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种饮食能诱发自闭症

文摘   2024-11-22 07:04   日本  
自闭症曾经是一种罕见疾病,上个世纪末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而仅仅20多年变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常见病,在儿童中发病率超过2%。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估计:中国约有1000万名自闭症患者,其中儿童约200万。

那么为什么自闭症会越来越多呢?自闭症是遗传的吗?
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就开始互相甩锅,责备对方基因不好,也有人怪罪于疫苗、重金属等问题。这些争论甚至在国际刊物上都有过旷日持久的争执。
最终,重金属原因和疫苗原因都逐渐淡出了自闭症凶手名簿,而一个更关键的因素——饮食浮出水面。不管是妈妈孕期和哺乳期的饮食,还是孩子离乳后的饮食,都在自闭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 生命早期不良饮食升高自闭症风险
孕期高脂饮食产下自闭症后代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自闭症造模方法之一。

动物研究发现,母鼠孕期和哺乳期高脂饮食,后代雄性小鼠青春期时会出现自闭症样行为表现,包括重复行为增加和社交互动减少。转录组学分析表明,这些雄性小鼠额叶皮层中有48个ASD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大脑整体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但额叶皮层和海马体的甲基化水平增加。【1】
如果母鼠断奶后(青春期)就开始高脂饮食,体重会明显增加,一胎产仔数减少,产下的后代体重也更重。对后代的影响除了体重,更多在行为和认知方面,而这是我们更加关心的问题。高脂饮食母鼠的后代雄性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自闭症样行为,比如攻击性增强,社交互动减少(包括嗅觉探查和探索新同类),重复行为增加,认知僵化。而且,这些小鼠的性动机受损,在自然环境下与异性同类互动的时间显著减少,与嗅觉测试的结果一致。低蛋白质饮食母鼠的后代雄性小鼠表现出攻击性增加和社交互动减少,不过平均体重正常。相关分析还显示:自闭症严重程度与体重呈正相关。【2】
生理分析发现,高脂饮食母鼠的后代雄性小鼠血液催产素含量增加,嗅球107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比如多巴胺2型受体表达增加),其中约30%与自闭症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有关,5个基因与攻击性行为有关,约20%的基因与内分泌学和激素信号传导有关,32个基因与新陈代谢和能量稳态有关,表明母体高脂肪饮食( HFD) 对后代生理机能的破坏性通过某些与发育相关的基因修饰相关,并对后代会有相对长期影响。

高脂肪的高热量饮食是现代社会的饮食主流,也被称为西式饮食,青少年儿童多数人一旦中招就会难舍难离,当然也是全世界肥胖率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很多家长不怕孩子胖,总说太瘦了,给吃点好的吧,结果会一步一步自己带着孩子走向难以返回的人生难旅。
人类调查发现,母亲孕前肥胖会增加后代自闭症(风险加倍)和其他发育障碍风险;孕期体重增加超过推荐值也会显著增加后代(特别是男孩)的自闭症风险;妊娠糖尿病也会增加后代的自闭症风险。【3】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每天饮用1罐以上无糖苏打水(或通过其他途径如代糖摄入177毫克以上/天阿斯巴甜),男孩诊断为自闭症的风险增加214%。推测可能与阿斯巴甜代谢产生的甲醇(可进一步代谢为甲醛)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有关。【4】
以上研究均提示:产前高脂饮食摄入不仅会影响母亲的体重和代谢,还会影响后代(特别是男性后代)的大脑发育和行为认知发展,增加自闭症风险。产前阿斯巴甜(各种无糖甜饮料中放入的甜味剂)摄入也会升高自闭症风险。
产前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高脂饮食对于大脑的影响很容易理解。那产后的婴儿呢,离乳后独立进食时,饮食还会影响自闭症吗?
二. 儿童期不良饮食引起或恶化自闭症症状
一项大规模宏基因组研究(247名儿童,91名自闭症)探讨了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诊断以及饮食之间的关联。其结论是自闭症诊断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并无显著关联;自闭症谱系相关的行为(如重复受限行为或兴趣、感官偏好和社会情感)与饮食多样性减少有关,其实这反过来又与微生物组多样性降低和大便稠度松有关。研究者认为,与ASD相关的口味偏好和行为导致饮食多样性减少,引起肠道微生物改变,进而介导了自闭症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联。【5】自闭症相关饮食可能才是自闭症儿童症状恶化的关键原因。

断奶后高脂饮食的自闭症模型小鼠( BTBR ,雄鼠)的自闭症相关行为明显更加恶化(与对照饮食相比),表现为认知僵化增加和对社会新奇事物的偏好降低,自闭症严重程度更高,且与体重呈正相关。研究认为,高脂饮食对自闭症的这种影响可能与下丘脑中多巴胺信号因子的改变有关。【6】
3月龄的C57BL/6J雌性小鼠,进行连续三周的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后,社交回避显著增加(无论对对熟悉小鼠还是不熟悉小鼠),重复行为增加,海马依赖性的记忆能力减退。【7】
这些发现提示,不仅鼠妈妈们高脂饮食会增加后代雄性鼠宝宝自闭症风险,小鼠们自身高脂饮食也会升高自闭症风险,加剧自闭症严重程度。

三. 饮食问题在自闭症恶化中的关键作用
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存在更明显的食物选择偏好(核心特征是食物恐惧症,即对没吃过的食物的排斥,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挑食)。他(她)们更可能有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问题,更偏爱精加工的淀粉类食物、零食和加工食品,而排斥蔬菜、粗杂粮和蛋白质。与同龄正常发育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约91%缺乏膳食纤维,约75%有食物恐惧症。【8】

父母有食物恐惧症也会影响孩子对食物和事物的关切,对于自闭症儿童,感觉异常可能是他们的食物选择性的主要原因。约41.42%的自闭症儿童存在听觉过敏,对某些正常人充耳不闻的声音高度敏感(洗衣机,空调,微波炉,水龙头等),自闭症儿童的口腔敏感性也明显不同于正常发育儿童。
对于儿童食物恐惧症,嗅觉(smell)感知的作用可能大于味觉(taste)感知,而自闭症儿童的嗅觉感知不同于正常发育儿童。有研究认为对食物的嗅觉感知异常可能是自闭症孩子食物选择症的重要诱因。【9-10】这与高脂饮食母鼠的雄性后代出现自闭症样行为和嗅球基因表达异常的发现一致。
如果多样性少的低质量饮食是自闭症自闭症恶化的关键原因,那么改变饮食,提升饮食质量能不能改善自闭症呢?
四. 自闭症干预中饮食控制的关键作用
一些研究显示饮食干预能改善自闭症,而也有一些研究并没有发现改善效果。且究竟限制食物中的哪种因素(比如麸蛋白、酪蛋白还是糖?这些至今还没有定论。
为什么在这样的研究中会得出模棱两可或者自相矛盾的结论呢?根据食与心研究室十几年来的研究,不管通过哪种方式干预,饮食调整都是重中之重。在研究室十多年的经历来看,能够果断坚持饮食改善,绝不在效果出来之前做任何改变饮食妥协的家长少之又少。而凤毛麟角的那些少,让家长们真正认识到了 有志者事竟成 的真谛。前边的内容说过,自闭症在胎儿发育期间就有可能开始了脑发育异常的模式和基因修饰,因此改变也必须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纠正过程。人的表观遗传是随着饮食和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而变化,长期坚持改变饮食,对自闭症的治愈是必不可少的。
益生菌能帮助自闭症孩子修复肠道菌群,提升肠道屏障功能,促进大脑、认知和行为发育,这种效果已经得到大量动物实验验证。但具体到不同的自闭症儿童,益生菌能发挥多大作用更多要看孩子的饮食。可以明确的是自闭症的孩子大批出现不是本能的教育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食育欠缺开始。

10多年来,几十位坚持菌群调整+饮食干预(戒甜和加工食品)+生活方式调整 + 体育体能锻炼的自闭症儿童已经恢复正常发育,可以跟正常发育儿童一起上学,老师完全看不出差别,有的孩子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个过程虽然对一个个体来说一生的十分之一走过来,但是对一个家庭和社会来说,这是一个跨越世纪的进步。
10多年的观察和研究积累,已经让更多人相信这个问题就是肠道菌群和饮食的问题,因此当下如火如荼的肠道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在全国开始广泛开展,人们确认了行为和认知能力在菌群结构变化之下的变化,我们还能说这个病是不治之症吗?
单纯考虑菌群改变,而不尝试改变自闭症儿童的饮食(比如只吃面条米饭等精加工面食),即便补充益生菌,抑或粪菌移植,也不容易看到长期稳定的进步,而更多人发现刚开始有效果之后再也看不到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如此肯定坚实的科学研究结论并不让人能够信服,而大多数人甚至去给孩子申报残疾人的指标,而让孩子带上这顶不光彩的帽子终生失去更多的竞争机会。肠菌移植也好,服用益生菌也好,最重要的还是改变饮食,强迫孩子吃他们过去拒绝的优质食物。

食与心十几年的研究中也遇到很多令人欣慰或痛心的案例,妈妈想要菌群+饮食干预,但爸爸和老人都不愿意限制孩子的饮食,孩子依然保持着自闭症的典型特征,甚至孩子青春期发育成熟后还出现冲动和攻击性问题。而当初同时开始干预的孩子,已经有上重点学校了。为此,食与心的老师经常反反复复强调,自闭症不是不治之症,自闭症不是不治之症,自闭症不是不治之症!

食与心温馨总结:
自闭症的确不是一种遗传疾病,家长男女双方无需对其发生负基因上的责任,同时它也不是不治之症,异常的肠道菌群和功能失调的菌-肠-脑轴才是自闭症的关键原因。而导致菌群发育异常和自闭症发病率飙升的关键因素则是人们一直忽视的不良饮食,特别是高脂饮食。
别忽略科学家们用各种动物研究造模自闭症和对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研究。在动物和人类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胎儿发育期,如果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孩子跟自己今天吃的每一口东西都密切相关,那就会承担未来的无法承受的风险。在食与心实验室的多年研究中确认,自闭症家庭近80%会解体,自闭症个体在成年阶段出现暴力倾向的概率超过60%,这些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
妈妈孕期就肥胖,或者孕期或者哺乳期爱吃香甜可口的高热量食物导致妊娠体重增加超过标准区域值,或者产后进补各种高脂的所谓催奶食品,不仅会增加妈妈的体重,还会扰乱孩子的肠道菌群发育和菌-肠-脑轴发育,进而影响大脑和行为认知发育,升高后代(特别是儿子)的自闭症风险(女儿更易出现代谢问题)。而且研究发现,自闭症家庭成员患抑郁焦虑的水平更高,而自己的焦虑更不可能带出一个健康的孩子,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离乳后,不少孩子可能开始有食物恐惧症,拒绝使用没吃过的食物,像老人一样偏爱好咀嚼感好且口感好的食物(往往是精加工食品。而香甜可口的高热量但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也会阻碍肠道菌群发育,增加孩子出现自闭、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攻击性和焦虑等问题的风险。很多家里有孩子的人经常会接受朋友同事们的礼品馈赠,某些礼品实际上是孩子的夺命食品。不要接受任何人给孩子送来的零食!
对于原本就有自闭问题的孩子,他/她们的食物恐惧症往往更严重,往往只食用少数几种食物,比如只吃面条,不吃菜也不吃肉。而这种多样性小的低质量饮食与他/她们的自闭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虽然这样的饮食依然能让他/她们长成大人的样子(身材高大),但他/她们的头脑和认知却可能停留在幼时的状态,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会跟人交流,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食与心在身心健康这个领域中经历了10多年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对食物的重要性有了不同高度的认识,食为生存的基础物质,而未加工的食物才是过去与人共进化几十万年的微生物的培养基,几十年来的改变让那些原本让我们健康生活的微生物感到不爽而离我们而去的时候,真的是灾难的开始。什么样的食物就会营造什么样的菌群,什么样的菌群就会让人聪明智慧开心健康,或者相反,生不如死。只有管理好饮食,比如严格控制甜食和加工食品摄入,才可能保持正常的菌群发育,才有可能恢复肠脑和大脑发育,这是任何自闭症干预都不能忽视的前提。

如果一定要让食与心在食和菌对于自闭症的治疗上做一权重,食与心毫不犹豫选择改变饮食来控制菌群,除非你有花不完的钱,大量吃益沐心菌,也可以即刻看到令人惊讶的效果,但是你要维持这个效果,不是去培训机构,只有改变饮食,此外没有别的选择。过去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在反过来了,人会为乱食而死。

参考材料
1. A Maternal High-Fat Diet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Provokes Molecular Changes Related to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the Rat Offspring Brain - PMC
2. Maternal high-fat or low-protein diets promote autism-related behavior and altered social behavior within groups in offspring male mice - PMC
3. Maternal prepregnancy weight and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in association with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n offspring - PMC
4. Daily Early-Life Exposures to Diet Soda and Aspartame Are Associated with Autism in Males: A Case-Control Study - PMC
5. Autism-related dietary preferences mediate autism-gut microbiome associations: Cell
6. High-fat diet exacerbates cognitive rigidity and social deficiency in the BTBR mouse model of autism - ScienceDirect
7. Autism‐Like Behaviours and Memory Deficits Result from a Western Diet in Mice - Veniaminova - 2017 - Neural Plasticity - Wiley Online Library
8. Diet: the keyston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Vol 22 , No 12 - Get Access
9. Smell differential reactivity, but not taste differential reactivity, is related to food neophobia in toddlers - ScienceDirect
10. Odor Percep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Food Neophobia - PMC

食与心
梁姗,日本未来食品研究所所长。金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PI研究员。
 最新文章