这就是典型的过设计。

所以构筑成本竞争力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刷新自身认知过程。

在上下统一思想,扫除了认知盲区之后,如何通过科学方法论有章法的集成作战,在极致成本战役中取得胜利呢?我们一起看看一家净水器A企业的案例。

03

发动一场极致成本战役

第一、定锚点:成本探底。

定锚点是从新产品定义和立项开始,设定高挑战的目标成本,做到起点即巅峰。

我们刚开始接触A企业时,其商用机产品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成本没有竞争力,销售卖不动。

他们内部研发、采购、制造等多领域进行多轮研究,设定了25XX元目标成本,掘地三尺,最后也只能做到2000元,但销售给的要求是这个产品成本不做到1600-1700就根本卖不出去,中间有几百元的差距。

我们结合目标成本设定方法论——“LEI模型”,从竞争视角、利润视角、自我改进视角,三个视角进行审视,自上而下设定目标成本,最终设定商用机目标成本为16XX元。对准这一目标,各领域深挖降本机会,最终这款新产品实现降幅达20%+。

第二,找机会:成本长城分析、外部视角很重要。

在实现16XX目标成本过程中,引入外部视角至关重要,也就是要不断地洞察、看竞争、看友商。

每个企业都不缺看竞争、看友商,特别是研发和企划,每年会不停分析竞品有哪些优劣势,但是存在一种“PPT文化”,用PPT分析出来我们的产品竞争力在哪里,竞争对手的产品竞争力在哪里,分析后就变成了自己产品比别人好,即使自己产品价格比别人价格高,也会自我解释说是自己产品的设计和别人不一样,这种设计是创新。但是忘了市场在哪里,竞争对手在哪里,归根结底还是在闭门造车。

为了避免这种“PPT文化”,要用成本长城做竞争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一目了然的用量化、可视化的看板,让所有人看到当前我们产品成本各领域所处的优劣势。同时,用成本长城进行成本分析的过程,不仅是在找差距,更多是在找改进机会。

成本长城分析的过程就是一层一层剥洋葱,越剥越清晰;最后,要有改进方案和方案推进落地计划,这就是成本长城分析的威力。是让团队真正从外部视角打开思维、集成作战的最有效工具。

第三,抓落地:ECRS+AT。

A企业在成本长城分析中,剥洋葱时发现自身产品在物料、制造、库存等多模块与对手存在26%以上的差距。于是将这几个模块作为重点,继续往下剥洋葱,找到PCBA、机体组件等模块的具体差距,最后在部件中找到降本机会点,结合ECRS+AT方法论推动落地变现。

“ECRS+AT”方法论,就是要不断问自己,哪些环节可以不要,哪些环节可以替代,哪些环节可以优化,哪些环节要集成聚量通过商务降本,哪些环节通过制造优化工艺降本,在问的过程中把机会变现。

04

构建断崖式成本竞争力

为方便理解,我们结合A企业在品类和制造的降本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1:基于产品领域找机会,找落地——品类降本。

原来A企业纸箱成本比同行贵30%,但贵而不自知,因为他们每年招标只取报价最低的一家供货,不可能比别人贵,这是他们的感知。经过一系列关键动作,实现降本30%以上,年降本收益超750万。

关键动作一:材质聚量归一。

在辅导过程中,我们把A企业所有的纸箱规格型号打开,发现规格型号特别多。我们建议把所有纸箱按照应用场景归类,比如哪些是内部运输使用、哪些是维修使用、哪些产品外包装使用。

原来他们有12种材质,分了场景之后,大胆要求必须归一到5种,最后他们归到了3种,这就解决了聚量问题。

关键动作二:资源池梳理,引入鲶鱼、激活静态。

聚量这个动作,让大家打开思维和视角,对供应商资源梳理有很大促进作用。大家首先分析周边消费类产品厂家用哪家纸箱供应商,这个分析过程中,他们突然脑洞大开,原来现在的纸箱供应商外,还有很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希望跟自己合作,这些企业的规模、营业额、业务量以及客户都比现在的资源好且成本有优势。以前大家的认知是自己公司的规模比美的、苏泊尔这类企业的业务量小太多了,不敢想象这些大企业供应商还能给自己有竞争力的合作支持。

梳理资源池,打开视野之后,把真正健康、有能力的鲶鱼引入到了公司,对公司质量提升和交付速度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关键步骤三:集团需求打包。

引入新供应商后,A公司把整个集团下的各个子公司所有用的包材,全部编码再一起打包。打包过程中,在现有的资源里进行整体的新降本方案策划。

关键步骤四:方案策划。

招标降本方案策划必须“一人一个药方”,不同供应商要有不同的沟通话术;在达成我们目标前提下,对供应商的诉求如何应对也是要重点策划;降本必须是双赢、不是硬压。

经过这种策划以后,A公司做了一锤定音式的招标,降本30%+。所以说每家企业的包材都是“矿”,都有大量机会可以挖潜。

“挖矿”过程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极致成本目标牵引。

第二,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聚量动作,利他才能利己。“利他”是不把问题和困难都交给供应商干,而是要交给自己,交给了自己就相当于你自己有了收益,能力上的收益以及实实在在的利润收益。

第三,策划一定要找准对象。对象是谁,为什么他能够进来做鲶鱼,为什么他能够带来收益,要给新准入者和老供应商都设限,设门槛,达不到门槛的供应商就没有合作机会。

第四,避免以项目型去招标,而是走框架招标。这样供应商也会认识到:这一次不积极应对,可能丧失的就是一年的新项目合作机会。这个损失比丢掉某个项目的损失大太多,所以就会高度重视,竭尽全力获得份额,自然我们也就达成目标了。

案例2:基于产品领域找机会,找落地——精益制造。

很多企业每年都在做精益制造,觉得精艺制造已经把水挤干了,没法降本了。但只要在产线走一圈,会发现很多工艺工序还有优化空间。

为什么?因为精益制造更多是在制造小领域发力,没有做端到端降本。制造环节不是孤岛,一定要跟研发设计、供应商的物料管控协同作战,协同中把每道工序如何精进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自然还会找到段到段的降本空间。

并且我们每年都有新产品量产,每个产品的工艺工序都有优化空间。制造环节只要协同。就一定会有收益产生。A企业从工艺优化和工序优化入手,实现2位数降本收益。

例如,工艺优化,把自主自动线转变成自动自动线,作业工时效率提升30%。工序优化,去除冗余工序,缩短作业工时和人员。

正是因为有了目标成本牵引,倒逼制造环节降本,过程中不断向外看,大家一起思想碰撞,碰撞过程中,不仅看到了差距,自身能力也在成长。

A企业董事长也总结了其成本管理取得显著成果的三个关键:

第一,一把手足够重视。有没有把成本作为公司战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去构建。

第二,端到端成本管理。打破部门墙,降本不再是采购或者研发或者制造单部门的事,要把极致成本的文化,从顶层一直传递到组织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第三,集成作战。通过一套科学方法集成作战,取得降本效果远超预期。

希望以上分享,能为大家提供一些降本思路,助您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 “断崖式” 成本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




乔诺聚焦洞察中国企业增长的实操经验,联合多名跨国企业经营实战专家和前高管,推出极致成本训战营,助力企业超越竞争,实现产品成本的绝对优势。


为帮助更多企业从容应对市场,乔诺加强了企业短期应对、中期生存、长期建设的思考,最新课程如下:


2025课程

开课日期

业务冲锋·活力公开课

1月8日
上海
采购公开课
2月24日
上海
突破性增长·DSTE®训战营:把战略变为现实
3月14-15日
上海(ToC)
3月21-22日 
深圳(ToB)
商业领袖训战班:商业领袖承重,战略就靠谱了
1月12-13日
上海
业务冲锋·活力训战营:通过有效的分配机制,让业务团队嗷嗷叫
3月14-15日
深圳
旗舰产品训战营:以差异化竞争力,突围大市场
3月21-22日
上海
旗舰战役操盘训战营:打赢旗舰爆破战,攀越增长新巅峰
2月28-3月1日
上海
店效倍增训战营:用样板点的胜利,赢得全局的胜利
2月24-25日
深圳
大客户突破训战营:让大客户成为企业高质量增长的引擎
3月21-22日
深圳
极致成本训战营超越竞争,实现产品成本的绝对优势
2月16-17日
上海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咨询



关注乔诺之声

让有追求的企业 实现长期有效增长

点击“阅读原文”详细咨询

欢迎您的点赞、分享、在看


乔诺之声
【旗舰时代】开年直播,组团学习营销武器包,联系小客服领取~ 20万+企业家高管的学习社区,集成先进管理思想,深度剖析经典案例,解答企业实战疑惑,读懂中国式增长,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