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话的文化气息》

美食   2024-10-24 09:31   浙江  

(杭城夜景)


随着杭州的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杭州话却日渐式微。


周围许多人虽然都是杭州本地人,但是他们对杭州话的逐渐衰落并不介意。他们认为杭州方言跟其它方言比,实在难听。


苏州话软糯糯的,称为吴侬软语。况且有评弹这种艺术表演在,苏州话不会消失;上海话和宁波话有强大的地域优势,尤其是上海话,过去会说上海话是种优越感,现在也一样,影视剧还有沪语版的,当然不会消失。其它方言都有自己的阵地,例如宁波说有甬剧,金华有婺剧,四川方言更是强大……唯独杭州话,发音生硬,即便也有杭剧,但是连杭州本地人都不爱看。所以说,杭州话迟早会消亡。


虽然有不少杭州人努力在挽救杭州话的尴尬境地,譬如建议小学生学杭州方言;搞杭州话说唱,等等,但是势单力薄,连杭州公交用杭州话报站都弄不起来。


有人说,杭州话缺少文化成分,原本就是河南中原方言与吴越方言糅合而成的,消亡就消亡吧!对此,老老葛不能同意。


(西湖曲院风荷)


杭州话还是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举一些例子:


1、兮兮


今天在小区里碰见老王,寒暄几句。老王说:“气象台说杭州入春了,不过天还是兮兮的。”


旁边小张是外地人,听不懂,问道:“冷就是冷,怎么还有个西啊东啊?”


老王故作玄虚地说:“这你不懂了!我们杭州人讲话很精确的,冷有程度的,可以测量,所以叫冷CC。”再三询问,老王也说不清了。


小明对同学说:“上卯子我到宋城去耍子儿,宋城里头有间鬼屋,走进去木佬佬兮兮喽!”


小李对同事说,最近不晓得啥原因,身上发出一颗颗红点,兮兮的。


八十年代,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吹个大背头、穿条牛仔裤,手里拎一只声音大大的双卡录音机的年轻人招摇过市。人们就说:“格老倌真当兮兮。”


医生对王大伯说,他的化验单上有很多箭头,还要继续检查。弄得王大妈天天紧张兮兮。


杭州话里会有很多“兮兮”,这就是杭州话的古风。


古汉语《离骚》中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兮”是语气助词,没有意义,相当于“啊”“呀”。


杭州人如果说:“今天很冷兮……”太文诌诌了,不是口语,于是再来个“兮”,这就口语化了。


看看,杭州人简单的一句话,有文化吧!


(秋天的西湖日出)


2、气数


会说“气数”这句杭州话的人,年龄至少要五十岁以上,否则不但不会说,而且很可能听都听不懂。

两个大妈逛街,看到几个年轻女伢儿天气还不热,个个穿着暴露,有的赤胸露脐,有的穿着膝盖上有窟窿的裤子招摇过市。一个大妈对另一个说:“格卯的姑娘真当嫑好啦!”另一个说:“气数!”

张大伯说:“格门人家,儿子嫖娼,女儿三陪,爹娘管都管不好,唉!真当人家屋里活气数。”

有个年轻人养了一只狗,费尽心思,经常抱着它上街,嘴里还念叼着“乖乖儿子!”边上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妈看不惯了,轻轻说道:“人家屋里活气数!”

过去杭州人表示对某件事物看不惯、不可理解,或者表示怨愤;认为某种违反常理、不可思议、非常感慨,都会用这“气数”二字。

有时候为了加强语气和程度,还会变成“活气数”、“人家屋里活气数”等等。

那么这“气数”二字是哪里来的呢?

气数,原本是指一个人、一个家庭、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运势过程,按照星命论人、家庭、国家都有一种运和气在主宰盛衰,其中运就是指天干,气指的是地支,结合起来就叫运气,所谓“气数”就是指主宰祸福吉凶的运气。所以气数代表一个人或者国家的盛衰象征。

有句成语叫“气数已尽 ”,气数就是指命运。形容人或事物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聂绀弩《论封神榜 》中有“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三国演义》中有“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尽。”“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姚雪垠《李自成》中有“大明气数已尽,四下起火,八下冒烟,崇祯的龙椅早就坐不稳啦。”

看看,杭州人简单的一句话,有文化吧!

3、在乎理当

小区里老张和老王因为一点小事情起了纠纷,道理在老张一方,老李也感觉到自己理亏,开始沉默无语。老张却得理不让人,依旧喉咙梆梆响,吐沫横飞。格晨光平时好管闲事、打抱不平的“炮煞鬼”王大妈站了出来,对老张说:“好了!好了!在乎理当,在乎理当。”周围的人也都附和地说:“是的,是的,在乎理当。”于是老张也就偃旗息鼓,一片乌云散了。

又譬如:隔壁胡大伯喜欢喝点老酒,他老伴从来不过多干涉,有晨光老头儿控制不住自己,他老伴只要说一句:“老头儿,在乎理当呵!”胡大伯立即放下酒杯了。

啥叫“在乎理当”?“在乎”是“不在乎”的反面,就是“在于”或“介意”的意思;理当就是“理所当然”的意思。什么理?就是中国人常讲的“中庸”,不偏不倚,不矫往过正。凡事注意分寸、适可而止、讲究适度,过犹不及。这就叫“在乎理当”。

简简单单的一句杭州话,充满了哲理。无论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炒股理财、上网游戏、手机群聊、人际交往,甚至国家大政方针,都要讲究一个“在乎理当”,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看看,杭州话有文化吧!


追根溯源,我们总能找出杭州话的文化底蕴。


(秋色中的杭州保俶塔)


杭州话不但有古风,还有洋气。


弄堂口老李酒足饭饱,香烟一根,茶一壶,同人家吹腮几:“这几天朝鲜跟韩国闹得很厉害,看格个吞头势,要打仗得啰!”


小区里张大妈喜欢轧是轧非,有一天对李阿姨说:“隔壁姑娘儿同对面的那个小伙子专门出去靠位儿,看吞头势到门得。”


吞头势”在这里是趋势的意思,是舶来品,洋泾滨英语。“吞头势”(tendency  趋势 ,倾向)。上海开埠后,洋泾浜英语流行,自然也流入杭州了,于是杭州话里也沾了洋气。


墩白儿当补食吃”

中国人讲究吃,“民以食为天”嘛!于是吃饭之外到处可见“吃”:“吃不消”、“叫闭门羹”、“吃官司”、“吃回扣”、“吃牢饭”、“吃枪毙”、“吃醋”、“吃亏”、“吃透精神”……时时处处都有吃。杭州话里,还有一个“吃墩白儿”。

  

那么,“墩白儿”是啥东西呢?所谓“墩白儿”,是指用隐晦隐约的、似是而非的、似此实彼的、似褒实贬的语言拒绝、挖苦、讽刺、否定对方。譬如小区里张大妈五音不全,却偏爱唱歌,每天清晨就在院子里嚎,吵得四邻八舍不得安宁。邻居老李忍无可忍,一天笑着对张大妈说:“啊哟!你啦!真当是我们小区里的百灵鸟啦!我们听了饭都忘记吃了!”张大妈听了说:“哪里!哪里!我还要好好交学喽!”旁边李大姐掩口葫芦而笑,低声对旁人说:“她墩白儿当补食吃了!”


“墩”,音dun,杭州话念den。除了作名词有土堆、大木块意思外,它作动词还有重重地放下的意思,杭州话叫搡。说墩话,是狠狠地拒绝、否定的意思。《金瓶梅》第五十八回中,潘金莲抢白她老娘,老娘走后,潘金莲对旁人说:“俺娘那老货又不知道,走来劝甚么的驴扭棍伤了紫荆树。我恼她那等轻声浪气,教我墩了她两句,她今日使性子,回家去了。”这里就用了“墩”字。那么,“白儿”又是啥呢?

  

原来“墩白儿”是沪杭一带人在“墩”的基础上,由洋泾滨英语double 演变而来的。


英语double,洋泾滨念“墩白儿”,加倍,翻一翻的意思。过去赌场中,有的赌徒赌技不高,但赌瘾实足,一听人家叫“墩白儿”(赌注翻倍),劲道来了,立马跟进,于是输了个精光滑塌,旁人就会说:“他又吃墩白儿了。”当然,这个“墩白儿”要吃得倾家荡产的。慢慢地,这句话就流出了赌场,活跃在杭州人语言中了。诸位,怎么样?杭州话真的是与时俱进的,不但有汉文化底蕴,还有外来因素呢!


总而言之,应了一句老话:“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杭州话的产生有它的历史渊源,如果杭州话消亡,也说明这块土地上已经不适宜它生存了。按目前趋势看,无可奈何了!

长按二维码  关注老老葛说


老老葛说
土生土长的杭州人 说杭州话 讲杭州故事 讲聊斋故事 说时政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